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金亚秋在相辉堂面向信息、微电子和公共卫生三个学院2024级本科新生,以《科学的召唤与砥砺之路——我的学习成长与科学研究》为题,开讲“强国之路”思政大课。
此去经年不改年少科研梦
大屏幕上,一张张旧照片回溯着金亚秋的过往时光与成长经历。我国前辈科学家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故事,激励着年少的金亚秋,让他逐渐萌生了科研报国的志向。
求学路上,上海中学的学习生活使他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了认真的学习作风;北京大学孜孜不倦的求知求索岁月,更树立起国家与世界眼界与格局。即使被分配到广西一个偏远山区化肥厂当工人,八年时间,金亚秋仍然坚持学习,提升自我,尽力为工厂进行技术革新。后他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公派出国研究生,入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成为该系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来自新中国的研究生。
1988年1月,金亚秋义无反顾地举家归国,投身祖国的科学事业。他来到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着手创建电磁波信息科学实验室。
30余年来,金亚秋为复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付出心血,更开拓与推动了我国电磁波物理与空间遥感的基础科学研究。他已在国内外发表900多篇学术论文、17部学术专著与文集,是我国空间微波遥感领域的首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首提“微波视觉”
创新AI与遥感科技
通信卫星、北斗导航卫星、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行星与深空探测……这些耳熟能详,为人类社会带来诸多便利的科研成果,与金亚秋深耕的电磁波物理与遥感科学研究密切相关。
“微波视觉”是金亚秋在全世界率先提出的新概念,“人的眼睛能看到光学图像,却难以识别与解读微波遥感目标图像。”无论是舰船停泊的海面,还是飞机众多的机场,还是车辆密布的地面,通过“微波视觉MW-V”,都能对目标进行精准而高效的识别。“未来,我们希望建立微波域人工智能系统,从微波数据图像到目标识别的智能信息链,提升我国新质能力。”
2015年,金亚秋获颁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杰出成就奖,是该奖项设立50年来第一个欧美国家之外的获奖科学家。
知识让人幸福
接力棒交给青年一代
“多读书、自学能力、学习力=自学自组织自归纳;科学研究永远是新问题,研究力=基础+哲学+毅力。”金亚秋向同学们道出“科研秘诀”,勉励他们执着、认真、勤奋,独上高楼、事在人为。“科学研究是长跑与冲刺,要有事业、使命感,眼界高、看中国、看世界、看古今中外。同时要记得,世界上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