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复旦大学校辩论队在第二十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中荣获冠军。校辩论队由2006级校友郑诗亮担任教练、2008级校友唐梦担任领队、经济学院2021级本科生曹龙延、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严哲涵、航空航天系2022级本科生穆逸菲、历史学系2022级本科生侯尤雯和哲学学院2022级本科生白天畅担任辩手。
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是由中国科协作为支持单位,福建省科协、福建省教育交流协会和台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牵头主办,兄弟省(区、市)科协参与主办,福建省科协闽台科技交流中心具体承办的辩论赛事。自央视不再举办国际大专辩论赛之后,海辩赛堪称由官方举办的最为重大的华语辩论赛事。
从左往右:唐梦、严哲涵、曹龙延、侯尤雯、穆逸菲、白天畅
榕城无限事
时隔二十年,在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的决赛场上,复旦大学如愿战胜世新大学,再度捧起海辩的冠军奖杯。
决赛题目是“AI文艺作品有/没有艺术价值”。尽管该题目与初赛一致,但初赛时复旦持正方,决赛时则持反方。持方转化好似左右互搏,要求辩手抛弃原有的思维框架,从另一个角度重新理解题目中的“艺术价值”。备赛时,郑诗亮和于泽洲在群聊中出谋划策,从卡夫卡到张大千,从冰裂纹到宣德炉,极大优化了反方的例证与表达,助力复旦最终取得冠军。
决赛:一辩 曹龙延;二辩 穆逸菲;三辩 严哲涵;四辩 侯尤雯
回看今年海辩,三天的赛程几经波折。
教练被台风吹走当属一大难题。按照原定计划,郑诗亮担任本次海辩赛的教练,可是台风突然登陆福州,郑诗亮的飞机与火车行程通通取消,因此无法亲临现场,只能在备赛群中与队员一同作战。
小组赛中,复旦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分在同一组,两支队伍只能晋级一支。北京师范大学是辩论强队,复旦大学丝毫不敢怠慢。小组赛两场的辩题分别是“AI文艺作品有/没有艺术价值”和“当代青年,应该接受/拒绝自己的平凡”。第一场对阵台湾大学,复旦大学从当代艺术需求和艺术创作权的下放两个角度挖掘AI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以2:2平票但更高的环节分数取得开门红。第二场对阵台湾海洋大学,备赛一开始,唐梦就为比赛定下基调:“大家不要认为平凡是什么糟糕的事情,我们反而要警惕那种一定要成为‘人上人’的想法。”最终复旦以4:0获胜。综合两场比赛,复旦大学两胜晋级复赛。
小组赛第一场:一辩 侯尤雯;二辩 穆逸菲;三辩 严哲涵;四辩 曹龙延
(小组赛第二场:一辩 白天畅;二辩 穆逸菲;三辩 严哲涵;四辩 曹龙延)
复赛题目平淡又棘手:“快节奏的当代,人更需要社交/独处”,平淡在于社交与独处本是生活中寻常之事,棘手在于如何从更高的视角理解辩题,并将其与时代关联。深夜,队员们向复旦大学辩论队教练、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浩老师请教。电话中,熊老师援引桑德尔、马克思和涂尔干的理论来帮大家理解社交,让队员们豁然开朗。此一役,复旦大学以526.5:514力克上届冠军彰化师范大学,顺利挺进决赛。
复赛:一辩 白天畅;二辩 穆逸菲;三辩 严哲涵;四辩 曹龙延
上午刚刚结束复赛,复旦大学校辩论队便得知下午决赛将要对战世新大学。大家不禁感慨——遥想二十年前,同在闽江之畔,同是海辩决赛,坐在复旦大学对面的,正是由黄执中领衔的世新大学。彼时,世新大学纵横辩坛,鲜有敌手。而在那场海辩决赛中,复旦四辩黄翔以宏阔的视野与深邃的思考,击败了宝岛剑宗,成就一段辩坛佳话。
(2004年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决赛)
草草吃过午饭后,五位队员和领队唐梦又集合在房间中开始备赛。全队上下凝聚成一个信念——复旦大学要再续荣光。最终,复旦如愿夺得海辩冠军。再度得冠的复旦大学队,望向会场窗外,只见台风已去,云开日出,雨后的福州清新爽朗,夕阳下的树叶翠绿又金黄。
颁奖仪式
日月廿载情
比赛的胜利最离不开强大的教练团队,海辩赛牵动几代复旦辩论人的情怀,面对时隔廿载的胜利,教练们不由感慨万千。
郑诗亮:
决赛开始之前,看到对手是世新大学,瞬间让我想起了2004年的那场海辩赛决赛。还在读大一时,这场比赛的录像就是我反复观摩、学习的对象,四辩黄翔学长的结辩,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今二十年倏忽已过,我们再次面对世新大学,再次夺得冠军,这不禁让我由衷感叹缘分的奇妙。
海辩赛于我个人而言,于复旦辩论而言,都有着特殊的意义。看着队长发来的冠军奖杯照片,往事次第上心,难以自已。2008年暑假,当我拎着一个大西瓜走进10号楼某间教室,第一次参与海辩赛备赛的时候,不会想到,多年以后我会作为教练率领复旦校队夺冠。我想,我会永远记得这个有台风吹过的夏天。
祝贺各位参赛队员,谢谢大家的辛苦付出。感谢各位帮助我们、关心我们的师长、前辈和友人。我们会把属于复旦辩论的故事继续写下去。
唐梦:
作为辩论赛的教练,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激动。首先,我要向我们的队伍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你们在这次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团队精神。夺冠之路充满了挑战,但你们以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这份荣誉。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看到了两岸青年才俊的智慧火花和思想碰撞,这不仅是一场辩论的较量,更是一次文化交流和心灵沟通的盛会。我们的队伍在准备过程中深入研究了各种议题,从多角度进行了思考和论证,这不仅锻炼了你们的思辨能力,也增进了对不同文化和观点的理解。
我要感谢每一位队员的辛勤付出,感谢你们对辩论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同时,我也要感谢对手队伍,是你们的优秀表现激励我们不断进步,共同推动了辩论艺术的发展。夺冠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更开放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让我们携手共进,用智慧和勇气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再次祝贺我们的队伍,你们是最棒的!
于泽洲:
复旦上次参加海辩赛是两年前的夏天,当时只能和海峡对岸的朋友隔着屏幕论辩,止步小组赛的结果给7月留下了遗憾的句点。今年再次参赛,全体队员和教练组团结一心,吸取经验教训,备赛期间逐步细致打磨内容、讲法,通过模拟赛一次次调整攻防与战术,终于时隔二十年又与世新大学顶峰相见,并再次问鼎!不过,成功和喜悦只能代表过去,我也相信,这只是属于复旦辩论下一段故事的序曲。
掷地有声焉
谈及辩论的原因,复旦辩论人总会说到爱辩。
爱辩论,爱备赛时深刻而细密的思考,爱比赛时严谨而优美的表达,爱辩论中相遇相知的人,爱被辩论编织串联而成的时光。复旦大学校辩论队隶属于复旦大学演讲与口才协会,一如协会的宣言“我言虽无形,掷地有声焉。”“日月我心,山河我口;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每一个复旦辩论人都希望自己无形的语言可以掷地有声,带来现实的意义,每一代复旦辩论人都会相信思考的价值,都在彰显表达的力量。
从1993年舌战狮城开始,辩论在复旦人心中的分量便格外重。每一个加入复旦大学校辩论队的同学,无不受到一代代复旦辩论人的感召,无不渴望接续复旦辩论的辉煌,许多从复旦成长起来的辩手在毕业后成为教练,培养起新的复旦声音。近年来,复旦大学获得过2017年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冠军、2021和2024年华语辩论世界杯季军等国际荣誉。卓越而有趣,关于辩论的故事,关于复旦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