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复旦大学迎来115岁生日。
“醒来已在复旦校园里。”早上7时30分,不少网友在复旦校庆大联播直播间刷起弹幕。
受疫情影响,复旦大学今年的校庆活动均搬到“云”上。一场持续全天的大联播,让世界各地的校友在“云聚复旦”中漫步岁月。
隔着屏幕,升旗仪式仍不失庄重。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提出,“作为复旦人,如何才算是对国家有所贡献?”他的答案是两句话:“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在国家每个关键时刻,都要站在历史最前沿。”
5月27日早8时,升旗仪式在邯郸校区举行。 复旦大学供图
“115年栉风沐雨,复旦始终与民族休戚与共、与祖国同心同行,风雨兼程、砥砺奋进。”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表示,面对疫情大考,全球复旦人齐心协力,交出了无愧于国家、人民和时代的答卷,成为磅礴中国力量的一部分。
复旦大学抗疫纪录片发布
校庆大联播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第四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领队朱畴文再次提及曾感动无数人的照片“落日余晖”。
支援湖北医生代表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文、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回忆武汉经历。 直播截图
3月5日下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中山医院刘凯医生在护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
朱畴文说,图中一老一少年纪相差一甲子,当老先生出院并结束隔离回到家中时,还和刘凯医生通话,向他介绍自己的家。
他还提到,疫情期间,从医疗用品到生活用品,世界各地的校友会、以及校友所在企业等给了医疗队“投喂式”的支持,让他感受到了复旦校友的力量。
从小年夜开始,复旦511名白衣战士陆续驰援武汉,2家附属医院成为上海定点救治医院,11家附属医院设立发热门诊;20余支团队科研攻坚,3批50余项应急性和原创性攻关项目启动;各学科专家学者建言献策、资政启民,提交政策建议近300份;师生校友捐资捐物近2500万元……
驰援武汉、守卫上海、科技报国……这些皆被收录在复旦抗疫纪录片《待到卿云烂漫时——复旦抗疫纪实》中,该纪录片也将于27日21时在上海纪实人文频道播出。
《待到卿云烂漫时——复旦抗疫纪实》今日播出。 复旦大学供图
副校长、知名教授为云南永平县带货
鲜辣浓香的黄焖鸡,晶莹剔透的飘香火腿,Q弹爽滑的普洱肴肉……来自对口帮扶贫困县云南永平县的物产,经由复旦校园大厨的烹调化为一桌美味。在联播中,复旦大学副校长张志勇带队,8位曾在或正在永平挂职的复旦干部化身“带货主播”,邀请知名教授一道,为永平好物带货。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辉着重推荐了永平红茶“博南红”。研究分子人类学的李辉同时还是《茶道经》的作者。三年前,“博南红”被李辉从海拔2400米的高寒云山带回复旦,通过分析、试验,将其收录在由他制作发行的《茶多语》中。
同为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的吕红带来了科技助力永平的新品饮料。这款饮料以当地特色水果为原料,经过复旦大学专利酵母菌株的发酵,大大提升其附加值。
“未来,希望下游依靠复旦在永平建立的‘互联网+电子商务’打开市场,上游带动云南永平特色水果的规模化种植,从而建立‘水果规模种植—饮品生产—互联网+销售’的永平特色饮品产业链。”吕红介绍道。
从2012年至今,复旦与永平牵手八年,去年4月,永平成功脱贫摘帽。
除了大联播,校友会还推出“云返校”微信小程序,为校友提供“云回忆”“云寄语”“云答题”“云点亮”“云合影”“云点菜”“云捐赠”等浸入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