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院吴雨浓——期待记录人类命运与共的发展

作者:刘岍琳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0-10-09

“作为90后的一员,我们是时候拿起接力的火炬,承担国家乃至世界的未来。我的火苗是讲好故事,成为凝聚世界的力量中微小却必要的一分子。”

守望初心,一路四年!

在复旦精神的滋养下,吴雨浓用信仰书写青春,从中国走向世界。从班级到学生工作,从西部地区的发展和文化传承故事到全球发展,她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国内外媒体新闻报道实践,旨在通过媒体的传播向中国讲述世界,也向世界传递中国。

传承创新,她描绘了新时代复旦人的影像。

增强专业素养 投身全球治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吴雨浓的新闻生涯起始于课堂,在新闻学院“2+2”培养方案下,她的专业课程平均绩点达到3.77,连续两年获评奖学金;成为全国获评2019年范敬宜新闻奖10名新闻学子之一,是2019年复旦唯一入选牛津罗德奖学金中国区终选的候选人。在复旦的学习历程带来了专业知识的滋养,优异的学业夯实了发展的基础。

吴雨浓以新闻人角色投身全球治理,拓展国际视野,践行所学。她先后入选彭博新闻社、路透社等国际主流媒体实习;在中国—东盟中心负责传播平台运营、中国东盟媒体合作,她的视频作品在中国、东盟外交官年会上展示;后应中心邀请,在“中国东盟民间交流”论坛向东南亚学者、官员讲述在菲律宾的调研故事,分享双边交往的生动案例;在上海论坛期间负责高端访谈摄制及记者团工作,并多次作为复旦代表出席东亚青年政治人领袖论坛(AFPLA)、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论坛等国际活动。

致力校园服务 发挥引领作用

  复旦丰厚且多元的校园文化,把吴雨浓的生活打造得色彩斑斓。她致力于校园服务,曾担任各级学生组织骨干,思考如何办有引领、有趣味的学生活动。作为2016级本科生班班长、党支部书记,她组织了近十场学术生涯讲堂沙龙;作为校学生会首位财务官、首届培训学校骨干,多次承担校级大型活动协调工作;作为学生委员,领导提案组获校园治理大赛季军。她将新闻实践与校园生活结合,曾担任校媒《复旦人周报》主编、《复旦青年》记者、优频电视台副导演,用自己的工作为校园增添色彩。复旦,给予了她成长的广阔空间。

聆听时代之音 展现青年风采

校园之外,她以新闻人的素养捕捉时代的声音,以复旦人的精神展现青年的风采。

吴雨浓关注弱势群体,行经云、藏、甘、青西部四省,独立采访、拍摄上海脑损伤患儿互助组织“甜橙树”;在中国青年报社总社,她被编辑称为“近年来最优秀的实习生之一”,推荐入选大学生记者团。在拉萨尼木县中学支教期间,她创作了数十篇反映藏族教育与文化的新媒体作品,助团队获“中国大学生农村支教奖传播特别奖”。 

她走向远方,传递来自非洲的声音,探讨人文议题。她三次前往非洲采访调研,走过肯尼亚、南非、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创作的纪录片《在非洲遇见最后的北方白犀牛》讲述到非洲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青年故事,传递中非友好的精神内核;在纪实短片《苏丹生命最后的影像》中,她记录了世界上最后一头北方白犀牛 安乐死前21天的影像。她还在埃塞俄比亚访谈十余家中国企业和个体商户,调研当地外交部、劳工部、智库、大学和NGO,研究性分析了中国企业的媒体形象与社区融入。埃航坠机事件后,她三天内完成七千余字深度报道《飞行在东非》,讲述灾难背后埃塞俄比亚华人群体的困境,在澎湃新闻主页获得60余万点击,夺得当月非虚构写作榜首,并获得第三届中非报道奖的最佳时事报道奖。2019年,她成为入选南非金山大学“非洲数据与科技报道”唯一的中国人、非在职记者,受邀前往南非出席2019中非报道年会。

疫情期间,她加入澎湃新闻“全球看武汉”志愿者团队,成为“非洲疫线”栏目的主要创作者之一;协助新闻学院、复旦发展研究院教师,分析事件舆情、参与撰写政策建议。未来,她有志成为扎根非洲的中国记者,记录人类命运与共的发展故事。

复旦-7.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