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检验医疗队圆满完成对口支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新冠核酸检测工作

作者:摄影:马楚涵等 视频: 来源: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发布时间:2020-07-17

7月15日下午,复旦大学检验医疗队圆满完成对口支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新冠核酸检测工作,平安抵沪。

自北京新发地疫情暴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分两批调集了12个省的20支核酸检测医疗队,分别对接8家委属委管医院和12家北京市属医院,迅速提高北京市整体核酸检测水平和能力。其中,复旦大学检验医疗队对口支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新冠核酸检测工作。

赴京战“疫”24天,复旦上医检验人攻坚克难、不辱使命。

临别之际,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同仁们特意将复旦上医人的战疫画面集结制作成一段感人至深的视频,表达了对复旦上医检验人的诚挚感谢。这也让医疗队员们深受感动。

援京24天 用行动书写“为人群服务”的上医精神

复旦大学检验医疗队共20名队员,分别来自中山医院、华山医院、肿瘤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科医院、眼耳鼻喉科医院6家医院,队长由中山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王蓓丽担任。6月22日,大家第一次碰面,紧急的培训后,就一同踏上了火车。6月23日一早,复旦医疗队就来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在北京驰援的24天,复旦医疗队共完成了12928管检测量,为33968人次提供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有效缓解了北京激增的核酸检测压力,为贯彻落实“及早预防、精准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阻断了疫情的蔓延。

在驰援的过程中,复旦上医人也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为人群服务”的精神。

支援队临时党支部书记、肿瘤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卢仁泉说:“支援,党员应该冲在最前面。”22日,他到医院听到支援任务后,主动要求替换下家里有困难的原定队员。

6月22日,肿瘤医院医师郑慧在手机上看到了主任发来的微信,得知要去北京开展核酸检测,心中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两个月前,她带着母亲和女儿从疫情严重的美国回来。郑慧说,期间,看到了太多医务工作者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自己的安全回国而全力奋斗,心怀感恩的同时,更被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医者精神而打动。而这次能成为赴京核酸检测队一员,既是自己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本职工作,也是报答祖国的一份心愿。

二期核酸检测实验室完全是“零”基础开始,23-26日短短的4天3夜,从基本的水、电、气等硬件布局交付、信息系统端口的连接传输,到仪器的安装调试,“三区两通道”的传染病隔离布局迅速建成,其中包括了69台仪器设备的安装以及21台检测仪器的校准和性能验证。

副队长、华山医院感染科副教授陈嘉臻是支援队伍里的技术负责人,4天的筹备时间里,他带着同单位的吴之源同事,既做搬运工,又做工程师。而队里的陈宇明,则是坐着轮椅检测的,当时他坚持要去,说“自己做了20年核酸检测,有丰富的经验,虽然左下肢骨裂,但实验主要用手,不会影响正常工作。更何况,当时在医院也都在正常上班。”

6月26日晚,第一批新冠核酸检测合格报告从二期实验室发出,每个人的脸上都是首战告捷的喜悦,而真正的硬仗也随之打响了。按照国家卫健委的要求,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先后走进高校、社区,完成采样、检测、出具报告的一条龙服务。支援队抽调2人支援清华长庚一期实验室,剩余的队员以三班倒的模式,开始连轴转。

“每个队员都在抢着检测样本,好让其他的队员轻松一点。”王蓓丽说。来自中山医院检验科的黄斐虽然是90后,却担任3组之一的组长,自称“跑量小能手”,总是满怀工作激情,带领组员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最多的样本检测。

紧张的工作之下,儿科医院检验主管技师董妞妞发烧了,排除感染可能性后,大家才知道她是一位尚在哺乳期的妈妈,孩子刚满周岁。退烧后,她只休息了一天就又走进了实验室。“队员们虽然年轻,但很有冲劲,有青年人的担当,舍小家顾大家。”负责和队员们对接的清华长庚检验医学科副主任李润青感触颇深。来自眼耳鼻喉医院检验主管技师刘玉和妇产科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仉英都是“80后”,她们不仅同龄,还和各自科室提出了同样的请求:由自己担任支援的第一备选,“有国际支援的任务,我也参加。”刘玉说。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李沁园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