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两实验室获评“优秀”

作者:殷梦昊摄影: 视频: 来源:化学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发布时间:2024-09-03

2024年7月,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对材料与综合交叉领域的26家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018-2022年的发展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估,近日公布了评估结果,上海市分子催化和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获评“优秀”。

上海市分子催化和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分子催化和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在功能介孔材料领域持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在新型储能材料、理论催化等方向也取得一批具有开创性的科研成果。发展了多个界面组装方法和理论,创造了一系列孔道规整的核-壳结构功能介孔材料,该组装方法被国际誉为制备核-壳结构介孔材料的“通用”方法。发展了适用于低温条件下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电解质体系和电极材料,被Nature作亮点报道。发现了重碱土金属表现出的过渡金属成键特性,将经典的过渡金属18电子成键规则拓展至主族碱土金属体系,被评论为主族羰基化学里程碑式工作。

实验室积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速成果转化。首创的壳核结构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催化剂(FC-38),成功应用到石油化工的重质原油加氢裂化工业中,在齐鲁石化建立了56万吨/年加氢裂化工业装置,中间馏分油收率提高1.5%,为缓解石油进口做出了重要贡献,获2021年中国石化前瞻基础科学奖一等奖。创制出等级孔催化剂,用于异构化、磁稳定床乙醇脱水催化、劣质渣油加氢裂化工业中,已建成50万吨沸腾床渣油裂化示范装置。研制出具有高活性和抗高温稳定性的高效规整催化燃烧催化剂,用于深度净化丙烯氧化合成丙烯酸工业尾气中低浓度有毒醛类物质,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华谊16万吨丙烯酸生产装置尾气处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评估期内,实验室获批国家和上海市科研项目160余项,立项金额3.58亿元,包括牵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1项、创新群体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发表第一单位SCI论文千余篇。评估期内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依托复旦大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学科,紧密围绕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的措施与技术,深入地开展大气颗粒态污染物形成机制研究、研发先进的大气颗粒污染物监测仪器、探索大气颗粒物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形成一支以大气污染化学为核心、以环境健康为特色、兼具突破“卡脖子”技术形成自主研发尖端仪器能力的科研平台,为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及空气质量改善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依据,并在上海、长三角和全国PM2.5污染防控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评估期内,实验室在我国“蓝天保卫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背景下,聚焦大气环境科学的国际学术前沿,围绕大气颗粒物污染开展了从微观化学过程到宏观气候减排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揭示超大城市大气新粒子形成新机理、大气细颗粒物爆发增长机制与调控原理、全球PM2.5暴露健康影响的新机制,发展了能源利用与空气质量改善与经济发展评价方法,开发了大气气溶胶富集与毒性联用仪和纳米团簇粒径谱仪等适用于大气环境前沿研究与应用的先进设备与技术,在Science、Nature、New Engl. J. Med.发表多项原创性成果,为WHO空气质量标准更新提供科技支撑,为大气污染防治与人体健康密切结合提供治理新思路。实验室在本次评估期内1位入选欧洲科学院院士(外籍)和2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培养了1位杰青、1位长江特聘教授、3位优青并引进国家级青年人才9位。获得科研项目299项,立项金额超2.5亿元。

今后,实验室将结合此次评估专家意见,在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指导下和复旦大学的支持下,进一步发挥复旦大学“双一流”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加强大气颗粒物为研究主体,突出与空气质量、气候变化与人体环境健康的结合,服务于上海及国家降碳减污重大需求。

制图:实习编辑:严静雯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