“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10月10日下午,复旦上医文化讲堂暨2024年中山医院“九月钟林”学生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特邀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原院长杨秉辉作“医学的人文精神”主题报告,并发布新书医学科普小说《枫林桥之恋》。中山医院、学校老干部处、医学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复旦上医师生、医务人员等近百人参加活动。活动由中山医院党委副书记李耘主持。
医学是科学的,也是人文的
医学起源于对人的关怀,所以医学是科学的,也是人文的。杨秉辉表示,医生应该了解医学史,树立起医学人文思想。报告中,杨秉辉谈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他提出,虽然科技为人类带来了便利,但也可能偏离人文轨道,甚至与人文精神对立。他呼吁医学界要警惕“重技术”“轻人文”以及“唯科学主义”“技术独尊主义”的倾向,确保科技的发展服务于人类,而不是凌驾于人之上。
杨秉辉引用《希波克拉底誓言》和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强调医生的目的是为病家谋幸福,“临床医学应该是医学人文精神最丰满的学科,医学人文精神应该渗透到临床医疗的各个方面。”他指出,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之一,医生应该从关注疾病转变为关注病人,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整体医疗。
杨秉辉还从医学人文精神对医生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审美观、社会适应能力等多维度要求出发,指出医生是医学的实践者,也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者,医学的人文精神应该贯串于医生的言行举止和医疗行为之中。“提倡医学的人文精神对医生的文化、道德、审美修养及社会适应诸方面皆有更高于一般的要求。”
“为人群服务”是终生追求的“枫林桥之恋”
主题报告结束后,杨秉辉向大家介绍了他的新书——医学科普小说《枫林桥之恋》。该书于2023年12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通过描述幸福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徐家霆、袁秀芬等医护人员的工作、学习、感情和生活,印证了颜福庆老校长在枫林桥地区创立上海医学院新址时树立医学教育“为人群服务”的深刻意义,讴歌了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展现了全科医学“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枫林桥之恋》的枫林桥,不仅仅是指他们相恋的场所,枫林桥畔的上海医学院给他们的教育:‘人生意义何在乎?为人群服务。’才是他们终生追求的‘恋情’。”杨秉辉从颜福庆老校长在枫林桥地区购地建立上医新址的历史说起,向大家阐释书名的深层意义。医学本身应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医学知识的科普要在有温度的“真实世界”中进行,医学科普小说的创作就是使读者在看小说的过程中能获得医学的知识。
该书责任编辑、复旦大学出版社资深编辑贺琦表示,《枫林桥之恋》是一部适合广大全科医学工作者,社区人群阅读的生动读物。“复旦大学出版社同仁都认为这部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故事真实,情节感人,作为高校出版社,能出版这样的好书感到十分欣慰。”
杨秉辉教授开设的微信公众号,保持着每周更新的频率
“我今天是来还愿的。”交流环节,一位观众举手发言,“在杨教授建议的舒缓治疗帮助下,我的父亲在患有肝癌的情况下多活了三年,今天我专程来向杨院长表达感激之情。”
“我希望医院或是出版社能和新媒体加强合作,制作一些科普短视频,以此产生更好的推广效果,更大发挥杨教授这本书的价值。”现场气氛热烈,参与交流的观众不仅有对医学人文精神与科普创作感兴趣的医学生,还有多年收听杨秉辉主持的医学科普电台节目《名医坐堂》的忠实粉丝,以及专程前来表达感激之情的病人家属。杨秉辉耐心细致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就书中内容、创作背景以及医学科普创作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听完报告后,现场观众互动交流
为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小说所描绘的场景和氛围,这位上海滩小有名气的“医生画家”在《枫林桥之恋》一书中插入了十余幅自行绘制的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图像。近年来,杨秉辉多次回到母校上医写生,创作了一批精致的钢笔画。活动现场,活动主办方向杨秉辉送上了一份特别的重阳节礼物——由上医学生和教职工子女为杨教授的手绘钢笔画填色绘成的画册,寓意着医学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枫林桥之恋,是杨院长对医学界美好的回忆和深深的祝福,它生动且深刻地描述了中国基层医生们在枫林桥这个历史渊远悠久的地方对病人的爱心和对医术的执着。医生们对病人的关心永远是排在疾病前面的,这正是杨院长所一再强调的医学的人文精神核心。医术是冰冷的,是在不断迭代的,而医德是有温度的,医生与病人的缘分是值得祝福的。”杨秉辉教授微信公众号读者、现场观众束女士留言。
复旦上医文化讲堂是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领导下,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宣传部创立的校园文化传播平台。讲堂立足上医历史文化与医学人文精神,以医学领域专家、医务人员和文化领域名家为资源依托,加强医学与人文的交流对话,讲述文化故事,传播文化理念,弘扬医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