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林:欠发达地区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实践探索

作者:王小林摄影: 视频: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4年6月下发布时间:2024-07-04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把旅游等服务业打造成区域支柱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进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欠发达地区发展未来产业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欠发达地区发展未来产业的潜力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自2013年深圳率先发布未来产业政策,到“十四五”规划正式提出布局未来产业,未来产业的政策总体上呈现“东部向中部”扩散特征,西部鲜有;从未来产业的内容来看,大部分城市将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储能与新能源、芯片等领域规划为未来产业,即重点布局未来制造业,而对未来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关注极少。2024年1月印发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有学者提出,未来产业在重大国计民生领域的交叉融合应用,以大数据和知识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将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以及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未来产业的发展会优先集中于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诊疗、综合和多式联运智能交通、面向未来工厂的生成式设计、未来农业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成式服务等领域。这意味着,西部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尽管在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领域的优势相对不足,但也可能在未来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中找到新赛道。欠发达地区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形成未来产业,其潜力至少有以下两方面。

欠发达地区文化社会资源富集。数字经济时代的未来产业与工业经济时代的未来产业的本质区别之一是工业经济时代以创造新的物质产品为标志,满足用户的物质需求,而数字经济时代的未来产业,既要创造新的物质产品,也要围绕用户情绪需求创造新的体验服务,即未来产业的一部分是以创造用户体验价值为中心,而体验往往是用户的参与与互动,且是一种不断迭代的主观感受。欠发达地区沉淀着大量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等资源。这些文化和社会资源,将成为生成未来产业,特别是生成未来服务业的巨大宝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它涉及口头传统、表演艺术、仪式礼仪、节日庆典、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中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拥有丰富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玛纳斯传统民间文学、麦西热甫、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格萨(斯)尔、侗族大歌、花儿、藏戏、西安鼓乐、中国皮影戏、热贡艺术、中国剪纸、藏医药浴法、羌年等。贵州“村超”中,侗族大歌、蓝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走出了一条非遗变国潮的创新发展之路,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替代性就业,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

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厚。我国欠发达地区主要包括西部地区10个省份的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及“三区三州”。这些地区自然人文景观和生态旅游资源富集,为通过文旅融合产业推动欠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资源基础。根据联合国旅游组织(UNWTO)的定义,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形式,旅客的主要动机是观察和欣赏自然,以及体验自然景观中承载的传统文化。生态旅游强调尽量减少对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的负面影响,为以保护为目的管理自然区域的社区、组织和小农户提供替代就业和收入机会,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对自然和文化资产的保护意识。正是基于生态旅游既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和收入支持的双重作用,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把“旅游扶贫工程”列入精准扶贫十大工程。近年来,我国先后实施了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乡村旅游产品建设工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森林旅游扶贫工程、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宣传工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过程中,我国欠发达地区在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其中,6130个村的旅游基础设施及其周边10公里范围内具备条件的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培育建成了1000家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建成了一批金牌农家乐、A级旅游景区、中国风情小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中国度假乡村、中国精品民宿,为激活生态旅游资源打下了坚实基础。

欠发达地区发展未来产业需进行“三化转型”

未来产业是以大数据和知识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产业,这就要求欠发达地区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培育未来产业,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既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也要进行生态价值转换,这就要求必须进行绿色化转型,文化和旅游融合产业绝不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此外,欠发达地区文化、社会和生态资源要创造性转化,必须源源不断进行文化创意和再创意,即创意化转型。以下分述之。

数字化转型。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和知识成为驱动生产力跃升的关键生产要素,数字化平台成为精准匹配供给与需求的新商业模式和产业组织方式,欠发达地区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转换必然离不开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组织模式。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旅游融合未来产业以经营数据和用户体验为中心,需要打破传统的“景区-游客”这种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的二元关系,构建“景区-游客-信息”三维空间。用户体验可以是在当地景区的亲临体验,也可以是基于内容创作的网络空间的线上体验,这就出现了“跨界”甚至是“无界”的现象,旅游“元宇宙”其实就是“无界”现象。例如,在贵州“村超”2023年决赛中,当地球场只能容纳五万多名观众,然而在互联网平台观看网络直播的用户则达到上亿人次,可谓实现了“跨界”或“无界”。正是在成千上万个自媒体内容创作者和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小红书等平台的助推下,贵州“村超”才实现了火爆出圈。已有研究证实,数字化转型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促进安全,还可以打造新商业模式和新的产业组织模式。可见,欠发达地区要培育未来产业,必须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之路。

绿色化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培育大量生态产品走向市场,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要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欠发达地区打造文旅融合未来产业提供了方向指引。首先,生态环境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找到生态价值转换的途径。其次,生态价值转换要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提供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组织模式,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最后,数字化、智能化、创意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可以培育出跨界融合型未来产业,这种文化创意、文旅融合型未来产业以满足用户体验价值为中心,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以产品或客户为中心的产业形态。因此,欠发达地区绿色化转型要与创意化转型相融合,从而使文旅融合未来产业具有交互性、参与性。贵州“村超”正是将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与非遗文化、民族文化、古村落、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体验等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创意化深度融合,打造出“村超”文化旅游IP,满足了线下线上消费者的精神生活需求,激活了沉淀已久的生态资本、文化和社会资本。可见,绿色化转型创造生态价值,数字化、智能化、创意化转型则可将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

创意化转型。创意化转型的目的是通过创造“符号代码”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艺术价值,从而实现价值增值。“符号代码”通常借助“物质载体”流传,如“蓝染”要借助染料和布料来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符号代码”。蓝染是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蜡缬、绞缬、夹缬等多种手工艺,以及不同民族喜爱的花纹艺术符号。其中,蜡缬是一种发源于秦汉时代的蜡染技艺,流传于苗族聚居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自2023年贵州“村超”火爆全网,就陆续有返乡创客加入榕江县蓝染刺绣。其借助“村超”IP流量,对蓝染传统手工艺进行再创意,开展蓝染培训、技艺体验、民族服饰制作,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家长前来学习体验,不少青年群体回乡创业,既让这项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新生,又为当地民众尤其是妇女创造了替代性就业机会和可观的收入。榕江县共有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侗族大歌”),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省级32项、州级42项、县级163项。榕江作为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具有极其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其依托“村超”核心IP,不断进行文化创意化转型,形成了“村超”+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实现了与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满足了人们的情感和价值消费需求,成为欠发达地区发展未来产业的典范。由此观之,欠发达地区要打造未来产业,需要进行创意化转型,用源源不断的“符号代码”强化文化资本,培育壮大特色优质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的转变。

欠发达地区发展未来产业需培育“三个生态系统”

本节所讨论的重点是,欠发达地区的文化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从而把文化资本、生态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为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具体路径来看,要实现价值转换,需着力打造“三个生态系统”,即创意生态系统、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和公共服务生态系统。

创意生态系统。创意产品基于“符号代码”和“物质载体”而形成,创意产品类似“体验式产品”,且体验来自用户的主观感受和评价。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往往基于用户的参与、互动,及其不断的信息反馈,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欠发达地区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基本上处于一种沉积状态,这种沉积状态要进行价值转换就需要进行二次、再次创意,厚植文化资本和生态资本。这意味着文化和生态创客需要进行内容创作,在原有的文化符号和生态符号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符号代码”。一些文化艺术的热爱者,可能终生追求“艺术至上”,在广大的乡村也不乏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在缺少创客和价值转化的条件下,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依靠财政预算和传承人的情怀得以维系与传承,部分则在历史变迁中逐渐消逝。围绕“符号代码”和“物质载体”,需要培育一批创客群体,推动“符号代码”和“物质载体”的双重变迁,激活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在创新“符号代码”方面,以蓝染为例,可以依托传统手工艺,在艺术符号上创新,在布料上创新,以现代纺织材料丰富蓝染面料,也可以通过时装展演、网络推介等形式对其进行传播载体的创新。由此,创意生态系统就包括了技艺传承人、新媒体制作人、播客、合作社、艺术中心、体验中心、企业等多元主体及其形成的符号创意、载体创意、传播形式创意等,而这种生态系统也可能是跨越乡村、欠发达地区的地理边界,由域内和域外共同构建的一个生态系统,成为“物质世界-人类社会-信息空间”的共同存在,实现文化创意和生态创意产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展。受制于其自然属性,生态产品受到季节更替的影响,保存时间和空间具有变动性。例如,欠发达地区的草原生态旅游业态受气候影响,一般只有1~3个月是旅游旺季。但是,当生态产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之后,则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游客提供更便利、安全和可持续的旅行体验与服务。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欠发达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特别是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土特产”的领域,从经济学属性来看属于“利基市场”(niche market),即高度专业化的细分小市场,其目标客户群体分散,大部分供给主体处于地理空间上的边远地区。在这种条件下,如何低成本、精准进行供给与需求的匹配,营造小市场实现规模化供给的场景,成为能否将这类业态打造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的关键。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使定制化、个性化、小众化服务的高效率“利基市场”成为可能。电子商务生态系统集聚了产品和服务生产者、内容创作者、消费者及评论家等众多主体。其中,评论家类似于油画、宝石、电影的鉴赏家和评论人,其在鉴赏和评价的过程中,实质上是在凝聚社会共识、创造“稀缺性”,从而激发购买者的热情并起到“价格发现”的作用。例如,贵州“村超”自媒体评论人,其实也是内容创作者,其把“村超”与“英超”关联,以非遗表演替代传统的球场啦啦队,通过创造“稀缺性”“独特性”,从而提高“村超”的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如果没有强大的互联网平台创造的新商业模式,也就不可能有“免费”看足球的“村超”商业模式的出现。从这个意义上看,贵州“村超”实质上构建了一种在互联网平台支持下,文化体育创意产业融合的新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是由线上线下、域内域外的足球爱好者、商家、志愿者、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众多群体建构的商业生态系统。其不是由一种简单的产品买卖关系构成的商家-客户二元关系,而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平台公司、小微内容创作公司、非遗创业者等多主体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见,培育欠发达地区的未来产业,关键在于构筑开放包容、融合创新,适合未来产业特征和规律的商业生态系统,构建包括用户体验在内的价值共创系统,只有这样,未来产业才能成为“永恒的活火”。

公共服务生态系统。未来产业下的公共服务有三大基本特征。首先,传统的公共服务由公共服务组织-客户二元关系构成,而未来产业是“物质世界”与“信息空间”高度融合下的新产业和新业态,要求公共服务的设计延伸到“信息空间”。这与公共服务按照行政区划单元由地方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公共服务的逻辑体系不同,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行政边界。其次,未来产业以满足用户体验价值为中心,甚至是以满足用户终身体验价值为中心,这与传统的公共服务设计逻辑完全不同。用户参与下的公共服务用户体验反映了用户参与价值共创的过程,基于用户参与和用户体验的公共服务“过程”必然带来公共服务“结果”的不同,此即信息空间中公共服务设计的新的“过程-结果”范式,其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范式。最后,为满足域内域外、线下线上、实体与虚拟的公共服务需求,“平台”作为一种公共服务的组织模式应运而生,建构了新的公共服务生态系统。在公共服务生态系统中,新的公共服务提供者打破了原有公共服务组织主要是在体制内、组织内、公共服务部门间、上下级政府间配置公共资源的设计逻辑,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志愿者等都可能成为公共服务价值共创者。这对欠发达地区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培育满足未来产业发展规律的公共服务生态系统,欠发达地区才能孵化出创意生态系统和商业生态系统,实现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

用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

发展未来产业需要人才和科技要素支撑,而这正是欠发达地区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东西部联动和对口支援等机制来增加科技创新力量,以创新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心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这为欠发达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指明了方向。

用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干部人才政策。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力量和显著优势。当前,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下建立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广泛的干部人才交流队伍,既包括来自发达地区的前方指挥部(工作部)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干部人才,也包括教师、医生、农业技术人员等公共服务和专业技术人才。对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至少有两支人才队伍对口支援,一支来自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地区,另一支来自中共中央组织部、科学技术部等国家六部委派遣的国家科技特派团。欠发达地区应积极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科技特派团派出机构的沟通交流,共同致力于未来产业所需干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干部人才队伍要助力欠发达地区构建创意生态系统、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和公共服务生态系统。

用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开掘创意资源。文化旅游融合形成未来产业需要培育创意生态系统,而东部发达地区是创意设计人才聚集的地方,欠发达地区具有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两个优势的结合,既可为东部发达地区的创意设计机构和人才提供丰富的创意设计元素,为乡村发展、文旅融合发展以及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应用场景和发展机遇,也可助力欠发达地区激活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2022年全国以IP构建为核心的新文创Top10榜单中,9家位于东部地区,其中,北京6家、深圳1家、杭州1家、上海1家,西部地区只有敦煌1家。因此,欠发达地区要通过打造文创IP培育文旅融合未来产业,用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发展创意文化和资源。当前,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主要集中在农业、工业园区等传统产业,未来应结合未来产业发展,在资源配置等方面作出结构性调整。

用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发展数字技术。根据2022年福布斯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100强名单,中国数字经济企业注册地绝大多数分布在深圳、上海和香港等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数字化转型和建设落后于发达地区,其无论是在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方面都相对缓慢。未来产业将是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科技深度融合的产业,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广泛支持和深度融合应用。要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大范围、广覆盖开展数字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东部地区数字经济优势,与欠发达地区文化和生态旅游业态深度融合,助力西部地区加快培育未来产业。

综上,大力推动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要充分挖掘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创意和生态旅游资源,着力推动创意化、数字化和绿色化“三化转型”,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人才和技术优势,培育创意、电子商务和公共服务“三个生态系统”,助力欠发达地区实现文化社会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实现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多维视角的2020年以后我国相对贫困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原文链接:10.16619/j.cnki.rmltxsqy.2024.12.006

制图:实习编辑:沈家怡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