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相比‘导游’和‘游客’,我更希望未来能成为‘探索者’,‘集前修之大成,开一时之风气’。”
“努力践行总书记的嘱托,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力量”是一代青年的人生理想,为了实现它,刘君朗选择并踏上了一条以所学贡献力量、服务国家的奋斗之路。
在理想光芒的照耀下,漫漫奋斗路风光无限。他进校以来绩点逐年上升,2017-2019连续两学年绩点位列全系前5,多次获得校本科优秀学生奖学金;广泛涉猎非专业课程并取得优秀成绩;和合作者提出 “氧化还原电对辅助的人工光合作用体系”;参与发表SCI论文两篇。
求知:强基固本,先专后博
荀况说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早早就立志学术的刘君朗深知扎实广博的学科知识是科研的基础,相信跨学科交流定会碰撞出富有激情的思维火花,不仅牢牢抓住专业知识,更在专业之外广泛涉猎。得益于学校通识教育的优势,他参加了物理系、数理逻辑学程以及生科院课程及相关活动,收益良多。
探索:探索奋进,矢志创新
李政道先生说大学生应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刘君朗从大一暑假就加入郑耿锋教授课题组开始了能源相关的科研。此后三年内,他的每一个周末和寒暑假都在往返江湾邯郸之间渡过。
他的第一个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人工光合作用体系结构,可以更真实地模仿光合作用,实现高效稳定的二氧化碳转化。课题开展不久就受到?政基金的资助,成功结题并被评为优秀。课题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他是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此外论文也入选2018美国材料学会秋季会议,刘君朗是会场进行口头汇报的唯一本科生,Joule杂志主编和壳牌公司人工光合作用项目主管看好该体系未来应用的可能,会后单独找他了解相关技术细节。
这项课题此前还获得了2018东元国际创意竞赛全场唯一的最佳创意奖。刘君朗和实验室的同学历经10个月的准备,除了在国际比赛中展现复旦风采,也在学术交流中与台湾小伙伴结下深厚友谊。这方面的努力到目前还在继续进行,后期成果获得了上海市“挑战杯一等奖。
2019年暑期,刘君朗前往斯坦福大学进行暑期科研,在陌生的领域和环境中挑战自己。这是他跳出舒适圈的主动尝试,再次让他尝到成功的滋味,在参与的一项课题中提出并实现了超声-光遗传学技术,最后发表于PNAS,被光学领域知名媒体报道。
服务:回馈社会,薪火相传
立志学术也关注社会,矢志奋斗却永葆初心。刘君朗深为感激的是,学校不仅教会知识、给予探索的平台,更教会他如何利用所学发光发热。专业知识让他可以去传递科学思维,通识教育则赋予他人文精神。他多次担任学校化学嘉年华志愿者;参加学生发展中心组织的化学答疑服务,为低年级同学提供化学学习指导;曾全程担任大英百物展志愿者,为来沪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人文课程,将人文和科学的种子播种于孩子们心中,陪伴他们成长。
未来:好学力行,探索求真
科研犹如探险,“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需要非凡的勇气与恒久的努力。能做到这些固然不容易,但刘君朗并不满足于此,更希望在此基础上成为探索者,开辟道路, 去发现未知的“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不只是做一个“导游”或 “游客”。
支撑梦想的是学校传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求知、探索、服务这三个词串起了刘君朗的本科生涯,也构建了他的奋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