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筑梦之城”深圳的引才智慧

作者:柳森摄影: 视频: 来源:《解放日报》2020年11月2日发布时间:2020-11-05

40年间,深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成长为一个现代化国际都市,绽放夺目光彩。图为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太子湾邮轮母港。新华社 发

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在深圳举行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圳又一次成为中国新闻界聚焦的城市。

一份由媒体发起的“怎么看深圳”调查问卷则显示,六成以上的深圳受访者认为,在未来30年,深圳特区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会比过去40年更大。

深圳在塑造“筑梦之城”的道路上,下过怎样一番功夫?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教授道出了他的观察与思考。

它像一个青年人充满了朝气

那句耳熟能详的“来了,就是深圳人!”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深圳的温度,让这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变得很有人情味,也让来这里为梦想奋斗的、各行各业的人们更有归属感。

解放周一:您是一位人才政策领域的资深专家,因为工作所需,曾多次到访深圳。您对这座城市的总体印象如何?

姚凯:我每次到深圳,都能深深地感受到它的美丽、活力、开放、包容。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一座崭新城市,它像一个青年人,充满了朝气。

深圳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在这里,到处可以看到有梦想的创业者、科技工作者。那句耳熟能详的“来了,就是深圳人!”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深圳的温度,让这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变得很有人情味,也让来这里为梦想奋斗的各行各业的人们更有归属感。

这番活力景象亦有数据可以佐证。比如,2019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1343.88万人。其中,常住非户籍人口849.10万人,占比63.2%。

《2020年深圳人才竞争力报告》显示,深圳各类人才总量达548万余。其中,认定的高层次人才近1.6万,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4万。

又如,胡润百富发布的《2019胡润Under30s创业领袖》,统计了我国十大行业380位30岁以下的创业领袖。深圳上榜人数为59位,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在科技创新方面,深圳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要创新驱动力的发展模式。2019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达1328亿元,占其GDP的4.9%,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26.15万件和16.66万件,国际专利申请量1.75万件,并且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领域。

近年来,每次到深圳调研,我们团队的成员都对这里的创新创业氛围留下深刻印象。很难想象,40年前,深圳在创新创业方面还几乎为零。细究起来,这大概离不开两点——

第一,这些年,深圳引进了大量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这里,很多人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实现了自我价值。正是这一批批优秀人才的汇聚,让深圳保持了生机和活力,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第二,深圳具有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给予了创新思想生根发芽的土壤和空气。这对敢闯敢干的青年人才非常具有吸引力。他们在掌握了专业领域最先进的知识、最前沿的发展方向后,到深圳就业、创业,在鼓励创新的氛围中,将拼搏、实干、创新的精神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让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流动往往带来知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种资源的流动,也有助于一个城市开展系统化的人才梯队建设。

解放周一:为了形成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深圳有无在人才引进政策方面下一番功夫?

姚凯:深圳这40年的发展有如此可观的成绩,与深圳的人才引进政策密切相关。在我看来,深圳市政府始终把人才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不仅重视对人才的吸引,更注重人才的培育和保留,在聚才、引才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作为经济特区,深圳在人才政策方面做了很多重要的探索,敢于尝试,大胆创新。比如,深圳在国内较早实施了包括“孔雀计划”“人才安居工程”等在内的重点人才工程,大力支持光启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深圳还十分重视通过与高等院校强强联手来培育人才。在这一宗旨的助推下,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等知名高校的“深圳分舵”相继建立。

在人才引进政策方面,深圳的特色还在于,在引才、聚才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凸显市场活力。它大力推行市场化薪酬,精心培育人才猎头机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中介组织,使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了积极和决定性作用。

深圳在引才、聚才方面的“匠心”还体现在“多层次”发力,“多层次”背后是政策、相关人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精准化。以对高质量人才的引进为例,深圳有专门针对高层次人才的计划,如“孔雀计划”“鹏城英才计划”,也有各个区结合自身特点出台的人才计划,如“南山区领航人才计划”“龙岗区深龙英才计划”等。

除了上述这些为引进中高层人才制定的计划,深圳还出台了一些针对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新引进人才的补贴计划,包括求职补贴、创业补贴等,还特别注重创新创业人才的选拔、培育及个税优惠等。2015年发布实施的《深圳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选拔扶持实施方案》、2019年3月出台的《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都为深圳创新创业和留住境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在人才落户方面,相对北京和上海而言,深圳的政策更加灵活、限制更少。

正是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引进计划,且注重对相关配套政策的不断完善,让国内外多元人才齐聚“鹏城”,让深圳快速腾飞。

众所周知,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而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流动往往带来知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种资源的流动,也有助于一个城市开展系统化的人才梯队建设。深圳做到了这一点,因而,也为城市的后续发展积蓄了动力和潜能。长此以往,相信未来深圳的“人才红利”会不断释放,将有力地推动下一轮的城市发展。

赢得年轻人便赢得未来但城市不会永远年轻

年轻的深圳会有下一个40年或再下一个40年。所有迈入成熟期的特大城市会遇到的问题,深圳也无法幸免,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条件早做准备。

解放周一:现在很多城市都十分重视打造自身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在这一点上,年轻的深圳是否具有天然的优势?

姚凯:从一个边陲小镇到繁荣的大都市,深圳刚刚走过了40年的岁月,正处于城市发展最具有生命力的阶段。

深圳对青年英才的吸引力,一方面来自城市本身年轻且富有活力。这里青年人较多,处处充满生机。深圳作为新兴且快速发展中的城市,又为年轻人带来了充足的就业机会。深圳在高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发展较好,产业链完善,这为青年人提供了大量有吸引力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深圳多元包容的移民文化与其注重公平的竞争环境相辅相成,这会进一步吸引青年人才和海外人才的集聚。更难能可贵的是,深圳的创业氛围也具有鼓励成功、包容失败的特点,这使得深圳成为创业的热土,孵化出以华为、腾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高科技企业。当然,这种城市的性格和文化基因是在城市的成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很难被其他城市简单复制和习得。

解放周一:除了软环境的构建,深圳有无在吸引年轻人方面主动出击?

姚凯:近年来,除了有高质量的人才政策和配套,深圳总能够对科技发展前沿的人才需求给予迅速回应。

兴许是注意到了高房价不利于人才的吸引和保留,深圳市也开始在富有竞争力的补贴和住房方案方面有所作为,以解决城市高房价给人才住房造成的困难。

在个税优惠政策方面,深圳对高端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超过其应纳税所得额15%部分给予财政补贴,对港澳青年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负差额给予补贴;

在人才资助方面,深圳在注重高端人才激励的基础上,也注重对青年博士后和国际化人才的资助与扶持;

在鼓励创新创业方面,深圳积极出台各类大学生创业补贴、免税等政策,为青年人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解放周一:如何理解“对高端和紧缺人才(含境内外)个人所得税超过其应纳税所得额15%部分给予财政补贴”?

姚凯:目前所得税税率是累进制。举例来说,如果华为的一名员工年薪100万元,对应税率为45%,相当于其近一半收入会被政府以税收形式拿走。为了激励产业界员工的热情,政府以合适的方式补贴30%,员工从收入中只缴纳15万元税收,自己可得85万元。这样一来,员工的满意度会大大提升。

有数据显示,今年9月,深圳住房每平方米均价达到了76720元。这对于事业刚刚起步的青年人才而言,很难不感到压力。短期内,由于人才政策的刺激,深圳的人才净流入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但是从长期来看,高房价还是会对人才形成挤出效应的。

年轻的深圳会有下一个40年或再下一个40年。所有迈入成熟期的特大城市会遇到的问题,深圳也无法幸免,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条件早做准备。

人才储备需有面向区域鼓励流动的眼光

深圳较早就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发展的明显短板在于高等教育。注意到这一点以后,深圳一直在高等教育上持续发力。

无论是哪一个区域的重要节点城市,都应该增加引进人才类别的多样化,并努力改变人才工作“重引轻育”的现状。

解放周一:近年来,深圳在储备人才方面亮点频现,可否请您做一点评?

姚凯:深圳较早就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发展的明显短板在于高等教育: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地,深圳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大量大学毕业生来自广州或者其他省市以及海外。注意到这一点以后,深圳便一直在高等教育上持续发力。

首先,深圳以求贤若渴的姿态和富有竞争力的政策,相继引进了诸多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起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等优秀的高等教育平台。

其次,深圳主动吸引香港多所著名高校(如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在深圳设立了分校区或研究院。

再次,深圳通过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创新和海外人才引进等途径,大力吸引青年人才。

青年是城市的未来,是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元素,积极的人才储备战略有利于城市长远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解放周一:近来,深圳的一些人才政策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都可以适用。此举有何信号意义?

姚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深圳要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属于中心城市,位于城市网络的重要节点。通过粤港澳三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不仅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合作越来越紧密,深圳自身的发展也会越来越有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深圳来创业、就业。

深圳在2019年出台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这对境外中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加大。

解放周一:深圳对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的吸引、集聚,可以给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其他重要节点城市带来哪些启示和借鉴?

姚凯:在聚才、引才方面,深圳可以给上海和长三角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带来的启示和借鉴,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无论是哪一个区域的重要节点城市,都应该增加引进人才类别的多样化,尤其要注重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和聚集。

第二,要努力改变人才工作“重引轻育”的现状,大力实施人才引育工程。尤其要重视借力高校,大力培育和储备青年人才。

第三,可以尝试通过区域内一线、二线城市人才居住积分互认等制度,吸引全国的人才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高效集聚。

深圳十分重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在为创新创业人才和企业家塑造优越、舒心的人才生态环境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如果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其他重要节点城市也能重视这两个方面,完全有可能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建立起具有更大竞争力的人才集聚制度体系,开创人才引进和高效集聚的生动局面,真正做到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制图:实习编辑:何叶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