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医学生:一寸光阴不可轻

作者:慕梁 何宜娟(校档案馆)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4-03-08


著名生理学家张镜如19846月至19889月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院长、上海医科大学校长。自1947年考入上海医学院后,他就与上医的命运连在一起,一直为上医做贡献。

在上医读书的第一年,他学习公民、国文、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基础学科。二、三年级,他学习解剖学、胚胎学、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学、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

当时没有统一教材,大多数老师是留美留英归国,上课主要依据自编英文讲义,或者是国外的教材书籍,所以十分重视英语教学,除了英语专业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课程都是用英语或双语教学。和许多同学一样,张镜如也感到十分吃力。他每次听课时都仔仔细细地做听课笔记,课后再参阅英文原版教材,不断地补齐英语短板,还要掌握其中的医学知识,这样的学习强度和难度比起高中时代要困难很多。学校实行严格的淘汰制,成绩稍不留意就会面临被退学的危机。无数个深夜,张镜如坐在蜡灯下“开夜车”。教材看得累了,伸个懒腰,在书架上随手拿出一本书,读一读以前觉得晦涩难懂的古诗词。他时常在笔记结尾处写下韩愈《进学解》中的诗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勉励自己学医要有吃苦的精神。

 英文授课在大三期间出现变化,学校领导提出在课堂和病房授课要用汉语。同学们提出要中文讲义,但是老师们几乎没有一本中文的医学教科书。于是所有人抱着一本《高氏医学辞汇》对照着中英文大规模翻译,这些讲义后来也就成为新中国医学教育的经典教材。

每门基础课除了课堂讲解,还设有实习课,二者都占一定的学分比重。所谓实习课,就是老师带领学生在各科实习室进行实验。张镜如认真对待实验,遇到困难会积极地向老师们请教,这为他后来承担课堂实验示教任务,以及留校后带学生做实验打下了基础。前期基础打好后,到了四、五年级,张镜如开始学习具体医学科目,有内科学、外科学、整形外科学、精神病学、眼科学、生理病理学、小儿科学、产妇科学、实验外科、眼耳鼻喉科、泌尿学、神经病学、治疗学、放射学等。在五年级时,张镜如还参加了两次学校组织的轮转实习,分别是在华山医学大内科,和中山医院大外科,这两次实习的成绩是83.5分。

1951年,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上医开始有计划地组织高级医师及三年级以上学生,赴疫区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底,张镜如完成了在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今华山医院)大内科轮转实习。接到学校指令,他担任小组长,带领6个组员跟随部队赶赴受灾严重的青浦开展血吸虫病治疗工作。他曾回忆,“这一段在农村的实习经历,亲眼目睹上医师生在‘为人民服务’的教诲下献身血防,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至今难忘。但愿这种精神传承永久。”从此确立要做生理学研究的想法,确立了未来自己要走的路。当时学校正在积极筹备创办全国高级师资培训班,于是报考高师班就成为张镜如的目标,第二年,他成为第二届生理学高师班的学生。

在这段培训期间,张镜如学习了较多基本技能,包括在喷灯上学吹玻璃烧制简单实验器械、学制赛璐珞记录笔尖、绑扎玛利氏气鼓,以及慢性动物实验手术等,大大提升了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理高师班的这一年里,经过锤炼,张镜如迅速成长。19538月,他结束在生理高师班的学习,被分配到所熟悉的上医生理学教研室当助教,一边带学生实验,一边在徐丰彦教授的指导下继续学习。正是在这一阶段,张镜如开始攀登生理学这座大厦。

1309复旦-8.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