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行动】他们,学习钟扬“种子精神”,践行生态文明建设!

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发布时间:2020-09-08

编者按:

7月1日,在复旦大学“红色基因永传承,百年奋斗再出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主题党日活动上,“赓续红色百年·365行动”正式启动。这一行动将覆盖46个二级党组织、939个支部和1.9万余名党员,计划每周一个院系接力开展“赓续红色百年”主题活动,每天展示一个支部主题党日,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100周年。

学校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各支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积极行动起来,传承红色基因,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党支部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回顾学科发展,学习钟扬“种子精神”,探讨生态学科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使命与担当。

生态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支部党员杨继教授向新进青年教师与博士后介绍了生态学科发展的历史。他表示,生科院历史上涌现了秉志、钱崇澍、伍献文、曲仲湘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生态学家,也培养了钱迎倩、陈灵芝、金鉴明、洪德元等一大批优秀人才。1996年,学校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专业机构——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随后相继引进了陈家宽、卢宝荣、钟扬、李博等一批杰出人才。正是在一代代生态人的共同努力下,复旦生态学科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科研基地和教学中心,在支部建设方面,更是涌现出像钟扬同志这样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继勉励青年教师们要继承学科的优良传统,传承爱国奋斗精神,立足岗位砥砺前行,为生态学科的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多做贡献。

卢宝荣教授在西藏与中学生们在一起

生态学科不仅担负着科研使命,也担负传播钟扬“种子精神”的重要职责。支部党员、希德书院院长卢宝荣教授介绍了今年暑期带领科教援藏团队开展的“弘扬钟扬种子精神,探索科学奥秘”活动。据介绍,为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团队在西藏开展了十余场科学培训、科普讲座、科学游戏以及野外科学实习等活动,并为400余人次进行科普演讲,卢宝荣特地提前摄制了12集《科学素养课》视频课程,以保证西藏偏远地区的学生能长期得到科学素养训练,在他的推动下,生态学科在西藏自然博物馆建立了种子科教援藏科普实践基地,并在西藏成立多个“钟扬种子实验室”。

潘晓云副教授在纳木措湖畔采样一直到夜晚

中组部、教育部第九批援藏干部潘晓云副教授介绍了在西藏大学推进“生态学博士学位点”和“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情况,分享了自己对西藏大学生态学专业研究生、本科生课程体系的改进情况。今年,他带队开展了时长14天、全程8000公里的“复旦-藏大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野外科考”,此次科考以青藏高原广布藏药植物—藏波罗花为材料进行气候变化与植物共生微生物群落构建机制研究,将进一步推进西藏特有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与资源利用。他表示,将进一步推动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建设,助力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

聆听了三位老师的分享后,支部党员交流了学习体会。

宋志平教授表示,学习钟扬的“种子精神”,就是要甘于淡泊,传承学术,上下求索。他说,科技工作者首要任务是科学研究,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产出创新性的成果,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用实际行动来推进学科发展与国家建设。

新进教师胡俊韬青年研究员表示,学习钟扬的“种子精神”,就是走好脚下的每一条路,坚持梦想,踏实苦干。作为一名刚刚入职不久的复旦教师,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找到自己未来5-10年的研究方向与目标,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蔡星星表示,学习钟扬的“种子精神”,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作为一名科研支撑人员,要提高在公共平台、研究生、暑期讲习班、信息采集、野外台站建设等学科服务与公共服务方面的质量。

博士后蒋秋悦表示,学习钟扬的“种子精神”,就是要永久奋斗,再多困难也决不言弃。在科研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失败,要有坚定的信念,要坚持不懈地探索,最终一定会取得成果。

以“种子精神”为指引,支部将引导党员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立足岗位,鼓足干劲,以生态学为核心学科并联合相关学科建设国家级“上海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凝聚复旦大学与西藏大学研究团队建设“复旦-藏大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化联合实验室”,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高质量完成“一流生态学科”的建设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李沁园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