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季斩获快消管培生岗位,这个本科生做对了这些事……|就业季

作者:赵天润摄影: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2-05-19

去年12月的一天,刚刚结束专业课,从新闻学院回东区宿舍的路上,2018级广告学专业本科生子涵(化名)接到了来自一快消行业公司的电话,告知她成功录取到管培生岗位。

这通来自“dream company”的电话,被她称为“路上的意外之喜”。为了能够获得这个offer,她前后准备了4个多月,通过层层选拔,与成百上千的求职者一同竞争,最后收获了想要的结果。对求职这件事,她摸索了近两年,也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和方法,今天就让我们听听她的自述分享。

“三步法”,拆解简历,展现职业匹配度

疫情期,封控在校的我虽然无法参加线下实习,但每天我要浏览快消行业最新案例、阅读行业活动分享,看行业分析的推文。不断更新知识库,是我在过渡期不让自己“职场思维”消散的最好办法,要避免入职后变回“小白”状态。而这,也是我求职以来形成的习惯。

去年秋招季,作为应届毕业生的我开启求职之路。因为对营销广告感兴趣,自己平时就会关注新消费趋势,同时也喜欢观察消费者购买习惯,我将就业目标投向快消行业。我投递的公司既是行业内的top公司,岗位又是强市场营销相关,是我最优先的选项。

我所参加的管培生面试,要经过AI面、英文视频面、无领导小组讨论、业务经理面谈、部门领导面谈5个环节,每个面试环节给定时间不一,要求不同,需要针对不同面试环节考核需求,对已有资料进行相应更新。

对简历中所有经历打标签

面试前如何准备?我自己有“三步法”。首先是对自己的经历进行详细拆解,可按照star法则,即情景-任务-行动-结果。其次,是给拆解后的经历“打标签”,比如事件A可对应体现自己的“领导力”,事件B体现“复盘能力”,事件C体现“小组合作能力”。最后,将拆解后的经历与“宝洁八大问”一一对应。关键是要清楚每个经历主要体现了哪些面试官看重的素质。

对简历中的校园经历进行拆解并匹配“宝洁八大问”

面试官通常会关注求职者的描述能力、思考能力、复盘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领导和团队合作能力。即,对你简历上所写经历,进行深挖。在准备中,我的小技巧就是,善用备忘录功能,即时对观点和交流中的启发性的讲话进行记录,化用到下一次的面试中。

就这样反复修改和打磨,不断优化拆解后的经历、自我介绍等内容,留下精华,从9月到12月,我准备了整整四个月。当接到录用电话时,我正走在回宿舍的路上,真是“路上的意外之喜”。

从失败的面试经验中总结教训

秋招期间,我也投了很多简历,也被“刷”过很多面试,尤其是群面。由于我完全没有模拟群面的经历,第一次参加前,只看了网络上的攻略,所以,也是实战,才让我知道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群面。

我最开始看到题目时,只发散性地记录想法,没有任何框架意识和逻辑,直到听到同场面试者的发言,我才发现:原来应该做的是先搭框架,理顺逻辑思路,再往框架里填写要点。比如有一场群面,我在没有提出解决思路的前提下对一个“领导者”进行反驳,虽然我的质疑可能确实正确,但是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没有足够说服力的反驳并没办法达到好的效果。如果有时候群面面试官是HR,他们可能更在乎你的一些非业务相关的表现力。

换言之,不要因为一两个面试失败了被拒了就垂头丧气,觉得找工作无望。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海投之后带来的面试中体现自己的学习和迭代能力。就像日常实习一样,我们需要从失败经历中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未来应该优化的方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整个面试过程,也是群面技巧、自我介绍技巧、运用例子回答面试官技巧提升的过程。所以每次面试,不要只看结果,要看过程,尤其是你做错了什么。

要想进入期望的公司,实习很重要

如果说准备秋招季快消公司的面试,是去年9月开始的。那为了进入好的快消公司所作的铺垫,从我大二下学期的暑假就已经开始了。

因为自己对营销与广告感兴趣,我从国际政治专业转到广告学专业。转专业后,我不断进行日常实习、日常积累。

在我看来,要想进入自己期望的公司,实习中的相关经历非常重要。所以,我从大三开始就没间断过实习,包括学期内和假期。

在日常投实习简历的过程中,我会思考选择什么类型的实习,更容易拿到理想的offer,或者让简历筛选环节更快通过。常见的实习思维是,直接参加实习,让简历看起来更漂亮,同样竞争门槛也非常高。在我看来,就算没进大公司实习也不用灰心,我简历中写的两项实习经历都是小公司,这并不影响我在其中提升能力、掌握技巧,也正是这两段经历,让我可以斩获理想的offer。

在我看来,复盘思维是实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小公司,我们有比较好的练手机会和平台,有条件去接触实际项目操作,从为什么要制定项目计划、产品选择原因、投放数据对比、产出效果如何、流程优化可能性等,去复盘项目中的内在逻辑。不要只做命令的执行者,这也会对之后的求职面试有很大帮助。

实习期间对品类在推广差异上的思考

在业务面试中,企业更看重的是竞聘者对细节的把握能力,面试官会不停提问,深挖简历里每个细节,直到确认你是真正对行业有所了解,而不是只靠一个闪亮的实习公司名字。如果你在实际工作中带着问题去实习,带着复盘思维去思考,那在面试时你就会侃侃而谈,面试官就会觉得你是一个有思考、有内容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执行命令的人。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是日常积累。上课之外,要留一定时间、空间额外学习想求职行业的信息,包括核心前沿案例、行家或操盘手的观点。如果想在面试中表现出对行业有一定了解和视野,就有必要在日常学习中准备起来。

我自己会关注快消广告,关注业内创始人、新品牌创始人、执行团队的公众号,从中一方面抓住行业风向,另一方面,学习业内人士的看待行业、产品、风口的思维方式。面试中有很多技巧,但底层逻辑是要有观点、有积累,表达言之有物。而这些就来自日常积累,是内化的过程。有一次群面,面试官要求对两个初创品牌做营销对比分析,因为对品牌不了解,其他面试者面面相觑,默不作声。我曾看过相关文章,了解品牌受众、产品指向,很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需要体现面试者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面试中,经常会问到是否有团队合作经历。我认为在学校中参加的商赛、小组作业、课堂报告就是非常好的练手机会。如何参与小组头脑风暴,协调成员分工,按计划推行方案,把想法有趣的呈现给课堂上的听众,我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在几轮面试中获得offer,是因为我把在日常里学到的东西、自己的思考,用复盘逻辑和方法论讲清楚。面试官觉得我是有道理的,是会学习,会思考的,这就足够了。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主人公采用化名)

制图:实习编辑:孙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