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服务人群践初心,奋斗强国启新程。这个暑假,迈入“而立之年”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又一次集结出征。自1994年成立以来,博医团沿承先辈足迹,接力服务30载,坚持前往“老少边穷”地区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大型义诊、送医入户、科普宣教等方式提供医疗志愿服务。
7月4日起,200多名复旦上医及其附属医院的专家志愿者和博士生志愿者组成的10余支医疗志愿服务团队陆续启程。复旦上医将记录他们这“医”路服务人群的足迹,第四站——贵州省黔东南剑河县。
7月8日至13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以下简称“博医团”)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开展医疗卫生志愿服务活动,重走上医“指点江山”医疗队为人群服务之路。贵州线由华山医院牵头组织,华山医院手外科、消化内科、感染科、重症科、神经内科、心内科、皮肤科、普外科等科室多位专家志愿者和博士生志愿者共同参加,为当地1000余名群众提供了医疗服务。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军参加活动。华山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继明担任领队。
共叙山海情深,承沿前辈足迹重走为民服务路
19世纪60年代,上医学子自发组建“指点江山”医疗队,志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义无反顾奔赴黔东南大山深处,扎根黔东南山区剑河县11年。
1968年11月,上海“指点江山”医疗队队员与卫校学生合影
《青春作伴行医山区!年届耄耋的上医校友讲述54年前的故事,奉献还在继续》
https://mp.weixin.qq.com/s/wsl_h_PVsMAJ7yKofvKa8Q
半个世纪以来,复旦上医人始终心系剑河。这个夏天,博医团再次来到剑河,沿着前辈的足迹开展义诊、科普、送医入户等医疗志愿服务活动,重走“指点江山”医疗队为民服务之路,学习老一辈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扬上医“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光荣传统,续写上医与剑河的深厚情缘。
弘扬红色传统,共叙山海情深。7月9日下午,复且上医博医团赴剑河县送医走访调研座谈会在剑河县会议中心举行。博医团全体成员、剑河县有关领导参加座谈会。
袁正宏表示,这是一次难忘的学习之行、感恩之行、续缘之行。复旦上医与剑河的情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博医团要发挥医学专长,学习榜样力量,牢记优良传统,攻坚克难,更好地肩负新时代赋予青年医生的责任和使命,更好地服务群众。
剑河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杨胜朝表示,复旦上医一代代医疗专家们持续接力,情系大山,爱洒剑河,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怀洒遍苗乡侗寨,这种崇高精神真正诠释了医者仁心,剑河县各族人民始终铭记于心。希望与复旦上医加强协作、增进情谊、携手共进。
作为“指点江山”医疗队队员张永信、周剑萍同志的儿子,华山医院手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成钢对于剑河县有着独特的情感。张成钢介绍了父亲张永信、母亲周剑萍和上医的一批老前辈们共同创建“指点江山”医疗队并来到剑河县的初心使命、“指点江山”医疗队在剑河县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及为当地带来的积极改变。他动情地说,“我为医疗队的叔叔阿姨前辈,为我父母在人生征途上,在清水江畔留下深深的脚印而无比的自豪。他们当年经受的艰苦磨炼使得他们的人生出彩。我们作为后辈也应该继续发扬前辈的艰苦奋斗精神,我们一定要把上医的优良传统继续传承下去。”
“我们将汲取剑河这片红色土地的养分,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少一些浮躁和功利,多一些信仰和坚持。我们将踏实地钻研专业知识,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脚踏实地地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博士生焦可馨在交流发言时说。
袁正宏与杨胜朝代表双方互赠纪念品,见证与延续上医与剑河县的深厚情谊。
“想不到现在,他们的后代又回来服务我们老百姓”
南哨镇、太拥镇曾是“指点江山”医疗队队员们挥洒青春和奋斗奉献的地方。博医团走进南哨镇、太拥镇走访、座谈、义诊、送医入户,为剑河县人民医院、剑河县民族中医院等单位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专业指导。
“50多年前,农村缺医少药,上海来的医生不要一分钱救治了我父亲,这份恩情我铭记一辈子。想不到现在,他们的后代又回到这里来服务我们老百姓,真的很感激。”说起往事,年过七旬的吴永兴老人眼里泛起泪光。在南哨镇,博医团成员与当年的赤脚医生及被救治过的患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见面会上,大家回顾了“指点江山”医疗队救治、帮助当地百姓的动人故事。当年接受培训的赤脚医生刘兴贵也是感慨万千,对“指点江山”医疗队队员表达了深厚的情谊,曾获得医疗队帮助的患者也表达了对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
在南哨镇,队员们兵分两路,部分队员先行在卫生院开始义诊,部分专家和博士生到老乡家送医入户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义诊现场。乡亲们听说是上海的医生来义诊,将义诊团队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有坐船赶来的,也有拄着拐杖走来的……只因上海医生的故事和口碑,在这方土地上流传了半个多世纪。
在太拥镇,博医团走访了“指点江山”医疗队第二期卫校培训班学员田应辉。田应辉回忆了在“指点江山”医疗队卫校的学习经历,向博医团成员们讲述了当年医疗队的艰苦工作环境以及医疗队员们的顽强意志。
博医团成员还深入村寨,走访了多位因病行动不便的患者,为老乡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的同时,也为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队员们为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详细询问了他们的病史和日常生活情况,并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健康指导和用药建议。
博医团还为居民们提供了免费的医疗咨询和基础健康检查。队员们为居民们仔细讲解了相关健康注意事项,耐心细致地解答居民们的各种疑问,如疾病的临床症状、可能的治疗措施以及病情的可能预后等。队员们还为需要进一步医疗干预的患者提出诊疗方向和更为精准有效的医疗建议。
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郑建铭感慨道,“我们走在路上,有百姓看到了我们志愿服上的‘复旦上医’的袖标,主动上前热情的和我们打招呼,和我们讲当年医疗队在剑河县工作的往事,表达对医疗队的感激之情。”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大部分时间是在医院里等病人来求医,而‘指点江山’医疗队乃至我们博医团30年的医疗服务是送医,这也是一场爱民、惠民、医民的双向奔赴。如何更好的提高我们医疗服务的质量也是我在此行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华山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丁伟群建议定期开展多学科病例讨论,邀请博医团的专家志愿者和博士生线上参加,帮助当地提高规范化诊治水平。
华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包丽雯还在剑河县公安局开展了一场主题为《保护好警务人员的心血管健康》的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她向警务人员详细介绍了心肌梗塞的预防知识、CPR急救措施,以及急性心梗的识别与应对方法。讲座后,包丽雯为警务人员现场进行了心血管健康检查,并提供了针对性的医疗咨询和建议。
“行万里路,愿用所悟服务于人”
博医团还前往剑河县人民医院和民族中医院,深入相关科室进行门诊、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服务门诊病人300余人次,研讨疑难病例50余次,开展教学查房60余次。队员们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医术赢得当地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欢迎。
在剑河县民族中医院消化科病房查房时,丁伟群发现一位反复呃逆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后发现患者每次呃逆时都同时有胸闷发作,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气分析氧分压低于正常值,D-D二聚体升高,丁伟群立刻抓住了这一异常,请郑建铭和华山医院重症科副主任医师李先涛共同讨论会诊,后认为需排除肺栓塞,建议完善肺动脉CTA检查。7月12日,他们一起再次查看该患者,该患者已完善肺动脉CTA,但是放射科报CTA结果无异常,李先涛反复认真读片后发现却有1处病灶存在肺动脉栓子,请放射科再次阅片确认存在肺动脉栓塞,至此,该患者的诊断形成闭环。
“重症学科是医院建设的重要一环,只有重症学科建设好了,外科有了保障,他们才有信心放开了去做手术”。李先涛先后服务了剑河县人民医院ICU病房的多位病人。在对病人给予指导性的治疗意见后,他对当地的ICU建设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张成钢则在剑河县人民医院接待了一位来自黔南州的特殊患者。这位患者曾通过医疗咨询应用向张成钢提出了关于手术的线上咨询,在得知张医生随博医团正在剑河开展医疗志愿服务后,他驾车长途跋涉300公里赶到剑河县面诊。张成钢对患者进行了详尽的体格检查,考虑到病情的复杂性,还特别邀请了神经内科的专家们共同会诊。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和之前的医疗记录,医生们发现患者之前的诊断存在一些误区,经过仔细的讨论和多方面的评估,专家组最终建议患者不要进行手术,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了判断依据和推荐治疗方案,讨论了患者未来的治疗路径,他还特别强调了定期复查和跟进治疗的重要性,帮助患者能够在正确的医疗指导下,得到最合适的治疗和护理。
华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向阳接待了一名因“腹痛”入院的患者,腹痛主要表现为中上腹部疼痛逐渐转移到脐下,存在压痛,但是不存在反跳痛,腹部CT也提示有阑尾粪石可能。当地医生觉得位置太靠内侧,难以诊断,无从下手。向阳用“足跟着地试验”确定是阑尾内后位阑尾,提出这是一个“不典型急性阑尾炎”,并给予患者后续治疗方案建议。
在剑河县人民医院,博医团专家还进行了讲座交流、临床病例分析,分享了自己临床经验及最新的临床诊疗方式,与当地医生共同探讨具体的临床病例,加深年轻医生在实际医疗工作中的临床思维和诊断处理能力,共同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此外,队员们还开展了面向患者的科普讲座。
“这些宝贵的经历和收获让我在未来更加坚定,用实际行动在临床发挥作用,用责任担当对待病患。”华山医院感染科博士研究生杜青青此次随博医团回到家乡贵州,对自己医学生的身份又有了新的认识。“从医院走回住处的路上,闻着熟悉的晚风味道,眼前仿佛又看到九年前从这出发去上海的那个准大学生立志要有所作为的坚定模样,即使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普通,我想还是会一如既往大步向前走,带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回到这片土地。”
华山医院风湿内科博士研究生周英姿深受触动,立志为改善基层医疗条件、提高诊疗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次贵州行,我看到了基层医院的现况,让我更加坚定了精进学业的决心,不仅要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更要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7月10日下午,博医团来到南哨卫生院旧址、柳川镇镇江村,重温“指点江山”医疗队的感人事迹,学习红军长征过剑河的事迹,聆听“毛主席送毛衣”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医者初心使命。
贵州是我父母“指点江山”医疗队曾经工作过11年的第二故乡,也是我儿时和医疗队队员共同生活过的地方,所以我从小就对贵州有着一份特别深厚的感情。当我一听说今年博医团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我们医院对口剑河县派医疗队就在第一时间向医院报了名。在这短短一周时间里,我除了跟随医疗队送医送药,医院讲课科室查房参加病例讨论和义诊之外,还和学校医院及学生部的领导走访了当年和医疗队一起学习工作过的赤脚医生和曾经救治过的病人。这次重走父母辈医疗队曾经走过的路非常有意义,让我深深体会到他们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无条件无保留全身心地投入为贫困山区人民群众服务,他们的事迹深深铭刻在当地老百姓的心中,老乡们回忆起的一个个小故事也深深感染到我们每一个队员。“指点江山”医疗队尖刀排扎根贵州山区距今已经56年,但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永不过时并且会继续引领我们一批又一批新时代的年轻医疗队成员继承前辈们的事业,将上医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
——张成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副主任医师
有幸在博医团成立30周年之际,随队踏上了黔东南这片土地。得此行,能为博医团尽一份绵力,能为当地百姓送去诊疗服务已是我的荣幸。我们驱车至剑河县太拥镇展么村,我与胡馗校友在寨子里诊察了两位接受了外科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情况;在剑河县城和太拥镇为当地百姓义诊,诊疗高血压患者;与当地医生交流,为一位疑似急性心衰发作的患者提供诊疗建议。遗憾的是,时间太短,真的希望可以再多做一些。
更有幸的是,在此行中我们因“尖刀排”的故事收获了满满的能量。56年前,华山前辈张永信老师与他的同事们来到这片土地,在这里洒下了他们的青春热血。11年里,在生活条件最为艰苦的黔东南地区,前辈们克服困难、想法设法、创造条件为当地百姓送医送药,培训当地“赤脚医生”,留下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份精神依然深深影响着当地一代代人。这段历史和前辈的精神也深深震撼了我。
2003年我进入复旦学习,求学七年,蒙“博学笃志”和“正谊明道”之校训,踏入医学之门。2010年进入华山医院行医,仍在校训指引下,在医学事业上不断修行进步。读“万卷书”,愿用所学服务于人。
2020年随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赴武汉抗疫,2023年随上医教师团至重庆重温上医西迁历史,此次随复旦博医团深入贵州腹地服务患者、收获“尖刀排”精神。“行万里路”,愿用所悟服务于人。
——包丽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此次剑河行,能有机会同博医团的专家老师、博士师姐和同学们重走上医“指点江山”医疗队为人群服务之路,参与义诊、科普宣讲等志愿活动,我深感荣幸且受益匪浅。博医团送医入户那日,车辆行驶在蜿蜒但平坦的公路上,我望着两旁的大山和隐约可见的村寨,联想到先辈们曾艰苦翻越多少座高山,才能穿梭于剑河的村寨为乡亲们治病防病,深刻意识到现今的学习环境和诊疗条件来之不易,前辈的艰苦奋斗精神需要我们传承发扬。义诊咨询及病例讨论等活动中,聆听专家们抽丝剥茧般的分析,我对于成为医生需要综合全面的临床思维有了更深的体悟。作为皮肤科的研究生,非常感谢老师们的信任,让我独立在义诊中同病人沟通交流,发挥专长,将有限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实质的帮助,在实践中成长,之后也将继续努力、精益求精、学以致用,努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孙绽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博士研究生
第一次参加博医团暑期医疗实践,跟着老师前辈们学到了很多临床知识和诊疗思路,也认识了很多可爱的小伙伴,珍藏了很多难忘的剑河回忆。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入户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基层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和挑战。我们见到了“指点江山”医疗队曾经医治过的患者和培训过的赤脚医生,翻阅了他们在煤油灯下钻研业务、制定的《快速针刺疗法》《指点江山卫校课本》等手写课本……这一幕幕都是对燃情岁月的见证,也是对“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最佳诠释。未来我将继续向老师前辈们学习,好好打临床基础,真正将自己所学应用于服务人群。
——焦可馨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学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学生副团长、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