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弘扬“学术校庆”传统 复旦大学举行第54届科学报告会

作者:吴振东、许东远、李沁园摄影: 视频: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2020年5月28日发布时间:2020-06-02

时值建校115周年,5月27日,复旦大学第54届科学报告会举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冯建峰、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吴心伯等作为各学科代表,先后发表主题演讲。本届报告会采用线下提前录制、线上视频直播的形式进行,在“云聚复旦 共沐光华”复旦大学115周年校庆大联播中,通过学习强国、看看新闻、新浪微博、腾讯视频、哔哩哔哩等平台同步直播。

围绕“不确定疫情下的防控决策”,张文宏在演讲中重点介绍了中国的疫情防控策略及目前效果。他说,中国的疫情防控不仅仅是动员医务工作者,还有对社区工作者的发动,对群众的科普,以及海外人员的力量介入。“事实上,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筑起了坚实的防疫屏障。同时,中国采取的饱和式诊断、饱和式追踪、饱和式收入院,以及集中优势医学资源多学科协同作战,有效降低了病亡率。”

张文宏特别提到,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中国众多“80后”“90后”年轻人冲在第一线,其中不少人独当一面。“其实‘前浪’‘后浪’都是一个‘浪’,大家都是构成我们阻击疫情的中坚力量。”

关于“脑与类脑”这一国际研究重大前沿,冯建峰分享了团队的重点工作。“复旦大学对于脑与类脑研究有一个自己的想法,就是要做‘ABC’。A就是人工脑,B是生物脑,而人脑其实是一个社会的脑,所以我们还研究群体的脑,也就是Collective-Brain。我们坚信,下一代人工智能的开发要从类脑研究中来。”冯建峰强调。

他介绍说,关于人工脑的研究,团队已开展许多探索,包括把人工智能方法应用到步态识别方面。“也就是说,通过你走路的样子,就能够识别出来你到底是谁,目前我们已经做到95%的精度。”

吴心伯则分享了他对疫情冲击下中美关系走向的看法。

据了解,“学术校庆”已成为复旦大学的传统。1954年校庆前夕,时任校长陈望道提出,校庆种种活动,应以促进科学研究为中心,当年校庆即举行了复旦大学首届科学讨论会。2009年开始,学校决定进一步发扬校庆科学报告会的做法,在5月下旬举办学术文化周活动,以弘扬复旦学术传统与文化传承,彰显复旦学者立足前沿、服务国家的志向和情怀,激发广大师生投身学术、服务社会的热情。据悉,今年校庆期间,复旦大学各院系将举行百余场科学报告会等学术交流活动。

制图:实习编辑:何叶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