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复旦人履职尽责、建言献策

来源:融媒体中心、各媒体、学校统战部、医学统战部发布时间:2025-03-21

全国两会期间,复旦大学金力、龚新高2位全国人大代表,葛均波、张文宏、朱同玉、郭坤宇、徐丛剑、吴凡6位全国政协委员认真听取审议各项工作报告,聚焦民生关切,履职尽责,建言献策,受到媒体关注。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

金力(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认为,“面对创新大潮、世界之变,我们亟需培养大批喜欢从根子上思考解决问题、不墨守成规的年轻人才。”

“大学对强国建设的根本贡献,是造就适配强国需要的人才。新时代以来,中央带领我们解决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现在要着力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问题。”金力说,高校综合改革的核心是人,因此学校把人的改革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作为综合改革的枢纽和基座。

何为创新之才、强国之才?在金力看来,即思考大问题的人、建构大视野的人和砥砺大情怀的人。智能时代,知识千军易得,临阵良将难求。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高潜能、多潜质的“干细胞式”人才,不受学科、门户之限,为迎接迅速变化的世界做最好的准备。我们的改革,要真正赋予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提升学识见识的权利和能力,以满足国家对原始创新拔尖人才的需求。

郭坤宇(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从事数学研究和教学已经30多年,他表示,近年来复旦大学的数学学科发展得很快,已经走到国际前列。前不久,他的两名博士生解决了一个50多年没能解决的数学问题,令很多知名数学家都感到惊讶。

郭坤宇表示,为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投身数学的人要有甘愿坐“冷板凳”的情怀。同时,复旦大学也将继续在数学和交叉学科方面发力,提高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效能,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智慧和力量。

AI赋能,智慧医疗将有无限可能

据葛均波(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教授)介绍,完美诊断,精准治疗,把风险降到最低……这些未来的医疗场景正在逐渐被人工智能实现,未来的智慧医疗场景拥有无限可能。

全国两会前夕,葛均波带领的团队发布了我国首个心血管AI模型——观心大模型的试用版。葛均波说,这款大模型能实现从病史采集到辅助诊断的全流程智能化,对心血管疾病的筛选特别全面、准确,尤其是老年人多器官疾病,不容易漏诊:“他要今天是心脏不舒服,他来了以后他可能还有胃的毛病、内分泌的毛病、眼底的毛病等等,能做到一个综合的诊断。”观心大模型经过升级、完善后,有望在5月底正式发布,今后会免费开放给各级医院。

张文宏(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教授)被问及“体重管理年”三年计划,他笑言三年行动计划在医疗方面主要是加强基层,发挥优质资源加成效应,主要目标是将体重管理好,这有利于慢性疾病的控制。

在这一过程中,AI技术的应用赋能势不可挡。张文宏表示,AI在传染病防控中扮演重要角色,能够大幅提升数据收集与分析速度,更早预警新发传染病。

朱同玉(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聚焦耐药菌感染、生育率下降、人工智能推动医学发展等问题,建议从个人层面出发,为每位患者建立智能化的健康档案。未来,AI可以通过具体的健康数据,推荐一些精准的治疗方案,为每个人服务。

聚焦教育、科技、人才

龚新高(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原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这为解决产学研的困境指明了方向。龚新高期待自由探索方面的经费投入也相应增长。

徐丛剑(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妇产科学系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建议,在整个临床医学教育层面构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爱社区、重社区、深入社区”的医学生社区临床实践体系,形成临床医学教育与基层卫生需求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吴凡(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在两会期间集中关注健康和人才培养,围绕医保中创新药可及性问题建言献策。

 来源:融媒体中心、各媒体、学校统战部、医学统战部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一起看看复旦校友和学子的新年fl...

<>

图说复旦

除了戴口罩,防疫新老“三件套”...

<>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