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集成电路,共赴科技前沿,复旦大学青联会举办跨学科学术分享专题活动

作者:夏天怡、贺帅摄影:夏天怡、贺帅 来源:复旦大学青年教师联谊会发布时间:2025-03-27

3月18日上午,在校工会的指导下,复旦大学青年教师联谊会举办了“集成电路的现状与未来”跨学科学术分享专题活动,该活动由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副研究员、青联会理事吴小晗召集,包含集成电路工艺实验室探秘、集成电路专题讲座以及LED指尖陀螺的DIY制造三个环节,为近四十名来自学校内不同院系部门的青年教职工带来了一场科技盛宴。

尖端实验室探秘:走进芯片制造世界

活动伊始,青年教师们踏入位于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微电子学楼的集成电路工艺实验室。这座拥有主体千级工艺区域百级、总洁净面积约1000平米的洁净室集成了PVD(物理气相沉积)、ALD(原子层沉积)、高端电子束曝光设备JEOL 6300 FS等各类先进设备,能为高性能、小型化的芯片制造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每一个原子的精准排列都蕴含着科技的极致追求。

在吴小晗专业的讲解中,老师们近距离参观了芯片制造设备,深入了解芯片制造的复杂流程,对集成电路的生产环境和工艺有了直观且深刻的认识。

科普知识盛宴:解码集成电路奥秘

在恒隆物理楼537会议室,一场精彩的学术分享会拉开帷幕。

吴小晗首先围绕“集成电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作报告,剖析了当下集成电路的发展瓶颈,并对未来集成电路在光电融合、存算一体、量子计算、类脑芯片、边缘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方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与讨论,为大家勾勒出集成电路的宏观发展图景。

微电子学院青年研究员江钧以“半导体存储技术”为主题,介绍了存储技术分类、AI数据中心存储情况、存储性能瓶颈及解决方案,江老师还别出心裁,用家与公司在同一层楼的位置关系来类比3D封装,让原本晦涩的3D封装技术瞬间变得鲜活有趣。

微电子学院青年副研究员刘显和从“先进光刻技术”的角度展开讲解,简要介绍了光刻技术的发展以及先进光刻技术,并对于当下我国在被制裁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光刻精度与节点提出应对方法。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场的青年教师们对集成电路的设计原理和科学奥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们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沉浸式实践体验:科技在指尖灵动

活动的高潮部分是LED指尖陀螺焊接制作环节。在芯创讲师团的指导与帮助下,青年教师们亲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从元件的焊接到芯片的固定,每一个步骤都充满挑战与乐趣。当LED指尖陀螺在手中飞速旋转,闪烁出绚丽的光芒时,老师们切实感受到了科技在指尖的律动,也进一步加深了对集成电路应用的体会。

 参与活动的青年教师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拓宽了他们在集成电路领域的知识面,也为他们搭建了一个与同行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未来,复旦大学青年教师联谊会将继续举办丰富多样的青年教师交流活动,助力青年教师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

制图:夏天怡、贺帅实习编辑:何瑞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一起看看复旦校友和学子的新年fl...

<>

图说复旦

除了戴口罩,防疫新老“三件套”...

<>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