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霸如何炼成?标兵亮答案

作者:刘玥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3-03-27

累计参与手术上百台,发表多篇SCI与中文核心论文;拥有2项公开授权专利,以一作身份发表9篇SCI论文;专注声学超材料的应用研究,也多次前往边境支教;是学术创新项目负责人,也是复旦博医团成员。他们是复旦学生标兵。

首先要认识自己,其次是坚持

薛啸傲对运动医学的兴趣始于初中,那时他着迷足球运动,得知天才球员因伤病导致运动能力下滑不得不早早退役后,便萌生出“做个队医”的想法。

怀揣少时的兴趣,在进入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后,薛啸傲早早将运动医学确定为研究方向。大二时,他主动申请加入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华英汇教授团队进行科研学习和临床实践。暑假,他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体育系进行运动人体科学以及运动心理等课程的交流学习,获得全A+的好成绩。

成功入选复旦大学首批“卓博计划”,获得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本科毕业生等荣誉……他庆幸自己早早发现了志趣所在。

 “面对科研的困难,没有什么捷径可循,只有努力钻研。”日复一日的沉淀帮助薛啸傲跨过一个又一个科研路的门槛,目前,他已熟练掌握功能/结构脑影像数据处理软件和编程语言,以第一作者发表12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54.5分,单篇最高13.1分),并作为发言人在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年会、第十一届运动与健康国际高层论坛等学术会议中报告科研成果。

薛啸傲也非常重视临床学习,加入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手术组,四年来,累计辅助完成手术上百次,参与奥全运重点金牌选手会诊及治疗2次。

不管失败还是成功,都有存在的意义

2018年,李晓茜到复旦微电子学院硕博连读,主攻方向为基于新型氧化镓器件的电学与光学特性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撰写并发表SCI论文9篇,拥有2项授权发明型专利,获得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特等奖学金等荣誉。

李晓茜将她的学术道路比作“走绳索”。学术研究,既牵引着她走向未知海洋的深处,也时刻提醒她,稍有不慎时就容易导致失败。正是一次次失败的经历,让她能以更包容更乐观的姿态去面对科研与生活。“我相信危机之中,危总是与机相伴。不管失败还是成功,有没有达到预期,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她说。

每天坚持跑步5公里,喜欢打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获得微电子学院“芯研杯”羽毛球比赛特殊贡献奖,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系杯篮球赛女子篮球亚军......在保持高效学习的同时,李晓茜也不忘追寻生活中的那一份热爱。

拥抱多元观点 保持科研敏锐

今年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何佳杰在复旦的第8个年头。她研究的超声+超材料,能帮助突破传统医学仪器的精度限制。从基础研究出发,她探索其与应用研究学科之间的沟通桥梁,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提供全新的视角。声学超材料这个领域更新迭代速度很快,为了不掉队,她在不断学习和思考改进方法。截至目前,她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8篇SCI学术论文,申请国家专利14项,已授权7项,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

“多和文理工医结合的新鲜思维对话。”研究生期间,何佳杰曾多次担任课程助教,包括本科生专业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复旦大学—复旦附属中学微课。在与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交流过程中,学科视角的碰撞让她感到惊喜。对她而言,拥抱多元观点是她保持科研敏锐度,防止思维固化的好方法。

科研之余,何佳杰也对志愿服务和公益实践怀有极大热情。去年疫情期间,作为江湾生活园区宿舍一号楼层长的她,负责宿舍楼同学的信息统计、物资发放、核酸抗原检测核查。今年,也是她用研究生工资补贴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月捐的第三年。她曾参与无偿献血5次。第一次献血时,正好是她的18岁生日,她希望借这份仪式感提醒自己永远心怀感恩,将“我能给予别人什么”记在心里。

何佳杰一直关注国家边境地区教育问题。新疆阿勒泰市一八五兵团中学、云南省腾冲市团田乡曼歧完小学……在中哈边境、中缅边境,都留下了她支教的身影。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当一名儿科医生,用医学造福社会是袁宵潇的初心。博士阶段成绩位列专业第一,先后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沈自尹院士医学励学金、复旦大学冠名奖学金……自2018年进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学习后,袁宵潇一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医学的热爱。

傲人成果的背面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面对实验结果无从下手、焦头烂额改论文和PPT汇报、DDL近在咫尺但毫无头绪……她没有被挫折打败,而是始终坚信,成长就是不断遇到困难、克服和挑战自己的过程。

目前,她主攻的研究方向是1型糖尿病和肠道菌群,需要进行反复大量的实验,往往在实验室一站就是一整天。“我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天骑着单车往返于家、实验室和医院。”袁宵潇说。

她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文章,申请1项国家发明专利,荣获2022年“优秀福庆学者”称号,多次受邀在学术论坛中作为演讲嘉宾进行科研分享,文献管理和检索、SCI投稿等相关经验分享的视频累计有4万余人次观看,并先后在中国肠道大会、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之中山医院分论坛等进行7次壁报交流,荣获优秀壁报奖。

医学科普、疾病咨询、健康导诊也是袁宵潇的坚持。她作为复旦大学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副团长,本学年累计志愿服务40小时。团队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全国金奖”。荣誉背后,有她的默默付出。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袁宵潇的座右铭。一名临床医生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普及大众的健康意识。在儿科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她立足儿科特色,通过硕博共建、党团联动的方式,推进儿科博士生党员科普团,带领成员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儿童体验式科普,并通过线上公众号推广儿科知识。 

1276复旦-7.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