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专家学者结合教学科研实践畅谈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 砥砺前行,将党的思想理论落在实际行动中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1-12-01

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党在百年华诞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为深入学习阐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策划和组织了“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家谈”活动,邀请校内专家学者围绕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决议》全文,结合教学科研实践,畅谈学习体会。此次“专家谈”也是复旦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界研究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专题活动之一。


党的百年历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吴晓明 哲学学院教授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回顾和总结党的百年历史进程时,很明确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握为这一进程的基本主线。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无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推进,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都最关本质地展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发展、创新和飞跃。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建立起本质的联系。这一联系首先表现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经由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来为它奠基,而这场社会革命历史地采取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定向。但是,与百年中国的历史性实践建立起本质联系的,不是抽象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教条主义,仅仅知道把抽象的原则或原理先验地强加到任何对象、任何内容之上。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不仅没有本质联系,而且正如恩格斯所说,它还立即表现为唯物史观的“反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决不仅限于一些抽象的原则或原理,它尤其具有一个“活的灵魂”,即要求深入到特定的实体性内容之中,要求依照社会-历史之现实而来的具体化。只有这种具体化的全面实行,才意味着从根本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且同时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马克思主义原则或原理的具体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这样一种中国化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历史地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历史时,指出其最重要的历史经验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

这一重大的历史经验对于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来说,同样是意义深远的。

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在大规模的对外学习过程中,进展甚大,收获颇丰。但随着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进入到新的历史时代,学术理论上的建设任务也变得愈益紧迫和繁重。而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使外部习得的东西同我们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使一般的原则或原理能够深入到特定时代和特定社会的现实之中;从而摆脱我们在学术上长期以来的“学徒状态”,并获得它的“自我主张”。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构建起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做好政治学一流学科建设

苏长和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回顾历史,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着力未来,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决议》中有段话说:“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个关键命题,确实为政治学、公共管理、国际政治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很多指导。

学通《决议》以及党的其他重要决议,就应该转化、践行到实际工作中。哲学社会科学界目前最重要事情当然是回应、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这一新时代命题。《决议》展现的我党了不起的成就经验以及《决议》内容本身包含的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是从事中国理论体系创造的重要资源。对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来说,包括政治学、国际政治、公共管理、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集中精力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一核心范畴,在各自学科中通过标识性概念的提炼和逻辑的整理,在中外比较基础上,从各个维度进而在整体上展现并形成中国现代化政治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概念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各个学科在这个方向合力工作,就是我们将学习党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最好的体现。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一个政治大国,必有一套自己独立的政治学知识体系,赋予其在世界上的政治影响力。复旦政治学学科一直有很强的国家使命担当意识。在一流学科建设中,我们将中国政治学公共管理知识体系以及国家治理与中国政治现代化道路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前两个重要方向,目的在于为中国作为世界政治大国提供完备的解释体系,努力在服务国家现代化政治体系建设中,为“第一个复旦”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回顾百年党史,焕发初心使命更自觉

朱鸿召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立于当下,面向未来,回顾总结百年奋斗历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决议特别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提醒“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根本,是事物的根基或本源。根本问题,就是所有问题的基础或根源所在,是历经沧海更敬畏源头,是铅华洗净不忘初心使命的越发自觉。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百年党章记录着共产党人自我认知的心路历程。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是参照《俄国共产党党章》拟订的。作为共产国际的集体会员单位,相当于一个下属支部,其章程文本依据上级组织规定理所当然。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理论,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无产阶级政党组织。1943年5月,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后,1945年6月,中共七大通过《党章》才第一次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这是身份确认上增加了对民族国家的责任自觉。在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党章曾强调其无产阶级政党属性。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党章改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基本恢复七大党章定义。经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践探索,2002年11月,十六大党章修订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两个“先锋队”属性确认并沿用至今,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自我认知的高度自觉。

明白自己“是什么”,就更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十九大报告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二字是绝对判断,唯一选项。在庆祝建党百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在肩,夙夜在公。前赴后继,守正创新。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把百年奋斗历程,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每个时期都以“党面临的主要任务”为陈述视点,共同构成党领导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恢宏史诗。

复旦-4_输出PDF选项模板2.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