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遇到他

作者:张宝(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青年副研究员)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4-10-14


三年前的初秋,我自津门来至复旦攻读博士。一入校便开始了紧张的学习生活,但很快发现:由于学习速度慢、外语水平低,我与其他同学的差距非常大,有些灰心沮丧。加之投稿处处碰壁、研究课题游移不定,我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与不安。

导师卢英顺教授觉察到我的窘况。有次课后,他拿出一张小卡片,上面是几行俊秀的钢笔字:“高瞻远瞩,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不计较一时的得失。”他说:“这是我的座右铭,你看看。凡事要顺其自然,把眼光放长远。”随后,卢老师讲述了自己求学道路的艰辛、发表文章的曲折。让我感受到,卢老师并没有对我那时的一无所成失望,反而热切地期盼并引领我走出低谷、迎来曙光。

慢慢地,我放松了紧绷的神经,对退稿信也渐渐云淡风轻。不再成日闭门杜撰“创新”,也不再苦苦等候用稿通知。按照卢老师的建议,我沉下心来认真看书。细细标注出不理解的问题,上课时向老师请教,卢老师每次都不厌其烦地为我答疑解难。我的努力终于有了回音,还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我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卢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但他却笑称“是你自己勤奋,与我没有关系”。是的,卢老师不仅在学术上与师爷胡裕树先生一脉相承,对自己弟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培养专业能力、专业思维;鼓励自由思考、自我教育。

卢老师的处世态度与生活方式也对我影响深远。我总希冀扬名立万,但往往作茧自缚;我常思索人生意义:到底该如何度过这一生?深深的话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慢慢地走。卢老师的修为与德行,告诉了我答案——他生活简约朴素,一辆锈迹斑斑的老自行车,一骑就是三四十年;他待人友善谦和,每个与他交谈的人都感到如沐春风;他处世平和旷达,担当放下都顺其自然。

毕业前一年的春天,一个变异性哮喘让我从春咳到夏;同年立秋后,一场小病拖大的手术又让我卧床一月有余。受困于疾病的苦痛和折磨,我沮丧到极点。得知情况后,卢老师来信叮嘱我要注意保暖,要坚强乐观;告诉我不要担心论文,好好休息为重;宽慰我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不要有心理负担。

病愈已是国庆后,毕业论文的一筹莫展让我无比慌乱。没想到越慌乱越容易走错路,我灵机一动,“独辟蹊径”从数学排列组合的角度开始研究句式。浪费了一个多月计算排除,总结出所谓的“可能句式表”,还为只一章就写了四万多字而沾沾自喜。卢老师看过后,认为这样的写法有问题,马上告诉我许多需要注意的内容。但并没有强迫我把这些“胡思乱想”全部删去,他说“写了这么多毕竟花了许多功夫”,让我自己拿主意。卢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温和的人,从不会要求别人(哪怕是自己的学生)做或者不做什么,但他一定会尽己所能帮助对方。卢老师后来向我推介《当代语言学》上提及微观语义角色的理论介绍性文章,帮我找到了论文新的突破口。

入学之初,卢老师的头发只是花白,但毕业之时,他的头发尽乎全白。时光荏苒,我从卢老师那里得到了那么多,但我又能为老师做些什么呢?惟余喟叹“春风化雨润桃李,师恩难忘愧吾心”。

1332复旦-8.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