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近距离感受好老师的各种“范儿”!

作者:黄翘楚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卿云歌 、复旦医学生发布时间:2024-08-13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尊师重教传统,深入落实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复旦大学在全校本科毕业生中开展“桃李之心,春风化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

经各院系学生推选、组织推荐,全校共产生10位“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其中,复旦上医获评3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公共卫生学院赵根明老师、药学院姜琳琳老师和中山医院钱菊英老师的育人事迹,感悟他们为毕业生写下的谆谆嘱托,近距离感受复旦好老师各种“范儿”,铭记师恩、不懈奋斗。

深水静流匠心者,卫戍健康启梦人

教师简介

赵根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长期担任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副主任,兼任中国地方病协会热带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常委和上海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委会顾问等职。

主要从事流行病学教学和感染性疾病流行学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研究、上海市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学科建设等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50余篇。主讲的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流行病学》获上海市精品课程和上海市教委精品课程,主持的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研究等科研成果分别获教育部、上海市、中华医学会和上海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个人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名师和优秀研究生导师、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先进个人、全国地方病跨世纪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教师事迹

躬耕教坛,做专业知识的“育苗家”

三尺讲台守初心,无私耕耘育桃李。执教三十余年,赵根明始终以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为己任。赵根明是公卫本科生专业必修课《流行病学》的主讲教师,他富有激情、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深受同学们喜爱。“混杂和偏倚”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难点内容,因教材未设独立章节而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赵根明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精心设计相关教学内容,从逐步剖析基本概念到深入文献案例进行批判性分析,有效提升了学生理解和应对这些复杂问题的能力。他多年前录制的上海市精品课程《流行病学》教学视频至今仍在网络上被学生和同行点击学习,播放量高达12万人次,为全国公卫学子以及对流行病学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

拓展认知视野,培养批判思维。《改变世界的流行病》是赵根明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也是复旦大学最火爆的课程之一,课程聚焦鼠疫、霍乱、艾滋病、结核病等百年来全球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控,启发学生运用多学科视角看待医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开课至今已有20年时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更多的学生关注到这一话题。尽管课程容量逐年扩大,教室仍一座难求,选不上课的同学常常需要邮件联系赵根明申请加课或旁听,课程也曾受邀在上海财经大学(暑期)开设。赵根明特别注重学科交叉的理念,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从各自领域出发,对公共卫生问题展开多角度讨论,加深跨学科交流。同时,赵根明还非常注重本科生写作能力与学术表达的培养,强调课程修读过程中写作的贯通能力和创新思维。近五年来,由赵根明指导的本科生课程论文近10次获评优秀通识核心课程论文。

同毕业生及课题组全体学生合影的赵根明老师

赵根明对待本科生教学精益求精、执着专注,用自己严谨细心的态度影响着每一位本科生,成为历届学生心中的灯塔。

胸怀家国,做公卫精神的“领航者”

赵根明师从第二代血防人袁鸿昌教授。上世纪90年代,作为血吸虫病科研团队的一员,赵根明与团队一起探索钉螺监控和血吸虫病防治的新方法,团队首次推动建立了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为掌握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状况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料,为科学评价防治效果以及适时地调整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笃研不怠数十载,从建功血防到非典防治,再到新冠疫情防控,他一直奋战在公共卫生一线,长期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各类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控工作。近20年来,赵根明带领学生团队围绕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疾病负担以及疫苗免疫策略开展了多项调查研究,更针对季节性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等百姓关心的儿童呼吸道健康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发表学术论文多次被我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参考和引用。

前瞻性队列研究是探索疾病病因的首选设计。作为国家精准医学重点专项——华东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的负责人,赵根明主导了队列的设计、建设、随访和队列相关大数据平台的完善。在基线调查、生物样本库建设等各个环节,他带领学生深入现场开展工作,让学生通过数据收集与整理等工作将流行病学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紧密结合,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为学生学术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队列平台为学院师生开拓了全新的学习与研究视野,学院师生已基于队列丰富的基线和随访数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并正基于队列生物样本开展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研究,为进一步分析重大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开展因果推断提供精准科学信息。

赵根明担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期间,常常给学生党员上党课,讲述复旦公卫先辈们“一门四代、血防建功”的故事,介绍学院流行病学学科在重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等领域的重要作用,鼓励青年公卫学子继承和发扬院史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投身到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研究和实践中。赵根明以个人榜样为精神指引,带动着青年公卫学子将目光聚焦国家卫生需要,把专业力量投入在公共卫生事业的最前沿。无论身处何处,他们都以实际行动努力投身于国家乃至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中,共同书写着公共卫生事业的新篇章。

参加全国流行病学学术会议的赵根明老师

育人为本,做润物无声的“播种人”

传道解惑,诲人不倦。赵根明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指导本科生设计毕业课题时,赵根明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主探索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写作过程中,他会结合研究现场和数据资源,为毕业课题提供支持,也会和学生及时交流课题进度,对数据分析、结论撰写等每一环节给予耐心指导,还邀请本科毕业生参加课题组组会帮助其开拓思路,加深科研交流。在赵根明指导下开展毕业设计的毕业生说:“每当我论文写作遇到瓶颈,赵老师和课题组的学长学姐总会很有耐心地给我专业建议,而当发现我研究中存在的错误漏洞,赵老师也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使我更好地查漏补缺。”“细节见真章,学术路亦是人生路”,赵根明认为,注重科研细节是对科研事业最基本的态度。对学生提交的论文,他会针对文章结构、结果、词句表达以及格式、标点等反复修改,力求精准简洁。

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赵根明始终心系学生成长,关心学生发展。在学院组织的“对话卫来”午餐会活动中,赵根明作为首批特邀教授与青年公卫学子促膝而谈、共话未来。他不仅教导学生做术业有专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也教导学生做热爱生活、有家庭责任感的人。他鼓励学生在课业之余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机会可以到世界名校交流;他希望学生能平衡好学业与生活,坚持锻炼和阅读,培养并坚持兴趣爱好,利用假期常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当学生暑期前往研究现场工作,他贴心地关心学生“天气炎热,注意休息和防暑”。当学生面对升学或就业压力深感迷茫向他求助时,赵根明耐心倾听并鼓励学生“不要着急,先着眼当下事,一步一个脚印,总能走到你要去的方向”。

春风化雨,心系桃李。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上,赵根明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为毕业生提出三点建议:“一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二要具备与众不同的能力;三要有诚实、守信的态度。”他鼓励学生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坚守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拥有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真正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赵根明还嘱咐学生:“信用是立身之本,要有诚实、认真、守信的态度,科学地面对各类挑战,永怀一颗良善之心。”在学生毕业离开校园走向工作岗位后,赵根明也一直默默关注着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动态,相比学生在事业上飞得高不高、远不远,他更关心学生飞得累不累、过得好不好。赵根明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以智者之心,行师者之道,积极参与到学校各项学生德育思政工作中,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多次被学生推荐为好老师候选人,曾于2022年获得复旦大学本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和“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提名。

教书育人三十余载,赵根明德才兼备,以其学术造诣和人格风范鼓舞着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坚定理想信念,指引着一届又一届公卫青年练就过硬本领,在各自的岗位上突破自我、开拓创新、精益求精,成长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栋梁之材。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场调查的赵根明老师

与研究生在WHO总部的赵根明老师

经典语录

《流行病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和公共卫生专业的主干学科,你们会在今后的科研和实践中,会深刻体会到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

虽然获得了不少荣誉,但最让我珍视的还是学生的客观评价。

年轻人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应在空余时间应常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我年轻时就比较忙,现在也没有机会了。

我对学生论文和文章的格式都是有要求的,个人能力或许有高低,但你们完成的东西我打眼一看,格式是不是规范首先就反映了你们的学习态度。

学生感言

吴晔:赵根明老师在《流行病学》课程中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老师的授课由浅入深、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将经典流行病学案例与前沿热点相结合,激发我们对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的思考,鼓励我们搭建适合自己的流行病学知识框架。课堂之外赵根明老师谦逊温和,路上与他打招呼也会微笑回应。课后向赵老师请教问题时他也充满耐心孜孜不倦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非常感谢赵老师在课堂内外的传道授业和解惑,他的教导让我对每一节流行病学课充满期待。

彭然:赵根明老师的《流行病学》课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的课堂如同一场生动的表演,每一节课都充满了活力与热情。赵根明老师善于与学生互动,通过丰富的教学技巧和生动的例子,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他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培养,他向我们生动地讲述了在流行病学实践中可能被忽略的细微问题,这些宝贵的经验不仅来自于书本,更来自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这些案例,赵老师引导我们深入思考,提升了我们对于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赵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接收者,更是积极参与者和思考者。他的教学风格不仅让我们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激发了我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丁越:我在还未接触到专业课的时候就有幸听过赵老师在《全球卫生导论》课堂上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主题的教学。赵老师的教学风格独特,将轻松有趣与严谨认真融为一体,他带领我们观看电影《传染病》,以一种更温润的方式将我领进公卫的大门。后来赵老师为我们讲授专业课《流行病学》,他总是以极高的责任感面对课堂,一张张手稿教案让我觉得非常亲切。赵老师还善于用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解释抽象的概念,他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教学大大削减了我对这门课程的畏难情绪。

朱添忆:对于专业课程,赵老师践行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则,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能够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传授知识,他用幽默的授课方式,紧紧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同时,赵老师巧妙地将做人、做事的态度与理念在课堂上传达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我们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做到了以德施教、以德立身。

杨皓云:赵根明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公卫学子,如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他以兢兢业业的态度致力于教学,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从中受益匪浅。在他的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们在他的指导下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者和思考者。赵老师采用深入浅出的授课方式,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通过生动的例子和丰富的教学技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对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赵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习知识,更学习态度和方法。他与学生们进行不厌其烦的沟通,帮助他们开拓思路,解决问题。对细节的高要求让学生们养成严谨细心的习惯,因为他深信“细节见真章,学术路亦是人生路”。赵老师个性化地给予每个学生关怀和指导,润物无声地培养着他们,因材施教,让他们在科研道路上稳步前行。除了教学方面,赵老师也是一位德才兼备的良师益友。他不仅在学术上支持和鼓励学生,也在生活中关心和关怀着他们。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励着他们不断进取,勇攀科研高峰。感谢赵老师在我们学术道路上的耐心指导和关怀,愿他的教学事业蒸蒸日上,学生们永远珍藏他的美好教诲!

王宇璞:赵根明老师对待工作总是充满热情,严谨认真,不论是在流行病学的课堂上,还是在队列工作中,他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彰显公卫人的“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治学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赵老师在流行病学授课时,在生动幽默的同时还保持着学术性。他的讲解生动有趣,鞭辟入里,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关键问题上又总能答疑解惑,帮助大家理清思路,夯实基础。在科研工作中,他也能一眼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向,为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赵老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王子键:很幸运能够跟随赵老师学习流行病学课程。赵老师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将复杂的流行病学知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我们,在课堂上,他总是充满热情,用生动的案例和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除了教学之外,赵老师还非常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他总是耐心解答我们的问题,关心我们的学习进展,并给予我们宝贵的建议。他的教诲不仅让我们在学术上受益匪浅,更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获得了重要的启示。

潘隆楠:赵根明老师是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赵老师在课堂上展现了高度的责任和认真,他的教学风格充满了激情和专注,让我们每一堂课都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赵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如此认真负责,不厌其烦地解答我们的问题,耐心指导我们的学习,用心准备每一堂课程,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收获颇丰。在赵老师的流行病学课上,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收获了勤奋和坚持的品质。赵老师是我们学习道路上的明灯,引领着我们前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引领者。

黄泽宇:赵根明老师作为《流行病学》课程的主讲老师,他的教诲和关怀深深地烙印在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在他的课堂上,我不仅学到了流行病学知识,更领略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赵根明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生动的案例分析,使得复杂的学科变得通俗易懂。赵根明老师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业进展,也关心我们的生活和成长,是一位真正的良师益友。

段志宏:赵根明老师的《流行病学》课程深入浅出,他讲的绪论和总论部分让人受益匪浅,他的讲解生动有趣,思路清晰,这门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之外,和赵老师对话也是如沐春风,他对学生总是循循善诱。他性格儒雅随和,对待学术一丝不苟,做事认真负责,是个既亲切温暖又令人敬佩的老师。

龙萍:赵老师深耕于课堂一线,教学认真,课堂效率高,授课内容详细,能调动学生思路,气氛活跃,整节课学下来会很有收获;他还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同时也对本科生提前学习科研表示欢迎,是我们心中可亲可敬的好老师。

赖柳河:赵根明老师是一位备受欢迎的流行病学专家。他不仅以扎实的学术功底让人信服,更因其幽默风趣的上课方式而广受赞誉。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往往能够享受到知识的滋养,同时也感受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作为一名流行病学专家,赵老师的教学严谨而细致。他总是能够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将复杂的流行病学概念讲解得清晰易懂,让学生们能够迅速掌握重点,理清思路。无论是对于流行病学基础知识的讲解,还是对于最新疫情数据的解读,他都能够准确把握,为学生们提供权威的指导。他是个既亲切温暖又令人敬佩的老师。

多总结,多练习,一切皆有可能

教师简介

姜琳琳,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实验师,《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药物分析实验》和《综合性药学实验-药物分析》四门专业必修实验课程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主持校级教改项目两项(2021年和2023年)、实验课程思政教改一项(2022年结题优秀),参与上海市级和校级教改多项。推动建设一门独立的必修综合实验课-《综合性药学实验》,组织选拔、培训、领队学生参加全国六届实验技能展示活动。将实验教学经验总结发表相关教学论文5篇。实验教学促进理论教学发展,《仪器分析》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混合式课程(2022年),《药物分析》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混合式课程(2023年)。学生代表在全国药学大学生实验技能展示活动中获得特等奖、金奖和一等奖等好成绩(2009-2023)。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

教师事迹

同学,不要怕,你可以慢慢来

姜琳琳是药学院本科生二年级《化学分析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三年级《药物分析实验》和四年级《综合性药学实验-药物分析》四门专业必修实验课程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她不但负责实验课程的试剂、耗材和仪器的准备,还负责带教这些实验。

在二年级上的《化学分析实验》滴定操作中,学生们往往表现紧张,个别同学甚至手抖,经常频繁问“老师,滴定终点到了吗?”“老师,这样行吗?”一般在前两次实验中,她会不厌其烦地回答“快到了,要慢滴了”“还差一点呦”,而大概在第三次实验以后,她会循序渐进地引导同学们“学会自己判断,快接近滴定终点的时候半滴半滴加,时刻记录读数,这样才能锻炼独立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有的同学数据结果做不好,特别气馁,她常常鼓励大家“没关系的,慢慢来”“我们分析数据做不好的原因,看看有几点”。正是在这样的指导下,二年级同学们的实验自信和动手能力逐步提升,在后期的实验课程中乐于动手、敢于动手。

教有定法,多方法传授技术要点

姜琳琳负责4门实验课程的试剂、耗材、仪器购置、保养维护等工作。近年实验课程持续推出教学改革,她及时配套购买、安装和熟悉相应仪器和试剂耗材。2023年春季学期,2门必修实验课程推出以4-5人小组为单位的设计性实验,一次实验每组使用的试剂和耗材多达10种,她尽量想办法满足同学们分析设计的需要,同学们顺利完成实验。

《化学分析实验》汇聚了理论课中的各种典型滴定方法,实验操作简单,但是细节操作很多,要做出好的结果并不容易,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姜琳琳除了注意实验课件内容详实,重点要点突出,还注意对于某些细节操作进行视频教学,便于同学课前课后预习复习、反复模仿。在她的推动建设下,5个视频教学课件于2022年开始上线,课件帮助了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操作要点。

《仪器分析实验》包含了药物分析常用的6种主要仪器,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等大型仪器。2020年春季学期新冠疫情“停课不停学”期间,她把仪器使用操作方法做成视频教学课件或者借用公司的虚拟实验,迅速开出了《仪器分析实验》和《药物分析实验》的线上实验教学。在此后,几门实验课陆续推出混合式实验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姜琳琳还组织助教们编写了教学仪器的标准操作流程,全部放在学习通在线平台,便于同学们自学并迅速掌握这些仪器的技术要点。在教学之余,这些仪器还对学院科研项目开放,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在使用这些仪器时“按图索骥”也更容易掌握技术要点。

同学生讨论实验设计的姜琳琳老师

教无定法,多层面开展实验育人

作为实验课的准备教师,姜琳琳每周有3-4个下午的实验教学指导工作,还有实验中心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她深知,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这些工作的,她注重充分发挥研究生助教的功用。开学伊始,她先对助教进行仪器使用培训,然后通过预实验对他们的实验技能进行培训,这样在实验课上就会有更多的“小老师”帮助同学们迅速掌握实验技能。个别同学技术过硬,可以继续聘为仪器实验室管理员,这样实验中心的仪器开放也有固定的保障支撑队伍。

课程团队在《化学分析实验》中开展实验设计讨论式教学,由学生对实验方法进行重新设计,再实施操作,极大地引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和深入思考。2023年春季《仪器分析实验》她主导开展了“六种药物的含量测定设计性实验”,同学们将自己精心设计的方案实施落地,每种药物需要选择3种常用的仪器检测方法进行开题-实施和结题,完全模仿科研项目的开展过程进行实验培训,为课程申报上海市一流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一学期,在姜琳琳的建议下,课程团队《药物分析实验》推出了“五种药物的质量标准制定设计性实验”,为成功申报上海市一流课程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各类型实验课程实施中,同学们都表现出了“越挫越勇”“勤奋好学”“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姜琳琳及时总结探索,提出了“在实验教学的‘学思’中‘践悟’科学精神”这一课程思政内容教改方向,率先探索了实验课程的思政建设方向。在实验闲暇之余,她也会注意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她常常鼓励学生,通过几代教师们的努力,药学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亮点成绩,本科教学在全国药学院校名列前茅,自强自立永远是药学人最宝贵的品质。她经常带队去全国药学实验技能竞赛交流,课堂上也常给同学们带来全国药学院校的实验教学最新发展情况,开拓眼界的同时,她也经常跟同学们分享药学院在实验教学方面的领先成果,借此增加同学们自豪感和爱院之情。

在药学实验育人路上,不知不觉,姜琳琳已工作十六载。她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方法教育着学生、影响着学生。

经典语录

同学:姜老师,你快看,我这个滴定到终点了吗?

姜老师:你们要学会自己判断,锻炼独立实验和思考的能力,快接近滴定终点的时候慢慢半滴半滴加,时刻记录读数。

同学:老师怎么我的数据没有其他人的好。

姜老师:我们要尊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实验结果不好没关系,慢慢分析做的不好的地方也是很好的结果。

做实验前要做好预习和时间规划,这样实验才能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感言

刘悦:在许多实验课上都能见到姜老师的身影,繁忙嘈杂的实验阶段因为有了姜老师的安排而变得有条不紊,她的声音不大却总能在讲课的时候令同学们感到如沐春风,实验时有姜老师在一旁指导,我总是会觉得很安心很可靠。印象最深的就是药物分析实验课上,设置了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老师负责采购和准备药品,本来以为只是说说而已,毕竟不同小组的想法都截然不同,老师们本身教学科研任务就十分繁重,要准备的话哪里准备得过来,肯定最后还会按照教科书上的统一方法实施,但是下次上课的时候老师们竟然真的准备了一组一组各式的药品试剂等,五花八门,让我惊叹,原来自己设计打磨的实验方案真的被尊重了,并且老师愿意给我们尝试的机会。足见姜老师对待学生、对待教学的认真、耐心与细致。因此,姜老师是当之无愧的“我心中的好老师”!

杨琳:姜琳琳老师在指导我们实验的时候非常细致耐心,有一次做滴定实验,我们在一个小实验室里,我们都在问“老师,这个颜色可以了吗”“老师,这个够紫了嘛”“老师老师,这到终点了嘛”,姜老师哭笑不得一个一个回答我们。

陈戴焱:姜老师是我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等实验课程的代课老师,无论是什么时候,她对我们总是很亲切,经常笑盈盈地帮助我们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在我们遇到失败和困难时宽慰和鼓励我们。姜老师在工作上也很认真负责,充满了进取心,不断地改进课程的设计,让我们能够了解和学习到更广泛和有用的知识,大大改善了我们的学习体验。所以我非常愿意为姜老师投上一票!

赵晖:姜老师是一个很有耐心的老师,在平时的实验课上,我经常看到姜老师对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尤其是在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的时候,即使在之前姜老师已经为同学们讲授过一遍,但同学们遇到不确定的操作时,姜老师总会在第一时间教会我们如何进行操作。姜老师也是一个很负责任的老师,作为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药物分析等实验课的老师,姜老师总是在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式,培训一批又一批助教,在姜老师的指导下,不仅是同学们收获了很多,实验课的助教们也有了长足的提高。在三年的药学院生活中,无论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无论是学期中还是寒暑假,当我们需要姜老师、当我们想要找到姜老师的时候,她总是可以及时出现在实验教学中心,总是会出现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刻。

陈阳:有一次药分实验课上姜老师与同学们闲聊,提及药学院近年发展,感慨药学院虽校区条件不如其他校区优渥,但自立自强,发展令人欣喜,以此勉励同学。姜老师对药学院及药学事业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我。

路若楠:从大二来到张江开始,姜老师就一直负责着我们的实验课总体安排,她可以说是我们在本科课程学习中接触最多的老师。姜老师每学期都会提前安排好实验课表,和同学们充分对接,每堂实验课前也都会做详细的准备和讲解。姜老师对我们的疑问总是有问必答,耐心解决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实验课程顺利进行的背后,是姜老师长期以来的默默付出,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老师。

李孟阳:在我心目中,姜琳琳老师是一位好老师。在课堂上,姜老师认真负责,从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到药物分析、综合药学实验,都能看到姜老师的身影。在课余生活中,姜老师温柔体贴,在大四上学期的时候带领我们到遵义医科大学参加全国药学生实验技能大赛的时候,我突发高烧,姜老师把自己的外衣借给我穿,又带着我去医院看病,一路上给我无微不至照顾。我由衷感谢姜老师四年里的教导和关怀。

李拉:姜琳琳老师作为实验带教老师一直非常认真负责地指导我们进行实验,在课前,她会准备好实验课要用到的仪器设备试剂并分类摆放整齐,在课上,她总是非常耐心专业地解答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还能够记住我们的名字。在课下她也会关心我们最近学习生活是否顺利,是一位非常关心同学的好老师。

陈证阳:姜老师几乎陪伴了我大学生涯中的每一节实验课,从实验前的课件与试剂准备,到上课时的耐心答疑,再到实验结束的收拾整理,姜老师的专业素养与高尚师德无不触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姜老师春风化雨的教导,让我不论实验顺利还是失败,都不会感到压力与挫败,反而总能获得宝贵的知识与经验。教诲如春风,

杨尚烨:姜老师作为实验教学中心主要负责药物分析相关课程的教师,对待学生耐心且又亲和,教学严格而不严苛,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在去年的全国药学学科实验技能大赛中,姜老师在赛前培训、带队赴遵义参赛的全程均作了全面细致的安排,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

医者仁心 铅衣女侠

教师简介

钱菊英,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导;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山罕见病诊疗中心主任,心内科副主任等;2024年当选政协上海市第十四届常委;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医促会和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委、上海市心血管病专科分会名誉主委和心内科医师分会会长;ESC、ACC和APSIC学会Fellow;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担任《上海医学》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等杂志副主编;第17版《实用内科学》常务副主编和第八版本科教材《内科学》学术秘书。

长期从事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科普推广工作;研究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机制,参与可降解支架研发,创新性提出分子影像技术;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15项、主持课题20项、参编指南共识28部、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0篇、专利20项;获评中国最美女医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上海工匠等称号。

教师事迹

教育初心,一脉相承

中山医院心内科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心内科教师队伍力量雄厚,拥有中国工程院陈灏珠院士和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两位大家;中山医院是全国医院的高原、心内科就是中山医院的高峰;中山医院心内科多年来学科排名稳居全国第二。

1992年钱菊英以年级第一的身份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具有优先选择工作专业的权利,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心内科,是兴趣所致,更是挑战。她师从“中国心脏病学之父”陈灏珠院士和世界心脏病学最有影响力之一的葛均波院士。如此优秀的背后却是日复一日的不懈努力,正如她说:“学医没有捷径,都需要去花时间,很短时间内有很多课程,所以要刻苦”。

钱菊英经常提及导师陈灏珠院士和葛均波院士对她的精心栽培和悉心指导。她常感恩说:“我在选择心内科专业后比较幸运,能跟着两位院士学习;他们对学生认真负责,临床工作中倾囊相授的精神深深的影响感染了我,并让我能够传承给我的学生们,保持勤奋刻苦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紧跟医学发展步伐;要在学习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创新,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举一反三,只有严格要求、练好基本功,做得好、有本领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她还感慨说:“优秀医生,一是能够熟练而又规范地诊治疾病,不仅仅关注疗效,也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二是能够熟练地获取有用信息,并应用到临床实践;当发现尚未解决的临床问题时,能够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三是能够将诊疗经验、科研结果等著书立说,当自己成为高年资医生时,愿意耐心教育低年资医生,教学相长共同成长。她更喜欢说“看到病人痊愈出院是自己最大的幸福,能使病人远离病痛的折磨会让医生很有成就感”。

作为复旦大学的附属教学医院,中山医院的医师从一开始就业就拥有了双重身份,既是临床医师,又是临床教师,在开启执医生涯的同时也开启了执教生涯。从医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让钱菊英脚踏实地践行着“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入职以来,她先后获得或入选复旦大学首批世纪之星青年骨干教师、新世纪首届中山医院十大优秀青年、国家教委优秀奖、上海医科大学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医科大学励树雄教育卫生奖优秀奖、复华教学科研奖励基金世纪之星奖、复旦大学华藏奖教金、复旦大学巾帼建功创新奖、上海市卫生局优秀医苑新星、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第三届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和首届上海市科教系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等。

钱菊英是患者心中的“好医生”,更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她极其重视教学工作,尽管作为医院副院长和心内科专家的工作非常繁忙,仍坚持亲自带教实习医生、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先后培养毕业硕士生、博士生50余人。她担任了卫健委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累计培训进修医生100余人。她一丝不苟传授学生知识和技术,还注重开展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她还坚持每周全国名院大查房、病房日常查房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为了让学生收获更多,她对查房中的每个病例都会详细阐述,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到病例分析、诊疗策略,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每个学生都能明了要义、领会于心。她参与建设的心内科年轻医生培训体系已成为中山医院临床教学培训的特色和品牌,帮助一位位年轻医生不断夯实理论基础、拓展新知识、锻炼新技术,她的辛勤付出先后荣获“十佳教学管理先进个人”等多个教学荣誉。为了更好推进医学人才培养,钱菊英坚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每年都积极承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本科生《内科学》、《诊断学》,以及研究生《心血管疾病进展》、《临床内科学(八年制)》、《内科学》等教学任务。2022年,她参与的心内科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打造心内科拔尖人才创新高地,推动学科高水平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她先后参编了《现代心脏病学》、《内科学》(第8版、第9版)、《泛血管医学-概念及常见疾病诊治》、《实用内科学》等教材,其中《现代心脏病学》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内科学》(第9版)获全国教材建设一等奖。

医者仁心 铅衣女侠

钱菊英擅长各类心血管病的诊治,尤其在冠心病介入诊治领域造诣颇深。她被同事称作“铅衣女侠”,因为介入手术需要全过程在X射线下进行,放射线的辐射性会伤害人体健康,但手术时间依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血管病变复杂程度,往往在个把小时以上,术者术中必须全神贯注站立操作,只能靠穿上二三十斤重的铅衣隔离辐射,体力的消耗、精神的疲惫双重考验着手术医生。钱菊英以自身行动践行着“身上铅衣负重在身、生命分量时刻在心”的奉献精神,对复杂冠心病,总是想尽办法、用尽器械、穷尽技术开通闭塞血管。面对日新月异的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她不断学习、开拓进取,以精湛医术为冠心病患者搭起宝贵的“生命线”,以女性特有的耐心、细致和毅力,展示和推动精准冠状动脉诊疗技术发展,每年完成1000余台手术、累积手术量超过15000台。

中山医院心内科日常门诊量很大,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多数是辗转了多家医院、等待了很长时间的疑难杂症患者。为了满足患者就医需求,钱菊英的门诊往往从早上开始就停不下来,有时甚至顾不上吃饭延长到下午乃至傍晚。但她始终切身为患者着想:“即使自己累点苦点,能为患者解除病痛,也感到很欣慰”。

心血管疾病常急骤突发、危及生命,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更需要分秒必争。为了尽可能挽救患者,中山医院心内科设立了华东地区第一家365天全天候急诊介入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绿色通道”。钱菊英作为“绿色通道”带头人,更是全身心投入、全时段参与,无数次与时间赛跑,成功挽救过无数危重患者的生命。

“钱老师非常忙碌,既有门诊、查房、手术等临床工作,又有很多医院行政事务要落实,还要抽出时间科研创新。但她对患者总是满怀爱心,每当手术结束,连身上的铅衣都等不及脱下,她都第一时间为患者耐心讲解病变情况、手术策略选择和进展。每每遇到远道而来、不便就诊的患者,她都会想方设法为其提供帮助。”这就是同事、学生眼中的钱老师。

科研创新 患者为先

钱菊英带领团队深入科研创新,主持课题24项,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参与发表论文650余篇,专利20项。她注重以临床问题引导科研、以科研成果回馈指导临床,为冠心病患者解除病痛筑起保护屏障,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科委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和三八红旗手、上海工匠和上海医务工匠等。

她带领多学科团队通力合作,围绕“冠状动脉疾病临床介入诊治”开展众多研究,提出并建立相关评分系统,聚焦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探索发病机制、构建系统性诊疗预防体系。应用血管内超声导管精准诊断冠心病。在发现很多冠心病患者对阿司匹林不耐受后,她牵头开展临床研究,证实了替代药物的有效性。她积极参与葛均波院士牵头的国产支架改良和可降解支架研发,极大降低了患者医疗支出。她还参与编撰《中国冠状动脉介入指南》和《血管内超声》等28余部指南和专家共识,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5项科研奖励。

科普宣教 服务大众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让大众掌握心血管健康知识是医生和专家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担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期间,钱菊英主动履职、积极担当,在每次开会时都会围绕健康领域提出有关议案。作为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她亲自担任上海市心脏健康科普总负责人,发动上海市各大医院的心血管专家团队,借助网络直播平台、云上传播以及社区卫生中心进行科普健康知识宣传,并牵头组织“健康心动、百日行动”心血管健康科普项目,将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以浅显易懂的健康科普形式传播给市民大众。她还主持编写国内首部由专业学会发起的《健康心动》系列科普图书,并在长三角地区广为派发。2023年,钱菊英获得第一届上海市健康科普杰出人物奖。

经典语录

学医没什么好方法,没有捷径,都需要去花时间,很短的时间内有很多的课程,所以要刻苦一点。

机会很多,但基础更重要;作为一个医学生,基础打扎实是非常重要的,后期所有的上层建筑-科研课题、临床思维都是建立在完整全面的基础课程掌握之上的。

平衡和取舍,手术、门诊、查房、科研、会议、家庭,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平衡,如何取舍,永远是医生绕不开的话题。

学生感言

马嘉琪: 第一次见到钱老师,是在内科学课堂上,钱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条理清楚得为我们讲解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诊治。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她深厚的专业知识,也是她的端庄美丽和气质非凡,也让我从心底里想成为她这样的人。有幸的是,后来钱老师成为了我的导师,近距离接触她后也让我对她更加的敬佩。钱老师对待病人细心、爱护,处处为患者着想,为了让更多的病人能够看上病,钱老师总是最大程度的牺牲自己休息时间,为远道而来却挂不上号的病人加号,常常半天的门诊要整整一天才能看完。

更令我敬佩的是,在繁忙的门诊工作中,钱老师总是会认真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在那个还没有电子化的时代,钱老师总是会亲笔工工整整的写下每一个病人的详细病史。钱老师这种对待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时常提醒着我在行医过程中不忘初心,处处为病人着想,为他们解除病痛。钱老师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除了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外,还时常对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教育,言传身教的引导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好医生。钱老师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未来的行医过程中,她将一直是指引我前进的明灯。

戴春峰:钱老师是我的授业恩师。记得在上医校园学习《内科学》时,钱老师给我们讲“冠心病”这一章节,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钱老师。她端庄大方,温文尔雅,知识渊博,思路清晰,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今后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的种子。研究生时,我有幸成为钱老师的学生,也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钱老师诲人不倦,不仅教会我许多专业和科研知识,更是我人生的领路人。她曾经说过,做医生就是选择了辛苦,但她很享受治病救人带来的成就感,因为并不是所有职业都有这种感觉的。钱老师对待这份职业的热情,深深地影响着我,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做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医生的信念。现如今,我已经成为了心内科的一名主治医师;而钱老师的一言一行,却一直影响着我。曾经看门诊时,有一位患者因为我认真的病史询问,仔细的体格检查,感动不已。他感慨地说,现在很少能看到这样的医生了。而我却对他说,这没啥,因为我的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我只是学着她的样子。的确,在我眼前又浮现出当年跟钱老师门诊,她认真询问病史、仔细查体、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的场面。钱老师言传身教,对我的影响是一辈子的。钱老师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蔡思诗:钱老师是我的恩师。回想起十年前在上海医学院的教室里初见钱老师,往事历历在目,一一映入脑海。优雅、知性、博学,是钱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当时钱老师给我们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学生讲授“冠心病再灌注治疗”这节课,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老师在讲台上神采奕奕、滔滔不绝授课的场景。详实的内容、缜密的思路、流畅的讲述,一下子就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看着老师乌黑的长发,端庄优美的妆容,我瞬间理解了为什么大家称老师为“女神”,钱老师也成了我的偶像和榜样。在研究生阶段选导师时,我非常幸运能拜入钱老师门下。

老师的教诲给了我非常重要的指引。跟着钱老师门诊抄方,病人多、病情复杂,钱老师对病人都很有耐心,哪怕已经看诊了五六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水都没顾上喝,饭更没吃,依然孜孜不倦给每一个病人详细解释病情,不厌其烦。询问病史总是那么认真,体格检查总是那么仔细。那个年代病史资料还没有电子化,接诊病人时都是医生手写病史,我印象中老师有一次门诊硬生生写完了三支水笔,可见老师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钱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刻领会医生的职责所在,使我受益终生。

许莉莉 :还记得第一次见钱老师是在八年制内科学《冠心病》章节的课堂上,她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授了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到诊断、治疗,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进入临床实习前她对于“医疗无小事”的叮嘱,还是手术台上针对介入手术操作的细致讲授,再到“我们治疗的是病人,不是病变”的教导,钱老师以她一贯的严谨、高效、踏实和谦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从医学生到医生的成长之路,是老师,更是榜样。

杨峥:钱菊英老师在医学教育领域内,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了学生们敬仰的楷模。她不仅精通内科医学,而且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钱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善于运用生动的案例分析和前沿的医学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我们深入理解内科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在临床教学方面,钱菊英教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她经常组织学生参与临床查房,亲自示范如何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临床思维和诊疗技能。她还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通过实际研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钱老师也是一位平易近人和关爱学生的好老师,我依旧记得在最后的内科学课堂上,钱老师耐心为学生讲解心内科内容,为我们答疑解惑。当时正值年终岁尾的冬季,钱老师叮嘱我们注意自身防护,避免感冒,让我们感受到阵阵暖意。钱老师为医学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的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关爱,使她成为了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

许霏:钱菊英老师是一位博学多才、率先垂范的老师,在学习、科研、临床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为我们青年医学生做出了表率。钱老师曾为我们精彩讲授过本科内科学课程中的心血管病部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我对钱老师最深刻的印象。钱老师在授课中非常注重对学生学科基础能力的培养,通过循循善诱、由浅及深的系统性讲解,让我们可以切实理解疾病的发病规律与病理生理过程,从此打下了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也进一步激发了我对心血管学科的兴趣,让我选择在这一方向继续深造。同时,钱老师在繁忙的临床、科研与行政工作之余从不放松对学生们的培养要求,以身作则教导我们如何做一个令人尊敬的好医生。钱老师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榜样,引领我们在医学道路上不断成长,为成为一名优秀医生而不懈奋斗。

章篪:初见钱菊英老师是在一节内科学课上。通过那两个课时的讲授,我深切感受到了钱老师思路的清晰,理论知识的扎实。后来在临床实习期间,我多次跟随钱老师参加门诊工作。每次她都会进行详尽的问诊和细心的检查,并且总是给每一个病人留足了充足的交流时间,这常常会导致原定半天的门诊时间延长数小时。而即使当旁观学习的我们也感到疲态时,钱老师依旧保持高度的专注,她手写的病史始终保持端正美观,一丝不苟。除了学业上的关注,钱老师也常关心学生们的生活,她经常在朋友圈中与我们互动,严师之外,她更是一位良师益友。

钱老师是一位认真负责,温润如玉的老师。在学术与专业能力上,钱老师的水平无可挑剔。对待病患钱老师充满耐心,不仅用丰富的经验让患者放心,也会用温暖的安慰让患者安心。为了尽可能满足患者看病需求,半天的门诊经常要加号到晚上才能结束。跟从钱老师学习的过程中,钱老师深入浅出的教导给我留下了极深印象。钱老师不仅在专业知识和手术技能方面给予指导,还时常启发我思考为何从医,以及如何保持初衷、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钱老师的专业水平、仁心仁术使我深深折服,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余彬彬:钱菊英老师是一位医德高尚、学识渊博、平易近人、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在临床工作和学术领域都具有很高的造诣。钱老师曾为我们讲授过内科学课程。在课上,她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及临床诊疗思路,加深了我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钱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鼓励我们积极阅读文献和指南以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

付佳玉:非常荣幸在本科期间有机会跟随学习钱老师的内科学知识。尽管只有两节短暂的时间,但钱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却异常丰富,令人受益匪浅。钱老师讲课时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能够将复杂的医学知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钱老师讲解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她通过直观的图示和生动的比喻,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讲解得淋漓尽致,让我对这一疾病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不仅丰富了我的医学知识,也为我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要向钱老师表达我最诚挚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高一帆:钱菊英老师是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她讲课内容详实,讲课生动有趣。在内科学的课程上,钱老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的内容,激发了我对心血管相关知识的好奇心与探索欲。除了在专业知识方面对我们进行指导,钱老师用行为为我们诠释了从医之道的内涵,她对病人尽心尽力,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要救治更多的病人,对就诊不便、远道而来的病人,钱老师总会想办法给予其更多援助。钱老师在各个方面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引导着我们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前行。

唐海韬:在课堂上,钱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冠心病知识,让我们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愉快。她总是鼓励我们勇于提问,并且都会耐心解答,让我们茅塞顿开。钱老师还以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她明白X射线的辐射会对医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但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个工作中。她穿着笨重的铅衣,承受着压力和辐射,只为了给患者带来一线生机。她的奉献精神让我们深受触动,激励我们将医学精神传承下去,把爱心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钱老师以她的行动告诉我们,作为医者,责任重于泰山,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与挑战,我们都应该坚守初心,努力奋斗,为了医学事业,为了患者的健康,为了社会的福祉。她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关于冠心病的授课,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行,追逐自己的梦想,为世界的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

吕娇婕:钱老师作为医生时辛勤劳碌、一丝不苟,作为老师时尽心尽力、诲人不倦。记得她在内科学课上说过“作为医生要有医学人文关怀,要看好病,要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钱老师对学生的课业要求严格,深入浅出的教导了我们心内科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内容,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钱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责任心和人文关怀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她告诉我们不能仅看患者的表面问题,还要进一步发掘其中的病因病原。同时考虑好患者的康复与预后生活。我在实习时观摩过钱老师的介入手术,她的水平高超,细心认真的同时带有女性的温柔细致。钱老师以自身为代表,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好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山高水长有时尽,唯我师恩明月长!

毕业是千百万个夏天的故事

相同的只是告别

感念师恩,感谢相遇

制图:实习编辑:黄翘楚责任编辑:金恒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