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暨《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座谈会在中央文史研究馆举行。中央文史研究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红十字总会等有关部门,医学界、出版界代表,该书部分编写人员、编辑出版人员约7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副总编辑李珺主持。
《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是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由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竞成教授带领的学术团队以及百余位长期活跃在临床、科研、教学一线的民族医药工作者基于相关实践成果共同完成撰写。全书从酝酿到成书历经10余载,近100万字,日前已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分为“中国传统医学的战略性思考”、“中国主要民族传统医学构成”、“中国主要民族传统医学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以及“医学的本原和未来”四篇,对中国传统医学做了全面、系统、多维度的梳理和阐释,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反映中国传统医学的原创思维和“多元一体”的学术内涵。
董竞成是上海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学科带头人,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科技部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专家。他介绍说,由于一次援疆经历,使他与少数民族结缘。此后他多次往返新疆、云南、青海、西藏、内蒙古等地,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和学科建设、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构建及高层次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人才培养。自2011年起,他连续举办了七届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比较国际学术会议,并着重开展了多个民族传统医学的研究与比较研究。在这些实践及研究基础上,《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一书中所提出的“大中医”“三分法”“五要素”“两个层面”“三个融合”“六个阶段”等创新性理论,均是从不同民族医药体系中挖掘共性内涵、升华总结而成。
上海科技出版社社长温泽远在发言中介绍说,该书具有以下特色:一是厘清了中国传统医学的概念内涵、哲学基础、历史地位、组成结构、理论、经验、技术、方法和方药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二是全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医药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用药经验,突出中国不同民族医药的理论与特色。三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兼容性与国际化、人文精神以及“走出去”战略进行了总结与思考,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推广等提供理论支撑。
与会有关专家在座谈会上发言,高度肯定了该书的学术价值与出版价值,认为本书梳理了中国各主要民族传统医学概括和特色研究,同时对其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创新性提出了中国传统医学的新架构,促进了传统民族医学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