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医院第三批援西藏仲巴医疗队由五名各自专精的医护人员组成,分别来自神经外科、皮肤科、中西医结合科、心内科和放射科。
从抵达日喀则市仲巴县中心医院的那刻起,队员们一边适应高海拔独特的气候,一边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如何在超高海拔的边境县仲巴开展卓有成效的医疗工作,是医疗队最常讨论的焦点问题。经过对县辖一镇十二乡的走访考察,分析了当地的医疗发展现状和群众就医需求后,医疗队确定了接下来的工作目标:开展华山特色学科建设,全面拓展基础医疗服务,打造具有华山风格的医、教、研工作。以华山医院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为仲巴县的医疗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十几个小时车程,脑外伤抢救成奢望,一份开颅清单从纸上成为现实
医疗队到达仲巴县中心医院的第一天,遇到了一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后几天又接诊了多位脑外伤和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救护车无论送这些患者往西到阿里噶尔县还是往东到日喀则,都需要十几个小时的车程,几乎无法完成对神经外科急症的救治。来自神经外科的刘佩玺医生感慨道:大家都不相信在超高海拔地区可以开展颅脑相关的诊疗,也不觉得有开展的必要。甚至当地医院所在的楼宇都没有上下水,要进行开颅手术难上加难。刘佩玺医生向导师朱巍教授请求支援,希望在仲巴县开展神经外科诊疗项目,得到了朱巍教授的鼎力相助。
要实现神经外科的基本需求,首先要完善基本设施。华山医院手术室吴秋月和高春燕两位护士长因地制宜制定了一套满足急诊需求的“华山神经外科仲巴套件”开颅清单,并在上海周良辅医学发展基金会张文静老师的支持下,购置并备足所需器械。
为了支持仲巴县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进一步发展,周良辅院士特地签名赠送了华山“蓝宝书”——《现代神经外科学》以及两百件手术器械。这些书籍和器械的到来,极大地提升了仲巴县中心医院处置神经外科急症的能力。
华山医院援西藏仲巴医疗队,一批接一批坚持不懈培训当地医护人员,传授神经外科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通过详细的课堂讲解和实地演示,让当地医护人员掌握了颅脑急症的基础处理方法,为将来开展颅脑手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申请在仲巴县中心医院正式成立皮肤科”
华山医院援藏医疗队的到来,为仲巴县中心医院带来一个激动人心的进步——皮肤科正式挂牌成立!皮肤科专家张臻医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全新的皮肤医疗服务。
高原地区的皮肤疾病谱与平原有差异,张臻医生知道自己必须尽快了解和掌握。在下乡走访过程中,张臻医生细致观察遇到的每一位居民的皮肤状况,短期内整理出了一份高原皮肤疾病谱,为之后的诊断与治疗奠定基础。
张臻医生坚定地说道:“这里皮肤病患者多,但皮肤专科医生缺乏,常见皮肤病无法得到诊治。我申请成立皮肤科,青年医生上手快,先跟我学,咱们就从常见病诊断开始。”通过张臻医生的临床查房和带教,仲巴县中心医院的青年医生们直观地学习到常见皮肤病的诊疗方法,不少原本只能在内科就诊的皮肤病患者,终于有了专门的诊疗去处。多吉坚才医生成为了仲巴县中心医院第一位皮肤科专科医生。
然而,药物短缺的难题随之而来。众所周知,华山医院皮肤科拥有大量便宜又好用的自制制剂,医疗队带来的一部分药品随着皮肤科诊疗需求的增加,迅速消耗。幸而,到日喀则进行交流和慰问的项蕾红教授及时伸出援手,迅速安排药物送达,解了燃眉之急。
同时,张臻医生也深知防大于治,皮肤病的预防知识亟待普及。通过开展院内《高原护肤宝典》讲座结合有奖问答的形式,将皮肤病防治知识传递给了医院同仁,进一步通过这些医生向大众普及,取得了良好效果。
仲巴县中心医院皮肤科的成立,是援藏医疗队用爱心和专业,书写在高原上的一份动人篇章。
华山“大师们”倾囊相授为当地医生夯实医学基础
当地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医生,由于院校教育不足,毕业后教育几乎为零。为了满足当地的医疗需求,这些医生们仍然坚持自我学习,但困难重重。
中西医结合科的吕玉宝医生擅长呼吸病诊治,心内科的陈奇英医生是心血管介入治疗方面的专家。然而,在仲巴,这两位医生都变成了内科全科医生。他们明白,和大型医疗中心的亚专科分工不同,在基层医院,医生们必须是“全能医生”。
吕玉宝医生感慨道:“平时工作学习压力很大,还要利用休息时间熬夜看书和学习指南。”仲巴的八月,夜晚的气温只有五度左右,吕玉宝医生常常挑灯夜读,通宵备课。尽管医疗队员们建议他不要熬夜,在氧气稀薄和寒冷的环境中容易生病,但吕玉宝医生总是态度坚定:内科系统知识庞大,熟练掌握并非易事,我只有今天晚上复习明白了,明天才能给大家讲清楚。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年轻医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医院的中坚力量。
同时,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将中医学与藏医学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中医和藏医相结合的新路径。在藏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退行性病变等免疫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吕医生对此类患者内外兼治,采用针刺、艾灸、药浴、放血、红外线等多种疗法,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极大的缓解了患者的病痛。
心脑血管内科疾病在超高海拔地区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这和当地民众、当地医生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有关。在仲巴县的一次超过500名民众参加的义诊中发现,高血压的发病率20%以上,知晓率不足5%,治疗率不足1%。
面对如此局面,陈奇英医生从三方面入手解决:开展床旁带教和系列讲座、捐赠书籍。首先,通过床旁带教,提高仲巴县中心医院临床医生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高血压、高血脂的知晓率。其次,通过开展讲座进一步夯实本地医生的理论基础,陈奇英医生精心准备了《心脑血管内科系统的系列课程》,深入浅出地阐述理论知识,同时介绍心血管疾病进展和前沿。最后,陈奇英医生个人捐增了一批医学书籍,这些精心挑选适合当地医疗环境和疾病谱的书籍,包括《临床思维》《全科医学》《急诊医学》《老年医学》《心脏病学进展2023》等,帮助仲巴县中心医院临床医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和学习。
“手把手”带教,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
华山医院援藏医疗队初达到仲巴县时,发现仲巴县中心医院的放射科主要依靠X线平片进行诊断,因为当时CT机器刚刚启用,临床医生未把CT检查作为常规检查方法,放射科医生对CT的诊断经验也不足。面对这种情况,临床查房中X线平片不能确定的病例,李婵婵医生鼓励和提醒临床医生使用CT检查,并带领全体临床医生一起阅片,进行“手把手”教学。
有一次,一位后背疼痛的老年患者前来就诊,李婵婵医生强烈建议进行CT检查,CT检查结果发现患者是“脊柱肿瘤”,诊断清楚了,治疗也有了明确的方向。
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病例,临床医生切实体会到CT在诊断上的优势,对患者开展CT检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和放射科医生CT影像阅读水平,李婵婵医生开展了“常见急症影像学表现”的系列讲座,讲解常见急症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脑外伤等的CT表现,从临床实践到理论知识均提高了仲巴县中心医院医生的影像诊断水平。
华山医院第三批援藏医疗队在仲巴县的医疗支援工作,以鲜明的华山特色,践行着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为高原上的人民带去了福祉与健康。这支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队伍,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