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复旦大学为传承老校长陈望道追求真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开设了“望道大讲堂”,邀请时代先锋、行业楷模、优秀党员、名师大家等到学校做报告,大力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
9月26日下午, “七一勋章”获得者、人民艺术家吕其明,开讲“望道大讲堂”第一课,题目是《望峥嵘岁月 道红旗颂歌》。吕其明以其音乐人生故事,为复旦师生带来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这也是学校公共艺术课堂的第100讲。校党委副书记许征出席,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陈玉刚主持。
此次活动由校党委宣传部和望道研究院主办,校团委和复旦艺术教育中心承办。活动通过吕其明的亲身讲述、师生互动演绎,引导广大师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鼓励复旦人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上勇担使命、续写华章。
“我一辈子要为人民而写作”
“我是踏着父亲的足迹前行的。”91岁的吕其明在复旦相辉堂讲起父亲英勇就义的故事,潸然泪下,随即擦拭眼泪,“我一辈子要为人民而写作,传承和发展红色基因。”吕其明用他的行动做到了,他创作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红旗颂》等耳熟能详的红色歌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1930年5月,吕其明出生于安徽无为县。他19岁来到上海,成为一名文艺兵。七十余载走过,吕其明感慨,生命里融入了难以割舍的上海情结。在上海这个第二故乡,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年过九旬的吕其明说,他的一生有过四个梦想,分别是 参军梦、小提琴梦、音乐梦和电影梦,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上述梦想都一一得以实现。
吕其明勉励同学们,“人生要有梦想,梦想就是人生的追求,要用百倍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进入电影作曲的工作岗位,是吕其明人生的一大转折。在半个多世纪中,他笔耕不辍,累计为60多部电影、200多部(集)电视剧创作音乐。他配乐的电影作品有《铁道游击队》《红日》《庐山恋》《城南旧事》《焦裕禄》等,同时还创作了10多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2011年,吕其明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2019年12月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今年6月29日,吕其明荣获“七一勋章”。那天,他伴着自己谱写的《红旗颂》乐曲步入了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当时我的内心无比激动。多么熟悉的旋律,多么庄严的时刻,我感到无上光荣。”
“其实我这一辈子,就是认认真真地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用自己的笔歌颂党,歌颂祖国和人民,歌颂伟大的红旗,歌颂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吕其明说。
如何看待《红旗颂》这部交响史诗?吕其明说:“《红旗颂》融入了我对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的强烈感情,是我一生为党讴歌的代表作。它是一部标题性、普及性、接地气、雅俗共赏的管弦乐作品,没有高超的技巧,只有纯朴的情感。”
如今,《红旗颂》已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经典之作。建党百年之际,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再次响彻大江南北。
“我的作品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展,我对自己所走过的创作道路感到欣慰和自豪,从未后悔过,今后要一直走下去。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伟大的时代,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奉献给党、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这就是我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吕其明说。
“当代青年要有理想有担当”
演讲最后,吕其明勉励青年,要做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做善于思考、不断学习的青年,做勇于创新、不懈奋斗的青年。“同学们,我是非常羡慕你们的,因为你们身逢盛世,肩负重任,你们应该大有作为,也可以大有作为。衷心期待你们有更大的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师生分享感想后,许征上台向吕其明赠送礼物,礼物是带有《红旗颂》乐曲的八音盒、学生手绘的吕其明画像。吕其明接过画像,连连点头,好奇地凝视着八音盒,鼓掌赞叹,并发出会心的笑声。
望道大讲堂结束后,吕其明受邀上台与师生合影留念。之后,合唱团再次唱起《红旗颂》, 吕其明连连赞许,“唱得挺好的”。
“下次你们演唱时,可以再重复一遍这段词。”当合唱团唱“同一片旗帜下,我们排成行……”时,吕其明提出建议,“用铿锵有力、激情澎湃、短促的逐步渐快地再演绎一遍,然后再用深情的方式将歌曲推向高潮。” 91岁的吕其明举起双手,即兴编创,激情指挥,合唱团二次演唱《红旗颂》, 相辉堂再度回荡起歌声,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