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旦的旁听故事

作者:叶宣驿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5-01-08

回顾旁听的经历,郭思航感觉“给自己造了一个梦”。过去一年里,郭思航抱着书穿梭在复旦园中,走进三号湾广场的餐厅,在深夜的第三教学楼通宵,平躺着享受午后光草的闲暇时光。“在光草上晒太阳吹风是很幸福的,躺下的瞬间,湛蓝的天空填满全部视野。”当她在白岩松的讲座上提问时,没有人发现,她自我介绍中的“外国语学院”其实属于另一所高校。

经历了半年多的准备后,上海交通大学2024届德语系本科生郭思航向复旦新闻学院递交了预推免材料。尽管未能通过初筛,郭思航对复旦的热情未减半分。

在澎湃新闻实习期间,郭思航向带教记者诉说对复旦近乎“中二病”式的执念。“为什么不去旁听呢?”带教记者的一句话,让她2023年10月进入复旦开始旁听。上交闵行校区与复旦邯郸校区相距四十公里,行进相同的距离,可以从上海市中心南京东路抵达昆山市边缘的小镇。

每个工作日的7:20,闹钟响起,郭思航从睡梦中醒来。40分钟后,她将骑车赶到东川路地铁站,在早高峰与上班族一同挤进沙丁鱼罐头般的车厢。直到在陕西南路换乘10号线后,人潮稍稍散去,寻找座位的间隙中,郭思航开始预约入校。通勤路上,为了消磨时光,也为了备考次年的雅思及德语专八考试,郭思航会复习450个英语单词,新学150个英语单词,练习德语新闻听力,再复习250个德语专八单词,最后赶在9点55分铃声响起前进入复旦课堂。

旁听结束后,夜幕降临,郭思航悠闲地骑车到地铁站,乘10号线到达交大徐汇校区,坐上最后一班开往闵行校区的校车。一来一回,郭思航用了四个小时通勤,几乎是日均旁听课程时长的一半。

每周二晚上,H3209教室的“宋词导读”总是座无虚席。有时郭思航从隔壁教室搬一把凳子,在讲台前的“第0排”坐下,听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赵惠俊讲授词意。千年的浅吟低唱在课上缓缓流出,从“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十年生死两茫茫”。受课堂启发,郭思航给旁听课表命名为“去看看复旦的春天”。

在复旦,郭思航旁听的第一门课程是“新闻编辑”。课前,她从新闻学院官网上找到授课教师翁之颢的邮箱,发送了申请旁听的邮件。邮件很快得到回复,在欢迎同时,翁之颢热心建议她“课程不必全听”。另几门课上,郭思航旁听的申请也得到了许可。

了解郭思航在新闻报道实践方面的需求后,翁之颢建议她,不必旁听课程中偏理论的内容。课后,郭思航也会完成作业,提交几天后,她收到批改后的作业和评语,“老师们其实没有义务改我的作业,但他们还是会改。”

 “新闻编辑”课上,郭思航习惯地坐教室右侧的第一排。每当两人眼神偶尔交汇,翁之颢对她微微点头,郭思航感觉自己像是一名复旦学生。

从上海的西南到东北,早出晚归,跨越大半座城市去旁听的举动让郭思航身边的同学很是不解,但复旦的课堂用包容的胸襟接纳了像她一样的旁听者们。“老师同学们都觉得旁听好像理所应当,这个氛围我还挺喜欢的。”她说道。

夏天时,郭思航身穿交大学士服在复旦校园里留影,庆祝毕业。她灿烂的笑容,像极了每年9月复旦校门前乍到时的少年。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