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和医学生对谈大医精神 《大医》写到那些上医人与事

作者:张欣驰 殷韵 金雨丰 程进扬 龚博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3-03-18

3月2日晚,复旦上医明道楼二楼报告厅座无虚席。著名作家马伯庸携新作《大医》做客复旦上医文化讲堂暨第二十期枫雅讲坛,带来《虚构与史实——文学视野下的近代医学钩沉》专题讲座,分享他在《大医》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并与医学史专家、同仁、医学生等共话中国近代医学往事,探讨何为大医精神。

马伯庸分享医学往事

马伯庸是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文学新人奖得主,致力于“考据型历史小说”的探索。其新近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医》分为“破晓篇”和“日出篇”两部出版,与复旦上医渊源颇深。书中讲述三个出身、性格、际遇各不相同的年轻人,踏入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开始他们跌宕起伏的医海生涯。

马伯庸2017年因参观华山医院院史馆萌生创作动机,到前期调研与写作期间走访华山医院院史馆、旧档案库,这部作品的诞生与上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书中主要情节的发生地——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正是如今华山医院的前身,书中提及的颜福庆、沈克非、朱恒璧等诸位医学大家均是上医先贤,他们以言传身教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上医人。

马伯庸在讲座中分享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医学往事,并向医学生们解读了尘封档案背后一以贯之的大医精神。

 “大医精神其实和‘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上医精神一脉相承。”马伯庸讲述1910年发生的上海鼠疫案例,当时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今华山医院)派出医护人员深入百姓,开展疫情防控指导,最终有效控制了此次疫情。“防疫不只是科学,更是社会学。这一事件展示了中国公共卫生的源头核心理念,就是要充分考虑百姓的心理。上医提倡的‘为人群服务’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理念。”

马伯庸在后记中写道,“在调研和创作过程中,查到了太多值得起立致敬的真实人物,也看到了太多值得浓墨重书的事迹。”比如,“想写写上医前辈汤飞凡,他在抗战期间极艰苦的环境下,奇迹般地研发出了中国第一批青霉素。”讲座现场,马伯庸分享了这段往事。作为中国第一代医学微生物专家,1944年,汤飞凡当时在昆明一处简陋的实验室内,带着几个学生,手头只有十几根试管和一个锅炉。他们绞尽脑汁地用各种土办法,来解决设备匮乏的窘境,克服重重困难研发出中国第一支盘尼西林(青霉素)。

医术中蕴含人文情怀

“‘为人群服务’正是心怀大医之心,多站在患者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座的都是未来的白衣战士,希望大家听了前辈们的故事后能对自己的责任和定位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多一份医者的责任感,让大医精神在上医始终薪火相传。”马伯庸表示。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环节,马伯庸和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高晞、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副院长杨震,华山医院院办副主任唐弘等医学史专家和同仁对谈,并与现场医学生交流互动。

高晞表示,希望医学生们打开视野,看到医术之外蕴含的历史人文情怀,“‘为人群服务’是扎根在每天日常之中的精神力量,相信在座的医学生中会走出很多未来的‘大医’。”

杨震表示,每个时期都需要大医精神的引领支撑。尤其在当今时代,更需要形成群体的力量。对于医学生而言,长期的积淀尤为重要,希望更多的医学生能感悟并传承大医精神。

唐弘表示,自建院以来,华山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始终坚守大医精神和红十字初心,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像前辈们一样勇敢、坚定地站出来。他希望医学生们能在积累中沉淀,在历练中成长。


《大医》书中提到了他们——

颜福庆 作为上医创始人、中国著名的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中华医学会创始人之一,颜福庆在书中的“出镜率”颇高,可以说,是书中几位年轻人从医道路上的精神引领。在书中,颜福庆是一位始终对底层民众抱有极强的悲悯与同情的医者,毕生专注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人设”与真实人物十分贴合。

项松茂 书中出场频率较高的还有一位和上医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人物——项松茂。他多次在主人公深陷困境之时施以援手。历史上的项松茂作为一位爱国实业家,对我国制药事业和药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上医的老建筑“松德堂”正是其子项绳武继承父亲遗志,捐款襄助上医建造而成。

沈克非 书中为罹患胃癌的主人公主刀的是时任中山医院院长的沈克非。沈克非是中国著名的外科学奠基人之一,一级教授,有“外科第一刀”之称,手术操作技术精湛。他的手术记录内容详尽,而且从不要别人代写,总是自己写好底稿由秘书打字,经他签名后送到病房,从不拖延。

崔之义 书中主人公孙希递交申请入朝医疗支援的志愿书,为其签字的崔之义院长是中国显微外科先驱,二级教授,先后任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外科主任、院长兼华东医院首任院长、中山医院第五任院长,上海第一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副院长。

1275复旦-7.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