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青春之光!让我们一同走近复旦标兵们的故事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校团委、复旦青年、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1-01-11

近日,复旦大学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和优秀学生集体标兵评选结果出炉!

“十月评优”工作于10月初启动。经过单位推荐、通讯评审、终审答辩等程序,最终遴选出20名优秀学生标兵,20名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和20个优秀学生集体标兵。

让我们来认识20位复旦大学优秀学生标兵吧!

他们是这样的本科生标兵

高明豪:手球健将

早睡早起的法学院学霸高明豪是个手球健将。他将运动看作自己学习生活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尽情享受锻炼体魄、磨砺意志、广交益友的过程。本科三年多来,他在全国和上海市大学生手球赛事中2次获奖,同时保持着专业第二的绩点排名,两度获国奖。作为学生常任代表,他关注复旦校内素食者的现实需求,牵头制定并落实了“推进复旦大学素食窗口建设”的提案。明年秋天,高明豪将前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修读国际法专业硕士,立志成为一名从事涉外民商事案件审判工作的人民法官。

刘佳兴:抗疫先锋

在今年2月的上海口罩预约配售系统研发中,计算机人刘佳兴找到了自己的主战场。作为团队的技术负责人,他克服了数据处理复杂、系统需求不断追加、人手不足等种种问题,展开了系统设计、人员分工、服务搭建等一系列工作,在短时间内协调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共同构建出了预约配售信息系统,让科研的种子在上海疫情精细化管理的土壤上生根结果。本校直研后,刘佳兴将深入迈进人工智能领域,在理论研究中为计算机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陆祯严:优秀多面体

历史系才子陆祯严是学术科研、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优秀多面体。学术主业上,他广泛涉猎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独立战争、小康中国四十年、郭任远与复旦大学心理学科的建立等多方向议题,埋头扎进文献整理和田野考察,对中国近代外交史、教育史、思想史建立起浓厚的兴趣。陆祯严身兼班级、院系、学生会和社团团工委骨干数职,曾赴肃南、凉山、永平多地实践,倾力将同学成长成才的需求融入第二课堂建设,将青春奋斗的身影融入时代江河的浪潮。

曹禹杰:未来园丁

由着对字句背后贯通古今中外、浩瀚世界的向往,曹禹杰很早便生发了成为语文教师的职业向往。在中文的象牙塔里,他勤恳治学,保持每天六点半起、十一点睡的健康节律。温故知新的好习惯使曹禹杰积累丰富、成绩优异,更赋予了他理性思辨的能力、静品原典的耐心和海纳百川的视野。这一年,他入选了上海市教委未来教师储备与培养计划,回到母校南洋模范中学进行了两个学期的教学实习。未来,他还将秉承理想和热爱,在平凡中创造不凡,和更多人一起解开文字的面纱,探索背后的奇妙世界。

陈新元:非典型生物医学生

三年国奖,绩点第一。本科三年多来,陈新元以多学科交叉深耕为基点,由生科人成长为一名生物医学生。他的课题研究横跨生物科学、生物信息学和临床医学,丰富的知识贯通和独特的思维锻炼给了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更多可能。从研究涉猎到组内实习,从临终关怀到协同扛疫,陈新元逐渐意识到作为一名生物医学生、守护社会健康的责任感。未来,陈新元将前往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4+4”医学改革试验班深耕临床医学,为成为一名医生而继续前进。

魏一鸣:深耕基础学科

绩点3.9,拿下2018年大数赛上海赛区一等奖和2020年华东杯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魏一鸣被基础学科的魅力所吸引,大二转入数学学院,开始深耕之路。目前,他将数学方法应用于神经科学的研究,希望能帮助治疗一类或几类精神疾病,让精神病患者得到平价且有效的治疗方案。他相信应用问题的突破离不开基础学科的支撑,行稳致远的耐力终将为科研攻关带来意义深远的突破。

温雅:解题“狂魔”

系内绩点第一,不睡懒觉,追求极致。对她来说,平时繁忙的学习中能够获取最多乐趣的还是单纯的推导与证明定理。解题就像是自己从锯木头开始做一个八音盒,经过一系列复杂而严密的过程,最后发出美妙音乐的过程。她喜欢推导时的酣畅淋漓,喜欢得出漂亮结果时的连连惊叹,这是她的思维与前面无数伟人思维终于连通产生火花的重要时刻。

员司雨:自强不息

她入选“卓博计划”,已经开始以一名博士生的身份要求自己。她利用专业技能,通过计算机技能来辅助工作,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作为唯一一个自荐的优秀标兵,员司雨希望她的获评能鼓励更多学子努力奋斗,也希望大家可以和她一样勇于主动展示自己的优秀。

张舒卉:志愿先锋


从大一到大四,张舒卉一直热心服务奉献,青年立志先锋共参与17项社会实践,足迹遍及全国10余所城市,实践时长800余小时,11个项目获校级A类及以上,担任8项组长,并曾获“复旦暑期实践优秀负责人”称号,在校期间累计参与志愿时长达600余小时,并获“十佳志愿者提名”与“复旦大学志愿单项奖学金”。

周晓钰:科普达人

“上医治未病”,周晓钰相信,想要有效预防疾病发生,必须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在她看来,生动的健康科普是一个很好的手段。2019年她和小伙伴们制作了科普短视频《突击!脱发自救指南》,并荣获2019年全国大学生健康科普作品大赛特等奖、最受欢迎奖,以及2019年度复旦大学校园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评选动漫类二等奖。另一支视频《孕期疫苗那些事儿》也投放在哔哩哔哩、腾讯视频等平台。作为公卫学子的她,一直走在科普的路上。

他们是这样的研究生标兵

程俏媛:全面开花

以抽象的基础数学为专业方向,程俏媛经常钻研到近午夜才从自习室返回寝室,躺在床上时,她脑海中依然思考着还未理解的知识点。这一年,她实现了所选课程全A的目标。除了数学,她还擅长跳舞、弹琵琶和书法,热爱志愿活动,作为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一员,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并将信中“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八字作为引路明灯。

李万鹏:博士期间11篇sci

在本学年期间,李万鹏以第一作者共发表8 篇SCI论文及1篇中文核心论著。李万鹏同时进行多个研究,白天进行忙碌的实验研究,利用实验结束后的空余时间,在医院收集临床相关数据,定期随访病人的预后信息,在夜晚整理数据、撰写论文,经常在深夜由于一个问题无法解决而导致失眠,然后半夜爬起来进行思考及再整理,直至将问题解决好才安然入睡。

李文韬:高质量学工

李文韬带班时间接近三载,逐渐积累了一些心得:依托中文系,有效整合各方力量;秉持动态原则,及时改进工作方法。需要掌握学生心理变化规律,多与学生交流。在专业学习、学生工作之余,李文韬也注重体育锻炼,多次参加校级篮球赛事,每周坚持锻炼,控制饮食,他相信,锻炼带来的坚定意志、自律习惯等,会使他一生受益。

刘浏:全能媒体人

评论、电视新闻、数据新闻、短视频、深度报道……刘浏总计发表各类稿件近160篇,已发表稿件总字数超11万字,发表视频新闻总计时长超200分钟。在他看来,新闻评论让他摆脱了冲动、稚嫩的思维方式;对外传播让他懂得如何跨文化沟通;全媒体技术让他能够运用各种新形式关注和报道社会现实;回到家乡、深入基层的新闻实践让他走出象牙塔,明白了与群众的脉搏靠得近一些,是做好新闻事业的源头活水。

潘旭东:搞科研的一把好手

大二起,潘旭东便跟随老师开展人工智能安全相关研究,研究生阶段,他越发认识到网络空间安全对于保障我国国家安全和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重大意义,投身于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随着人工智能和5G网络成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他的研究方向也更加聚焦于分布式智能系统的安全和隐私问题,特别是这类分布式系统中部分节点被恶意攻击或控制时的安全性问题。

王欣玲:抗疫卫士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不久,王欣玲就返校加入新冠科研攻关团队,和老师们一起参与抗SARS-CoV-2研究。自2020年1月30日(正月初六)进入实验室至今,200多个日夜里,她坚持在科研攻关第一线,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就SARS-CoV-2感染机制、药物及疫苗方面展开研究。与团队为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发贡献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吴闽枫:专利达人

专利发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吴闽枫的生活忙碌而充实。她研发的中药唇膏跻身国家级创新创业擂台赛,专利最终转化落地。慢性唇炎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皮肤病,罹患者因不能长期使用激素乳膏,症情缠绵难愈。她利用自己中医及皮肤病学的专业特长,研发一款纯天然中药唇膏,能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涂抹,缓解炎症的同时滋润唇部,有效解决了患者的病痛。

吴松阳:科普“小王子”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高发的肿瘤,而三阴则是其中最恶性的亚型,被称为“最难治”的乳腺癌。吴松阳知难而行,主动选择主攻三阴性乳腺癌,为做大众身体的第一道守护神竭尽全力。他在肿瘤学科研上坚守初心,从老药新用的角度,对三阴性乳腺癌目前的治疗决策进行改进,具有很好的临床获益。除此以外,他深谙医学科普的重要性,加入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坚持社区科普,并在《人民日报》数字上海栏目进行录制。

张海宁:强势逆袭

刚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学习时,张海宁面对与本科期间截然不同的课题,由于缺乏实验经验与方法导致了一次次失败。他放平心态,提前根据工作内容将其归类并制定工作计划,保证自己每周超过60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长。如今,他致力于研究基于半夹心铱、铑结构单元的超分子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探索,旨在为揭示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存在的分子结的形成原因及其作用机理提供重要参考,并在国际化学类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两项,曾两次被邀请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

张兰:时间管理十级学者

拥有15万+粉丝公众号“政治学人”的副主编、创业公司合伙人、本研5门课程的优秀助教、党支部书记、获奖无数,忙碌的她对科研、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有着独到的看法:“与其说是寻找帕累托最优,不如说是跟着感觉走。”她会将类似的事情放到一起来解决,也注重团队的分工与协作。当事情扎堆在一起,她会有所选择,因为有舍才有得。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让我们向标兵们学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加油吧,复旦人!

(手绘:朱凌皓)

制图:实习编辑:边欣月责任编辑:李沁园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