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星永耀”项目传承复旦精神

作者:常煜华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4-03-11


“当敲下回忆录的最后一个句点,一种收获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如果不是这次机会,我对这位前辈的了解也仅限于教科书上那个名字,以及院系楼道上的简介。”“一开始我们叫她‘老师’,后来叫她‘奶奶’……”

这些鲜活诚挚的感言,来自一批参与了校内一个名为“旦星永耀——人生回忆录”项目活动的学生,他们与退休老教师结对访谈,倾听记录他们的经历并写成回忆录。

近期,该项目的第四期活动启动。同时,这项此前由校退休处和校团委合力打造、复旦大学校友基金支持的项目,又获得了一批创业校友的支持,“旦星”的光芒也辐射到了更大的范围。

“为老服务”到明星项目

 “旦星永耀”的最初设想只是一项“为老服务”。据项目负责老师孙永亭介绍,202012月起,校退休处与校团委携手招募老教师和学生,“通过访谈对话,记录和整理老教师在立德树人、科研攻关、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故事”,活动为期一年,一般由三四名学生结对一名老教师。

然而一期下来,师生双方都觉得受益匪浅,意义也远不止于回忆录的集结成册。于是又有了第二期、第三期……

八旬高龄的基础医学院教授郭慕依是参加首期活动的老教师之一,他乐意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教训毫无保留地告诉年轻人。

现年91岁的中文系教授陆士清参加了第二期活动,直言相夸:“这是很有创意的项目。”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醴磊已参加了第二、三期活动,如今又报名了第四期。访谈之余,他还担任项目管理者,协助老师管理活动进度,锻炼了更多工作能力。

从任务变成温暖奔赴

在师与生、老与少相得益彰的互动中,还有学生与老教师结为了“忘年交”,情谊在回忆录完成后依然延续。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袁汉英在2021年底收到邀请时,她和她的先生——继续教育学院教授陈炳元先后动了大手术。意外的是,她还得知一位结对同学也身患重疾做过手术,正一边坚持上课、一边康复。于是在访谈中,她和这位同学彼此鼓励,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还有更多老教师和学生们结下了“亲情”。上海医学院教授刁承湘认为“这种两代人的沟通非常好”。历史系学生廖杨记录道:“很快,我们对她的称呼从‘刁老师’变成了‘刁奶奶’。”访谈结束半年后,还有两位结对学生去刁承湘家中探望,与她共进晚餐。

新闻学院教授杨建成的夫人有两次在访谈前蒸好了肉包子,学生一进门,她说:“先来吃肉包子。”

创业校友助添价值辐射

早在2022年末的校友基金项目评审会上,项目获得校友基金2023年度的支持。目前,2024年的经费已落实,2025年的经费也已筹到。

2023年起,俱乐部与校退休处合作举办“旦星悦谈”品牌讲座,迄今已举办五期。项目未来还将增加学生与校友的互动。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