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东方医学教育论坛暨上海市医学会医学教育专科分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复旦上医举行

作者:张欣驰摄影: 视频: 来源:医学宣传部发布时间:2020-12-18

医学教育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新挑战?医学院校如何携手发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海如何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2020年12月18日,第三届东方医学教育论坛暨上海市医学会医学教育专科分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举行。会议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医学教育专科分会主办,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承办。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培育卓越医学人才

本次大会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培育卓越医学人才”为主题,来自各大医学院校、医院从事医学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从业人员通过线上线下共聚,探讨疫情影响下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提升医学教育质量的路径,分享医学院校教学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徐建光教授发表线上致辞。开幕式由《上海市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起草小组主要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汪玲主持。

汪玲主持开幕式

袁正宏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医学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关键节点。医科院校要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医教研水平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教育强国建设的能力,系统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要通过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注重把弘扬抗疫精神与“三全育人”相结合,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效应。同时,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打好人才培养组合拳,完善形成适应行业特点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深化医教研协同发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袁正宏致辞

徐建光指出,此次大会是上海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不断推动医学教育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有益探索。徐建光希望,各医学院校通过本次学术会议碰撞思维火花,基于高等医学教育的现状,聚焦分析其发展趋势,关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合理、可行的发展方向和改革举措,提升办学水平,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接轨国际,为助力上海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进一步努力。

徐建光线上致辞

精彩主题报告荟萃沪上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探索

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面对疫情提出的新挑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世界医学发展的新要求,我国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亟需优化、培养质量亟待提高、医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这些都为医学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带来了新机遇。

主题报告环节汇聚了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等沪上各大医学院校的重量级嘉宾,带来内容丰富、观点前沿的报告分享。各大医学院校立足专业优势,分别从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全科教育体系建设、中医药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各抒己见。报告环节思想激荡,观点碰撞,体现“大健康”理念以及医科与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报告环节由上海健康医学院副院长唐红梅主持。

唐红梅主持报告环节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作题为《公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当下与未来》的报告。在报告中,吴凡介绍了上海在加快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面的一系列探索,建立教育部、国家卫健委“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开放协同机制,将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作为公共卫生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培养计划,创立发展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开展多学科背景下的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吴凡作为《上海市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起草小组组长,特别从“健康中国新要求、医教协同新路径;人才培养新探索、教育改革新成果;时代之需新医科、医学教育新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当下与未来”。

吴凡作报告

上海健康医学院院长黄钢作题为《面向人民健康的全科教育体系建设》的报告。黄钢指出,在新时代,重视全科医学,强化基层卫生保健体系至关重要。在提高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水平方面,要科学规划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上海健康医学院构建了以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为主体、全科医学与应急防控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形成服务“大健康”的“一专多能”复合型公共卫生实用型人才培养范式 ,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的好、有情怀、能担当”的实用性复合人才。

黄钢作报告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胡鸿毅在线作了题为《一流中医药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报告。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胡鸿毅剖析了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发展的使命与机遇,以及课程思政对于学科内涵的把握。他指出,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把握融入性、实践性、主体性原则。上海中医药大学着力凝练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通过中医药主干课程改革试点,设立中医药服务性学习实践模块,体现课程思政“知行合一”的理念。

胡鸿毅作线上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胡翊群作题为《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的报告。胡翊群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学院现状、办学理念、整体学科建设思路,通过搭建一流学科平台、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保障一流校园环境等核心建设任务,坚持“厚基础、强实践、重转化、塑规范、融国际”的人才培养体系,借助优人才队伍、强平台支撑、促学科交叉等方式,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

胡翊群作报告

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在题为《同济大学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规划》主题报告中比较了德国、美国临床医师培养体系,分析了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机遇和挑战,对照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工作部署,分享了参加ACGME-I 认证体系的经验,并以同济医学院的案例,提出了如何突破障碍,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探索医学人才创新培养的路径,尤其重点介绍了正在实践中的“优结构、提质量、理机制、强保障”的本科医学创新教育举措。

郑加麟作报告

圆桌论坛共论加快上海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报告嘉宾是《上海市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起草小组成员。在圆桌论坛环节,起草小组成员围绕上海市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考展开热烈的讨论。圆桌论坛环节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艳萍主持。

“东方医学教育论坛”已成为国内一流的医学教育品牌学术平台。在部委市三方共建托管复旦上医两周年之际,今年的论坛在复旦上医召开,意义重大,彰显复旦上医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

复旦大学在全国率先试点培养公共卫生硕士(MPH),创新了“以健康为中心”的MPH培养模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布局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取得显著成效。近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公布“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立项单位名单,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批立项。

2020年5月26日,复旦大学唐仲英公共卫生高等研究院成立,同时,《复旦大学关于加快公共卫生学科群建设的行动计划》发布。复旦大学在上海市政府和唐仲英基金会的鼎力支持下,全方位支撑上海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学科群的发展,加快形成医理工文交叉协同、医教研用协调发展的格局。

2020年11月30日,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在复旦上医揭牌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签署协议,依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系统建设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两大机构的成立和建设也是贯彻落实上海市公共卫生建设大会和上海“公共卫生建设20条”的重要举措。

据悉,此次大会同时也是复旦上医“正谊”导师学校的培训内容,来自临床、公卫、基础、药学等各学科的研究生导师线下线上参会,通过聆听报告、碰撞交流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和促进导师学科交叉创新思维。

制图:实习编辑:边欣月责任编辑:李沁园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