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声老师,一世恩情;桃李芬芳,教泽绵长。良师不止在三尺讲台播撒知识,更用言传身教为学生提灯引路,撒下爱与呵护的种子。我国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复旦大学特别推出“我和我的老师”系列策划,邀您欣赏复旦师生间的动人华章!
卫功宏,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和附属肿瘤医院双聘PI,主要研究癌症遗传易感与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以及潜在的临床转化应用。运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与功能基因组学、高通量D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以及基于实验大数据的整合基因组和系统生物学研究策略,解析恶性肿瘤及其它复杂疾病风险位点,发掘驱动变异与基因及功能。
我第一次见到卫老师是在2019年8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当时,卫老师刚从芬兰回国不久,受聘于基础医学院。他约我和另一位新招募的同学在枫林校区东一号楼进行面谈。卫老师背着双肩包,比起教授,看起来更像是一名学生,还亲切地主动与我们握手,打破了初见的紧张气氛。
初次见面,卫老师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他对科研的热情;二是他的爱国情怀。就在不久前,卫老师刚以通讯作者身份分别在Cell和Nature Genetics发表了学术成果,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国二次“创业”。谈及回国发展的初衷,他坦言还是想在自己的国家做点事情。爱国是科学家精神之魂,也是立德之源和立功之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卫老师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刚刚成立实验室,有很多实验方法和实验体系需要建立,卫老师身体力行地带领我们积极摸索实验方法,并且细致入微地与我们讨论实验细节,他坚信细节决定成败。有几件事对于初入科研大门的我影响颇深,在讨论实验结果时,卫老师注意到我们的RT-qPCR原始数据在三个生物学重复之间的误差较大。他耐心而又敏锐地询问了我们的实验步骤,在得知我们未使用电枪进行加样后,立刻安排实验室负责采购的同事购置了电枪,并亲自示范了其正确的使用方法。结果证明,卫老师的判断是正确的,按照他示范的RT-qPCR实验数据误差很小,实验重复性极好。
卫老师主要从事肿瘤表观遗传学的相关研究,因此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实验方法的建立对于我们后续课题的开展至关重要。由于我和另一位同学缺乏相关工作经验,超声后总是得不到理想片段大小的染色质,我们对此也很苦恼。得知此事,卫老师并没有责怪我们,尽管这步操作对他而言是实验室常规的基础实验,他与我们一起耐心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并鼓励我们不要气馁,失败乃成功之母,要允许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给自己时间。在卫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并成功建立了我们自己的ChIP实验体系。
学生们与卫老师合影
卫老师深知生活与科研之间的平衡艺术,从不要求我们机械地不断产出数据。他说:“科研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实验我们还要有生活,状态不好就不要急着做实验,等调整好再开始也不迟。人生就像升级打怪,要慢慢积累经验,最后终将抵达终点。科研也一样,事缓则圆。”卫老师性格随和,但是他对科研的态度却极为严谨,绝不允许半点马虎。他会要求我们做好实验原始记录,并且不定时地查看。此外,我们重要的实验结果要重复3遍以上。他说“做科研最重要的就是脚踏实地,不要图快,欲速则不达。实验要做一个是一个,结果要经得起推敲,这样才能提高实验效率。”卫老师也经常教导我们科学探索永无止境,要勇于创新、敢为人先,要有科学品味,不能总做套路化的研究;科研也需要能坐冷板凳,几十年磨一剑,持之以恒、追求真理。卫老师的言传身教,充分为我们展示了何为科学家精神。
此外,卫老师作为生化系系主任也一直恪尽职守,为我们树立了卓越的榜样。仍记得2022年疫情期间,他主动驻校,始终坚守在生化系的岗位上,吃住在办公室2个多月的时间,却毫无抱怨,其中艰辛可想而知,尽管如此,卫老师仍然心系实验室每一个人,只要得空,便与我们一对一地开展线上交流,给我们做心理疏导并尽心尽力地为我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总之,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卫老师都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是我们可以信赖的师长。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在潜移默化下,卫老师的教诲和榜样我都铭记在心。我也时刻以卫老师为楷模,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他严谨治学的理念、热爱生活的态度和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精神,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科研工作者,为祖国的科学研究贡献我微薄的力量。
学生:董丹丹
【作者简介】董丹丹,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2019级博士生。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分别在The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发表文章,并参与撰写《前列腺癌研究热点与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