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团队在夸克物质整体极化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phi)介子的自旋排列实验数据可能提供测量强相互作用力局部涨落的新途径日前,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团队等科研人员,首次在RHIC-STAR国际合作的重离子碰撞实验中观测到了反应末态粒子的整体自旋排列现象。该成果为研究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中的强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方向,相关成果于1月18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doi://*****)。该成果是基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的螺旋径迹探测器(RHIC-STAR),研究人员发现接近光速的金核-金核对撞形成的夸克物质中产生的介子表现出的“整体极化“新现象。非对心的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会沿着反应平面法线方向产生巨大的轨道角动量。理论研究指出,该角动量会以流体涡旋的形式传递到QGP中,QGP中的粒子通过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可以产生自旋极化,这种关于事件反应平面自旋极化的效应称为“整体极化”效应。有意思的是,传统的机制--例如重离子碰撞中产生的强磁场或物质的涡旋场无法解释STAR实验组新的测量结果。在《自然》论文中,马余刚院士团队与合作者在STAR实
2023-01-17 16:5051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