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的故事】复旦180个科研助理岗位,是如何快速拿出来的?毕业生收获了什么?

作者:雨霁摄影: 视频: 来源:人事处、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0-08-20

编者按:2020年夏天,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仍在继续。在这个特殊的就业季,当丰满的理想遇上些许骨感的现实,年轻的复旦学子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当就业工作进入“关键冲刺”阶段,复旦大学如何践行“对每一名毕业生负责”的理念,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稳就业、就好业?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即日起,复旦大学官微推出系列报道,关注疫情影响下这一特殊就业季中复旦毕业生的就业故事。今天我们要走近的几位毕业生,通过学校拓展的就业渠道,来到科研助理岗位上,让科研梦想继续生长。

另一种路径:盘活校内岗位存量,拓新渠道助力学生启航

2020年5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本科生赵阳即将毕业,但内心却充满纠结。已经拿到海外院校offer,却不得不因疫情风险而放弃的她面临一项选择:是否要在这个春招基本结束的时间节点,仓促谋一份工作。

对早就坚定了升学之路的她来说,这个决定尤为艰难。内心深处,她仍心向学术;客观来看,匆忙之间,要做充足的求职准备也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

赵阳-本科交流期间在希腊

怎么办?相近的时刻,附属妇产科医院硕士生吴梦滢也在为相似的问题发愁。疫情导致的签证问题耽搁了她的深造之旅,看着身边同学陆续都有着落,她的失落沉甸甸地压在心上,与好友的倾诉内容,满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的茫然与焦虑。

吴梦滢

赵阳与吴梦滢,是疫情之下一类毕业生的缩影。既定的出国计划无法成行,原本的学术梦想一时受阻,另寻一条路径显得迫切万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复旦大学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而推行的一系列综合政策,成为了属于他们的“及时雨”。

据了解,今年4月学校制定出台《复旦大学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扩大研究生招生和博士后招收规模,调整学校年度党政管理人员招聘计划,鼓励校内各单位设立科研助理岗位等“一揽子”配套政策,盘活校内岗位存量,推动各部门、院系、科研机构主动出击,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学校首批专设150个科研助理岗位,给予一定补贴,鼓励吸纳因疫情影响就业困难的本校应届毕业生。在这一政策支持下,各单位设岗意愿强烈,截至目前,已收集到岗位约180个;同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六部委要求,学校仍在继续扩大科研助理设岗规模。

吴梦滢仍然记得在毕业生群里看到学校面向受疫情影响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招聘科研助理相关信息时的心情。发现又一条完全适应于原本规划的新路,她顿时觉得“希望又被点亮了”。在了解到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吕亮东课题组的研究方向“病原微生物”,与自身的学术兴趣和科研经历相契后,她立即决定投出简历。与吕老师在面试中的恳谈给了吴梦滢充足动力:一个氛围良好的课题组、一群静心科研的研究者。有了同行人,她由衷相信,这份工作足够给予引导,为尚在摸索前行的自己指出正确方向。

吴梦滢-逐步适应课题组的工作

而赵阳也体验了这样的“柳暗花明”。当收到辅导员的邮件,得知可以尝试报科研助理,她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继续学习,深入了解专业领域”的新机会。没有了背离梦想的不甘,赵阳果断选择应聘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跟随曾经的专业课老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沈逸,在熟悉的环境中踏上了另一条求知问学、成长成才之路。

赵阳-如今在基地的工作环境

选择加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熊诗圣课题组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李奔经历了与赵阳、吴梦滢不尽相同的毕业波折。在升学与就业的反复摇摆下,最终,他同样选择成为一名科研助理。

李奔

熊诗圣笑称这位课题组的年轻成员“话不多”,但“能感觉到一股劲”,是想做学术的人。而李奔直言,做科研助理,就是冲着其中难得的学习机会,最大的目标,便是自我提升。

另一种希望:寓学术于工作之中,在新起点打好追梦基础

事实上,科研助理既是一份工作,也带来了广阔的学术平台。初步参与了基地课题辅助工作的赵阳说,在入职后的短短时日里,最让她印象深刻的事,就是专家们在会议上的思想交锋。在一旁听过几番“唇枪舌战”,不知不觉间,新知识就进入了脑海,新思维更打开了脑洞。

入职两周有余,吴梦滢对科研助理边工作边学习的岗位性质有所体会。本科与硕士阶段偏重临床研究的她,在这里成了向基础研究领域转化的“新人”。她在适应过程中不时生出种种“状若小白”的问题,幸而同组伙伴都非常友好,“不管是什么基础问题,大家都愿意听我讲并认真解答,甚至解答完还一定会和我确认是否有听明白。”

作为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表示,基地设置科研助理岗位,就是希望能为储备和培养网络空间国际治理领域未来的科研中坚力量构建重要的人员流动机制,并在科研辅助和人才培养上达到动态平衡。在其看来,对于赵阳这般想要从事科研工作的毕业生来说,科研助理将会是一段兼具长期影响与短期过渡双重需求的重要工作经历。“希望通过科研助理的实践经历,推动他们更好地建构适合自己的长期规划,将这份工作经历作为一个关键的节点,在工作中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并找到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为科研之路打基础。”

熊诗圣则给李奔定下了研究性工作为主、事务性工作为辅的工作安排。他明确地说,不应该把科研助理变作个人助理、财务助理,故而李奔在适应期的工作,也都基本围绕科研展开。得知李奔因本科时未深入科研而感到遗憾,熊诗圣亦表示,愿意在科研助理的工作中,再度给予他相应机会。

李奔-在课题组埋头工作

“我计划让她(吴梦滢)在从事科研助理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课题组日常运作与管理,及项目申请与执行,从而熟悉科研工作。这有助于她完善未来的职业和能力提升规划。科研方面,她参与了我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计划通过与临床结合开展基础研究,探索细菌耐药性形成与转移深层机制这一领域前沿。”带着师者之心,吕亮东也为吴梦滢安排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了解到吴梦滢具有临床微生物及菌群研究工作的基础,计划继续攻读博士,吕亮东真心希望,在课题组的经历能够为她提供支持。

由学校在招募渠道、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对课题组和毕业生双方而言,面向志在学术的应届生招聘科研助理是件双赢之事。如熊诗圣所言,某些科研辅助工作本科毕业生已能够胜任,他们的加入提高了课题组的运行效率,也为他们自己留出了更多思考未来、集聚能量的缓冲时间。对此,沈逸提到,科研助理作为一种机制创新,为补充完善基地科研辅助力量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相关人员将全面参与到包括论文、专报、课题等各类科研任务中来,进而实现对自身的不断完善和能力提升。而吕亮东也表示,吸纳优秀应届毕业生加入有助于课题组的项目开展。据其透露,学校在今年为受疫情影响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开辟了绿色通道,也协助课题组解决了科研助理的部分待遇,吴梦滢从面试到入职非常高效。

对于这群尚未褪去学生气的新生力量,盼着他们成长的每位老师都寄予了殷切期望。沈逸希望赵阳尽快独当一面,朝着成长为真正的“研究者”迈出关键的一步;熊诗圣希望李奔可以早日适应,顺利迈向科研路;吕亮东希望吴梦滢能够在工作中收获信心,扎实追梦。

在熟悉的校园转换身份,整备行囊再出发,对于像赵阳、李奔、吴梦滢一样的年轻人而言,来到科研助理岗位上,是让科研梦想继续生长。在逐步融入科研助理工作的过程中,他们想明白了,自己求学多年的复旦,就有科研沃土。

有关“科研助理”的Q&A小环节

Q:“科研助理”的岗位一直有,今年有何特殊?

A: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今年,科技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鼓励项目承担单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与此前的政策相比,政策内容对科研助理的待遇、档案、公积金等做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在此背景下,复旦大学积极响应《通知》,快速制定校内相关政策,在既有基础上进一步动员校内各科研单位吸纳应届毕业生入职科研助理,并为之提供用人经费补贴,取得了各单位支持。截至目前,已收集到岗位约180个。

Q:约180个科研助理岗位何以迅速到位?

A:一方面,学校提供的相关政策有效调动了校内各科研单位的积极性,各单位设岗意愿强烈。另一方面,不少科研单位客观上存在科研辅助需求,并希望拓宽人才培养渠道。设立科研助理岗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兼纳二者,推动这些单位实现更高的运作效率、产出更好的科研成果。而应届毕业生的能力也足够达到相关工作要求。

Q:毕业生为什么愿意走上科研助理岗位?

A:对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毕业生来说,科研助理岗位是不错的起点。在充足的科研氛围下,新人能够快速转换身份,从基础辅助性工作做起,获取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熟悉相关工作内容,并累积丰富资源与经验。这一岗位本身具备对应的发展空间,能够提高毕业生竞争力,支持他们顺利向学术深造、专职科研人员或科研管理人员过渡。有在课题组从事科研助理的毕业生已适应了这份工作。她表示,从自身的工作感受来看,科研助理的学习机会非常丰富,在自我提升的意义上并不逊色于其它路径。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王玥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