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资源价格上升、汇率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智能化、信息化、技术进步快速和劳动力成本加大等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与产业体系面临严重挑战,我国的现行产业体系运行困难,低端产业产能严重过剩,高端产业核心技术缺乏,迫切需要转型调整。
另一方面,新技术革命正在全球发生,按照未来学家们的说法,人类社会即将来临的是以人工智能、信息物联为代表的新产业革命。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才是我国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为什么我国的科技创新成果不能够导致新兴产业有大规模的市场成功呢?除了所谓产学研合作不太协调之外,还有如下几个原因:
对产业创新认识不足,四大创新环节上有弱项。我国这些年在科技进步与研发的投入不断增长,成果不断增长,但在产业创新的支持方面重视不够。而作为产业创新主体的企业在新产品、新工艺创新的投入也十分有限,这一方面与企业长期处在低附加价值获得的状态,导致无力在研发与创新上投入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创新人才、创新能力缺乏,追求短期快速回报的思想理念有关。
更进一步地分析可以发现,我们的企业习惯于低成本、低价格竞争,在产品的核心技术、产品品质提升、产品差异化方面下功夫不多,因为这方面步及研发组织、工艺创新、组织仓新与市场仓新,需要更多的人财物投入,且在这方面也无经验与人才,加之回报周期又长。
缺乏产业创新的领军主体,或领军主体比较弱。我国经济与产业发展的主力虽然是民营企业,像华为这样的优秀产业化创新型领军民营企业数量太少,在各行业中的领军的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成为产业创新的领军主体时遭遇体制机制僵化、决策缓爰慢、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再加上,目前两类企业的税负都普遍比较大,企业产品服务附加价值比较低,收益状况不良,也没有财力和信心投入研发创新与产业创新。
政府管理能力很强但有时替代市场机制的发挥。我们的政府很努力、很繁忙,在社会、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管理了许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但另一方面,政府甚至事无巨细什么都管,管到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的具体目、管到企业产业创新的具体落实等,由于大包大揽,直接替代了市场机制的发挥,直接替代了科学家们的研究选择、企业家产业创新的选择。
产业创新完全是市场需求导向为主的再创新,企业只有看到创新租金可以获得,新产品未来市场潜力大时,才愿意在产业创新的四个关键创新环节(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连续努力。因此,如果市场机制缺乏,创新激励机制不到位、宏观政策状况尚未有利竞争与创新,没有良好的产业创新环境,那么政府无论如何进行产学研结合方式的调整和创新的尝试,实际效果自然不佳。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重新认识产业创新,重新认识再创新的价值。产业创新是过程性创新,产业创新的成功需要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四个创新环节交替发力,动态演进。除了产品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源头创新外,其他三个环节本质上都是帮助新产品实现市场成功的再创新。所谓再创新是指在前一次性创新的基础进行更进一步的创新,完善或帮助实现原创新的创新。
今天,我们可能更要关注和支持再创新,大力鼓励企业包括中小企业进行再创新,千万不要造成这样的误解:一谈创新就一定是原创!再创新能力比较强的是日本企业,汽车不是日本的原创,但日本丰田等企业可以在欧美基础上大胆再创新形成特色,成就日系汽车产业的成功。甚至可以这么说,后发国家的跨越式发展成功的关键是这个国家的再创新能力与再创新实效。
大胆进行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强大产业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要深入研究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及其应用、产业化创新不足的总体状况,通过对我国产业创新的主体即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及其状况分析,研究分析这些主体在产业创新应用及所谓产学研合作中的困惑及背后的体制与机制难点,进行大胆的体制机制创新。
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深化,改革的关键是企业经营者的利益如何更加有效地与企业中长期成长及业绩相挂钩,而不是简单的什么允许创新犯错,因为如果不能够从经营者内在的利益机制设计导致他在经营企业时有内在的约束力,那么允许犯错就会成为下一轮寻租的一个方面。
建立与维持开放性的有效公平竞争性市场。开放的科技成果转让市场是获得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资源的关键。在科技创新成果转让市场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如何使市场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主导力量,就需要有效公平竞争的市场,因为此时市场机制才比较有效。
科技成果创新固然科学技术导向为主,但只有存在良好的科技成果市场,科技成果未来的市场价值才能得到比较好的鉴定。科技成果得不到市场的鉴别,所谓产学研合作就是空话。更何况这样的开放性市场存在,能让全球的科技成果到我国来交易、鉴别、转让,笔者以为这也是成就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国家的重要条件。
开放才能使全球创新资源流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才能使全球创新资源留在中国,公平竞争才能促进企业有动力、有意愿开展创新。
金融体系建设与创新生态环境优化,是建设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国家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例如,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这么多年,在金融机构数量、交易数量、资本流量等方面有了许多的进步,但在服务体系、金融产品的创新,尤其在产融结合方面、在产业创新的服务方面尚需要检讨。
是否具有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判断的标准是我们在科技成果创新、产业创新推进的现行政策及其效果是好的、是有利的,是我们创新服务体系的集成有效与服务令企业满意,创新的合作网络开放而便利合作发展,使创新的效率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