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岁月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岁月。”午后,阳光洒落,办公室桌面摊开的书上,第一章的开篇引用的话,发人深思。
这本书是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老龄研究院院长彭希哲带领团队撰写的《中国老龄社会的治理与政策选择》。近日,该书荣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多学科合作
成果是凝结智慧的结晶
“在中国学界,我们是最早对人口老龄化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团队之一。”彭希哲介绍,团队于201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第一篇老龄研究论文。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4年启动“应对老龄社会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重大项目,复旦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所组成的跨学科研究团队承担,彭希哲担任首席科学家。
五年多的攻关,彭希哲团队与来自全国高校院各领域专家学者展开研讨,碰撞思想火花,建言献策;彭希哲带领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团队负责项目专项课题五“整体性治理——对老龄社会的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体系重构研究”。本书是这一重大课题的集体研究成果之一。
本书从治理及政策安排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中国人口老龄化态势,在剖析现有治理研究囿限的基础上论述老龄社会治理思路转型的必要性,分析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探讨老龄社会的长期照护体系构建、就业与消费转型、区域协调机制等议题,对具体的战略部署要点及可能的政策选择进行系统阐述。
全书分为9章,26万字,逻辑紧凑、框架清晰、文字凝练。曾获第八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2022年被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推荐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推荐读物”。
为人口老龄化正名
探索积极应对的中国方案
今年,我国宣布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比例突破21%,养老支持、老年健康、银发经济、延迟退休等成为热门话题。今年也是彭希哲团队开展老龄研究的第13个年头,距离《中国老龄社会的治理与政策选择》一书完稿过去5年。
“我们的基本观点没有变,”彭希哲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秉持一个基本观点:人口老龄化是自然的人口现象,不应对其持有片面的、消极的态度,要客观、全面地看待。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一直在为人口老龄化正名,去污名化。要调整改变社会经济和社会治理以适应老龄社会,而不是将老龄化看作所有问题的源头。”
许多西方国家老龄化进程早、程度高,因此学界多提倡学习西方经验。而彭希哲团队率先提出聚焦中国思考,推动形成新时代中国老龄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时代不同,国情各异,最终还应落脚于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方案。”
近年来,彭希哲团队的目光投向科学技术与老龄化的应对。例如,AI数据平台、机器人助力养老服务的现代化,帮助解决养老服务资源的相关问题。
“不是一个人能做的事情”
“我今年已经退休了,但是对人口学的学习和研究永无止境的。”站在古稀之年回望,彭希哲与人口学已然结缘40余载。
其中,老龄研究不仅是彭希哲过去十多年的研究聚焦,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他的研究不只局限在老年人口,而是“从人口学出发的对不同人口群体的研究”。彭希哲认为,做好人口学研究,最首要的是多学习,打好理论基础。
世界很大,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有共性,也有其个性,“我们无法简单地套用某一个通用的理论来解决所有的人口问题,要多调查,多研究,多接触实际。”
作为全国高校中首个老龄领域的实体研究院,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于2021年8月成立,彭希哲担任院长。决策咨询研究是老龄研究院的重要功能和主要特色之一,未来也将持续服务社会,贡献智慧与力量。
“不管是做项目也好,写书也好,或者老龄研究院的发展也好,不是一个人能做的事情。”彭希哲合上书册,“我的工作只是把这些人聚拢在一起,共同关注老年人的发展与未来。”
“把成果归功于团队,我只是一个引领者,也可能是个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