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医团30周年】复旦博医团走进椰城,携手共护海南儿童“大病不出岛”防线

作者:刘轶琳、胡纯纯、赵玲、顾瑶瑶等摄影: 视频: 来源:医学学工部、儿科医院发布时间:2024-07-30

编者按:服务人群践初心,奋斗强国启新程。这个暑假,迈入“而立之年”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又一次集结出征。自1994年成立以来,博医团沿承先辈足迹,接力服务30载,坚持前往“老少边穷”地区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大型义诊、送医入户、科普宣教等方式提供医疗志愿服务。

7月4日起,200多名复旦上医及其附属医院的专家志愿者和博士生志愿者组成的10余支医疗志愿服务团队陆续启程。“复旦上医”微信公众号将记录他们这“医”路服务人群的足迹,第七站 ——海南省海口市。

7月17日至20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以下简称“博医团”)深入海南省海口市等地,开展医疗卫生志愿服务活动。这也是博医团首次走进海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海南线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牵头组织,围绕当地百姓及基层医院的实际需求,来自儿科医院、妇产科医院儿外科、儿童肾脏科、儿保科、新生儿科、儿童神经内科、妇产科等科室多位的专家和博士生志愿者共同参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杨伟国,儿科医院党委书记李倩,儿科医院副院长、海南省儿童医院院长翟晓文参加活动。

为海南儿童筑牢“大病不出岛”防线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海南省儿童医院、海南省妇产科医院)承担着海南省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职能和任务。7月17日,复旦上医博医团和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座谈会在海南省儿童医院举行,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医疗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座谈交流。“希望双方达成深度合作,进一步创新举措,实实在在地造福海南妇女儿童。”杨伟国在座谈会上说。会后,博医团一行人还参观了海南省妇幼保健院(长北路院区)/海南省妇产科医院,详细了解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情况。

7月17日至18日,博医团先后在海南省儿童医院和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卫生院进行义诊活动。

许多家长和孩子早早集聚在义诊现场,博医团队员们耐心倾听家长们的病情描述、认真翻阅病历及检查报告,并做出详细的分析意见,尽力为每一位前来咨询的群众解答疑惑、提供优质专业的医疗服务。

自2018年起,儿科医院便承担起海南省儿童医院的医疗指导工作,通过品牌平移、管理平移和技术平移等全方位的支持与合作,显著提升了海南省儿科医疗水平,为海南儿童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大病不出岛”的防线。

在海口市西秀镇卫生院,一位患儿家属拿着近百页的病历找到博医团领队、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血液肿瘤专家翟晓文。“昨天去海南省儿童医院没有赶上义诊,听说今天你们来这里,我们一早就来等了。”患儿家属说。

孩子罹患罕见的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这是一种复杂性罕见病。患儿需要接受近一年的化疗,必要时还可以接受移植。通过一段时间的化疗,孩子的病情得以控制,甚至一度好转到正常水平,家属想停止治疗,却遭到了当地医生的反对。

“医生说得对,不可以停。”翟晓文以专业而坚定的态度告诫家属,“不仅不可以停,还要提前做好移植准备工作。这个疾病险恶,你们一定要配合好医生。”当家属提出要去上海治疗时,翟晓文又耐心地解释,“这里的血液科就是我们医院建设的,也代表了复旦儿科的水平,你在这里接受的治疗和上海是完全一样的!”

事实上,很多家长带孩子来找上海专家前,在当地医院已经有了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但上海专家的一句“就这样治疗没问题”,让很多家长吃了定心丸。

深入村户 送医上门

医疗志愿服务活动中,博医团深入村户,送医上门。在海口市西秀镇长德村,队员们先后前往脑瘫患儿、残疾儿童和移植患者家中,深入了解他们的治疗进展和康复情况。他们不仅带去了医术的温暖,还针对患者和家属的日常生活起居,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建议,使村民们倍感关怀。

儿科医院儿外科博士生戴菽阳在深入体验了当地村民的生活实际和健康需求后,深感许多村民因交通不便、经济拮据等原因而面临就医难的困境。与他们的真挚交流,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健康对于个人和家庭的重要意义。他感慨道:“直面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种种挑战,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我将持续深耕学术,磨砺医术,同时加强医德修养,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健康和希望。”

通过当地医生的描述,博医团队员了解到村里有几个患儿情况比较复杂,在村民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村卫生室和村民家中,为几个患儿现场会诊。

6岁的甜甜(化名)因婴儿痉挛征、脑瘫导致发育受损和倒退,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由于婴儿痉挛征是难治性癫痫、预后较差,家属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案但后续疗效不佳,反复多次之后患儿家属已经没有信心就医。在甜甜家里,儿科医院新生儿外科主任沈淳、儿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沈茜以及儿科医院神经内科博士生李苹仔细评估了甜甜的病情,和妈妈讨论了甜甜的就医和诊疗过程。因为甜甜的癫痫仍然控制不佳,经过综合分析,队员们建议家长可以考虑新的手术治疗方法缓解病情,以提高家庭和个人的生活质量。李苹说:“这是我第一次直观感受到癫痫这个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生活甚至生存所造成的巨大影响。让我深深意识到作为神经内科博士生,对难治性癫痫研究的巨大责任感。”

正值酷暑三伏,海口的气温在午后飙升到35度,在大效村的乡间小路上,师生们的背影在汗水中显得格外坚毅。他们遇到了一对听力健全但无法言语的兄弟,一个7岁,一个5岁。在队员们为其明确了治疗方案后,他们乐呵呵地把师生们一路护送到村口,此情此景让所有人的内心都充满了感动。除了进一步的治疗计划,队员们还建议家属和当地乡镇工作人员考虑教授孩子手语、联系特殊学校等,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在走访大效村的一户肾移植家庭时,沈茜对移植患者的术后生活管理做了相应的指导,并鼓励患者做好康复管理,争取高质量新生活。

“尽管现在医疗条件逐渐完善,但还是有部分患者无法就医或者无法改变疾病带来的困境。”儿科医院儿外科博士生顾瑶瑶说:“我们的送医下乡可以为这几位患者解决一定的问题,但他们后续的就医还需要乡镇医疗机构与村委会的持续跟进。尽管我们能做的事情十分有限,但我也希望这些微小的工作能够切实给他们带来帮助。”

此行中,沈淳看到学生们的出色表现,不禁为他们的成长点赞。“医学人才的职责不仅是追求学术进步和职业发展,更要承担起服务社会和人民健康的重任。下乡服务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基层医疗的艰辛和需求,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通过为基层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他们能体会到职业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激发他们为医学事业贡献力量的热情和动力。”沈淳说。

数日来,队员们不断听到有当地医护和居民问:“你们什么时候再来?”面他们对医护的尊重信任和热切期盼,妇产科医院妇科博士生陆佳静深深动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会时时提醒自己不忘学医初心。希望未来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可以下沉基层、更多的青年医生可以加入到志愿服务中去。”儿科医院儿外科学博士生解鲁璐也表示,希望未来通过互联网技术推动远程会诊和远程病理诊断等现代医疗手段的发展,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更多偏远地区的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携手共建 教学相长

除了义诊和送医下乡之外,博医团一行还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公开课等教学活动,深入浅出地传授医学知识,与当地医疗团队和医学生们展开了深度的交流与学习。

7月17日下午,博医团和海南省妇儿中心联合开展了专家学术论坛。沈淳教授详细解读《常见胎儿结构畸形产前咨询儿外科专家共识》,通过多例临床案例,剖析胎儿产前咨询及结构畸形产后手术要点及重要事项。沈茜教授以《儿童夜遗尿诊治进展》为主题展开报告,与当地医生就儿童夜遗尿诊治进行讨论交流,拓展当地医生对儿童常见病诊治的思路。

7月19日,沈淳教授带领儿外科博士生志愿者在海南省儿童医院普外科开展教学查房,院方组织普外科住院医师、各科教学秘书、实习生及本科生共同参与。本次教学查房选择了典型的“胆总管囊肿术后患者”病例,管床医生结合病人的情况,汇报病史,并进行了身体格检查和专科查体。随后,沈淳针对这些检查进行细致的指正和说明,示范如何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

在互动讨论环节,沈淳围绕胆总管囊肿的分型、鉴别诊断、病因、病理机制、诊断检查方法、治疗原则、预后及诊疗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现场演示。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沈淳重点讲解了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指征及治疗方法,使青年医生及实习生对该疾病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其他队员也分别前往各学科病房参加查房,同时与当地医生深入探讨复旦上医的诊治理念。队员们在学习地方医院工作经验的同时,积极交流,献计献策,努力帮助当地科室完善诊疗体系。

在海口医院,几位专家还会诊了病情较为复杂的患儿,帮助当地医生提升疑难病例的处理能力。在新生儿科,沈淳教授受邀为一名胃破裂术后的新生儿做术后护理指导,他详细询问患儿病情后,给出了专业的指导意见,让当地医生和患儿父母的悬着心安定下来。沈茜教授会诊了一名难治性肾病患儿,孩子的父母激动地说:“孩子做了很多检查了,再看不好我就去广州了,还好你们来了!”

7月19日,博医团一行来到海南省妇产科医院,为海南医学院儿科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及医院医生进行学术报告。博士生队员们根据地方医院需求,结合个人专业特长,设计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临床和学术课程,并在讲座后与当地医学生就“如何平衡临床实习与考研备考”、“儿科医学生的职业规划”、“医学生如何看待年龄焦虑与学历焦虑”等问题进行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7月20日,博医团与海南省儿童医院联学共建,一同前往海南省规划展览馆、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海瑞文化公园等地参观学习。通过为期一周的服务和交流活动,复旦上医博医团与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的医生和研究生深入交流,建立了深厚友谊。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双方将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办更多学术论坛和临床病例研讨会,分享临床工作、学术研究和志愿服务的经验方法,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而共同努力。

我是1998年毕业于上医,深感荣幸能够参加今年的博医团。在义诊中,我接诊了一名难治性肾病患儿,孩子的父母激动地说:“孩子做了很多检查了,再看不好我就去广州了,还好你们来了!”这句话瞬间触动了我内心深处,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为患儿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决心,也深刻感受到了作为医生的崇高使命和无尽荣耀。这次博医团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服务、奉献”的复旦精神,更让我领悟到了“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深远意义。这不仅是一次医疗服务的实践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之旅,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纽带。

——沈茜 儿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

此次是我的第二次博医团之行。2020年,我以博士生志愿者的身份跟随专家重走西迁路,开展义诊、讲座等一系列医疗志愿服务,坚定了我投身博医团志愿服务的决心。4年后,我以研究生辅导员的身份再次出征,带领博士生志愿者将复旦儿科的专业服务送给琼州人民。印象深刻的是,在西秀镇卫生院义诊时,群众早早慕名而来,问诊人群一波接着一波,原定的义诊时间一再被延长,但是没有一名队员抱怨松懈。大家都表示,来一次海南不容易,能多看一个就多看一个。有的队员在吃饭时听到患者前来咨询,放下碗筷就投入工作。当专家志愿者分析复杂病例时,博士生一起听讲讨论、发表意见,都变得更稳重、更踏实了。两次志愿服务,从医学博士到医学生辅导员,我感受自己的成长,也看到博士生的成长和变化。对于我来说,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我将讲好博医团的故事,把复旦上医为人群服务的精神传递下去!

——宋义蒙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研究生辅导员

这次海南之行让我切身体会到了基层医疗的重要性与挑战。当我看到患者脸上的笑容,听到他们真挚的感谢,我更加坚定了为儿童健康服务的信念。同时,我也深感任重道远,还需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不管是三甲还是基层医院,对儿童保健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这从每次义诊的儿保病人之多可窥见一斑。这也说明现在的家长也逐渐提高了健康意识,更加重视保健和预防的重要性。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基层群众,如何培养更多扎根基层的医疗人才,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胡纯纯 儿科医院儿保科主治医师

在博医团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我有幸作为博士生志愿者随暑期医疗志愿服务队伍出征前往海南海口。在为期近四天的服务工作中,每天都十分充实,义诊、学术讲座、送医入户、病例讨论、参观红色基地……在这期间我们与当地医务工作者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我印象最深的是义诊活动,在这过程中不仅帮助了患者,也让我了解到当地的疾病特征,同时也发现自己知识体系的不足,有了继续深入学习的动力与方向。与医务人员的沟通,让我了解了当地的医疗卫生体系,以及医疗环境的差异。深切希望我们此次的志愿活动,无论是专业的学术讲座还是健康知识的惠及,都能助力当地医疗理念和技术的提升。希望自己学有所成后能为助力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

——赵玲 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博士研究生

在本次博医团赴海南义诊活动中,我深刻体验到了基层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与挑战。我们全力分享自身专业知识,直面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问题,对自己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明确的体悟。

在乡镇卫生院的义诊活动中,我们观察到了一对存在语言发育障碍的兄弟。我们坚信,优生优育政策的实施在当前阶段仍具备显著的重要性和广泛的可行性。在走村入户、送医上门的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村民的生活状况和健康需求。他们中的许多人因为交通不便、经济困难等原因,无法及时就医。我们送去了诊疗方案和关爱温暖,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深刻感受到了健康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重要性。

这次海南义诊之行,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医学事业的神圣和崇高。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和医德,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健康和希望。

——戴菽阳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外科博士生

在医院及西秀镇的义诊、送医下乡,使得我能够和这里的前辈、同道们进行交流和学习,我自身也获益颇丰。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当地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信念感,海口老百姓对医护的尊重和信任。参观琼崖一大会址时,我意识到是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应该感悟红色精神、汲取红色力量、延续红色血脉,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时时提醒自己不忘学医初心。衷心希望未来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更多的青年医生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共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陆佳静 妇产科医院妇科博士研究

制图:实习编辑:谢文杰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