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cm金属棒直插颅内,10小时接力救治

作者:朱侗明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4-06-25


近日,华山医院复合手术室里面临又一场生死考验:一根超过10厘米的金属棒从伤者刘先生的鼻根部直插颅内复杂静脉结构海绵窦,紧紧“咬”住颈内动脉与多组重要颅神经。万幸的是,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领衔的多学科团队几近完美的救治下,经过10小时手术,异物被顺利取出,未造成任何神经功能损伤,35岁的刘先生终于转危为安。

开通绿色通道

优化手术方案

35岁的刘先生是浙江人,在车间打磨金属部件时,不慎被一根超过10厘米的金属棒从鼻根部直插进颅内,虽稍感疼痛,但无其他不适。家人紧急将他送到了当地医院,医生看到刘先生状态及头颅CT后,以为只是普通异物伤,计划手术治疗,在鼻根部切开小口,将金属棒直接拔出。

就在准备进手术室的时候,主刀医生看到了重建后的颅内血管CTA,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根金属棒竟然不偏不倚,从颅内最复杂静脉结构之一的海绵窦正中穿过,压在大脑最主要的供血动脉颈内动脉旁!从图像上看,金属棒已经明显在动脉上形成压痕,棒尾还有小钩子,钩在颈内动脉后方。

当地医生和家属沟通,告知手术风险巨大,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家属叫了救护车,直接送到了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急诊。

神经外科急诊医生接诊,完善基本评估及治疗措施后,第一时间汇报了神经外科急救中心吴雪海教授。

若不去除金属棒,伤者随时有刺破颈内动脉导致大出血可能,但若手术拔出,风险更大。吴教授提出:完善脑血管造影后,尽可能在神经内镜下进行异物取出手术。

手术方案最终明确。手术团队与麻醉、手术室护理及输血团队深入沟通,准备为刘先生放手一搏。

十小时接力手术

患者转危为安

手术当天,余果副教授先进行血管造影。重建的影像再次确认金属棒压迫颈内动脉。当BOT实验及加强实验证实“对侧血管代偿良好”时,整个团队都松了一口气: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至少可以通过闭塞血管挽救患者生命。花玮教授、吴雪海教授、朱侗明及张金森医生负责内镜下操作,朱巍教授全程指导。

内镜下逐步分离后,医生看到金属棒通过海绵窦的“安全三角”进入窦内,解释了为何患者尚未出现严重的症状。极其细致、缓慢拔除金属棒后,大量血液自破口内涌出,紧急压迫止血后进行血管造影,未见明确动脉破裂。治疗团队决定不再进行颈内动脉闭塞,尝试内镜下止血。为了更有效地止血,团队在内镜下逐步去除压迫物后,将常规的材料压扁揉搓成米粒大小的致密止血材料,替代填塞止血,最终成功止住破口的出血。手术结束后再次造影,未见动脉破裂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再看时钟,已经十个小时过去了。

麻醉苏醒后,刘先生神志清楚,已经可以清晰地回答医生的问题,不仅成功地保住了性命,还成功地保住了神经功能。医疗团队随访造影后,排除了迟发性血管损伤的可能。

该伤者的救治,体现了华山医院对于高风险复杂颅内异物的救治能力及技术优势,更是医务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具体实践。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