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CIIF工匠奖、创新引领奖等重量级奖项!复旦成果亮相工博会

作者:葛近文 蒋子怡 张宁洁摄影: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4-09-25

9月24日上午,第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复旦大学今年共有15个项目参展,涵盖光伏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继上届斩获工博会CIIF大奖后,复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本届再度荣获CIIF工匠奖,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孙耀杰教授团队获创新引领奖。以高质量科研成果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项目创新之处与应用价值亮点多多,一睹为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获CIIF工匠奖

为弘扬和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第24届中国工博会增设了CIIF工匠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病专家葛均波院士因其在重大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领域的卓越贡献获得了这一殊荣。

身为医者,葛均波不仅在一个个临床案例中妙手回春、造福无数患者,更在学术科研中匠心独运,不断突破传统束缚,取得多项心血管疾病研究方面的创新突破。

在介入治疗技术创新领域中,葛均波首次发现心肌桥血管内超声特征性“半月现象”,将心肌桥的检出率从不足5%大幅提升至95%以上。这项发现被编入国际经典心血管病教科书,成为现行心肌桥诊断的金标准,也得到了“葛氏现象”的别称。此外,在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方面,面对被称为“最后堡垒”的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葛均波首创了“逆向导丝技术”及其系列辅助技术,同样大幅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成为CTO介入治疗的三大常规术式之一。

医疗器械创新领域的研发同样充满挑战。针对传统支架材料“不可降解”问题,葛均波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吸收冠脉支架”Xinsorb,它能够在3-5年内被人体完全降解吸收,避免长期使用金属支架的潜在风险。此外,团队还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经心尖二尖瓣夹合器ValveClamp、深低温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系统RDN、世界最小尺寸的介入式人工心脏等多款创新医疗器械,填补了国内外的多项研究空白。

为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先进的医疗技术突破,葛均波也积极推动心血管疾病的快速响应机制的建设。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快速反应“绿色通道”,正是他早在1999年首次于华东地区推动建立的,至今已挽救了超过万名患者的生命。同时,他还倡导并参与构建了中国胸痛中心、房颤中心等多个专业机构,致力于通过优化诊疗流程提高有关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让电能既低碳环保又稳定可控:孙耀杰团队研发光伏技术结合智慧储能的新型装备

你知道吗?我们习以为常的太阳能,虽然低碳环保,但实际上太阳能发电的高度随机性,给电力系统带来了很大挑战。而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需要稳定且可控的电能。

而有这样一款设备,它将光伏技术与储能设备巧妙结合,能够满足光伏、储能、电网等各式需求,在达到低碳目标的同时还实现了电能的高效与平稳输送,可谓做到“鱼与熊掌兼得”。这就是由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孙耀杰团队、王瑜团队与国网上海公司的张宇团队历时十年合作研发的光储联合系统。

与传统“削峰填谷”用电模式不同,光储联合系统本质上是一个高度灵活的可调电源,通过源荷随动的跟随性控制实现精准的预测与调控,确保高效与低碳运行。同时,光储联合系统还创新使用了智能交互技术,实现自动识别和数据处理,便于应用在家庭、学校、工业等各种场景。

作为光储联合应用领域的重大技术革新,这一创新方案落地的关键核心之一在于直流电弧的诊断问题。2014年,为研究电弧在不同状态下的起伏特征,孙耀杰带领团队在复旦搭建了一个实验系统。在多年的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团队起草了电弧保护的国家标准,这也成为了智能光储系统能高效安全运行的核心。目前,该系统已先后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日内瓦发明金奖等奖项。

团队一直践行“学术要为产业所用”的理念,智能光储项目孵化的四大类产品已在上海、山东、陕西、英国等国内外40多个地区的200多座站点得到综合应用,新增产值超20亿元,创收外汇超1500万美元。其中,家庭光储项目可以通过分析居民需求弹性规律,更准确地建立居民负荷需求响应模型,进一步实现电价激励和节能优化。

创新IP核引领新“视”界:范益波团队研发VPU、ISP系列处理器IP核

随着4K、8K等超高清视频技术的普及,视频图像分辨率大幅提高,提供更清晰细腻的视觉体验的同时,却也显著增加了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压力。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视频图像处理器实验室范益波教授长期专注于视频压缩、图像处理等领域的专用处理器与芯片计算架构设计,带领团队研发出系列视频图像处理器IP核,涵盖视频编解码处理器(VPU)、图像信号处理器(ISP)、神经网络加速处理器(NPU)等方向。

在图像采集和处理技术领域,团队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种用于ISP的实时自动超参数优化方法和系统。该方法首次实现了ISP参数的实时在线搜索,同时显著提升了图像质量,相比国内外最新超参搜索的研究成果提速400多倍。VPU处理器则以基于误差曲面的VVC分像素运动估计算法及硬件实现为基础技术,解决了在视频图像压缩领域的数据压缩问题相比国内外最新成果,该加速引擎吞吐率提升了3.5倍,硬件资源消耗降低了16.7%。而在AI 图像增强领域,团队则提出了基于扩散模型和零样本训练的高动态范围图像色调映射方法,该方法可将LDR图像训练的网络用于HDR图像的色调映射,实现了无需重新训练的目的。

目前,范益波团队研发的系列视频图像处理器IP核已在国内市场实现了广泛应用,得到相关科研院所和芯片企业应用,总计实现了2300万片的出货量,为核心芯片的国产化作出了突出贡献。此外,相关成果还先后获得了国际知名IP评测机构Design&Reuse“优秀国产芯片IP奖”、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第十届金桥奖个人一等奖”等荣誉。

“狙击手”与“盾牌手”联手抗病毒:陆路团队研发新型广谱抗病毒便捷喷剂

各类病毒肆虐、全球公共卫生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一款能够同时高效抵御多种病毒的生物制剂无疑是人们期待的“超级武器”。经过多年研究,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陆路研究员/姜世勃教授及其团队研发出一款新型广谱抗病毒便捷喷剂,为人类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防线。

采用“鸡尾酒组合”联合用药思路,这款喷剂以新型抗病毒活性小分子FD012和通过蛋白工程化改性技术经酸酐修饰的β乳球蛋白3HP-β-LG为核心成分,组合出了一个默契无间的“病毒防御双人组”。抵御病毒时,不同于传统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只能被动等待到病毒感染细胞后(敌人攻入阵地后)才能发挥作用,FD012如同一位主动出击的“狙击手”,能够搜寻及直接失活游离的病毒粒子,从而在病毒感染细胞前快速消灭病毒(在敌人进攻前歼灭),降低耐药性。3HP-β-LG则像“盾牌手”,通过酸酐修饰赋予了本来无抗病毒活性的β乳球蛋白以强大的广谱抗病毒能力,形成一道有效阻挡病毒入侵的“防护线”,同时不易引发副作用。

目前,该产品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已获得业界高度认可,先后荣获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优秀生物医药项目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国际日内瓦发明展银奖等多项国内外奖项荣誉。未来,陆路等将带领团队逐步推进喷剂产品的临床试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将这款创新组合喷剂推向市场,为病毒性感染的防治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

制图:实习编辑:严静雯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