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而有趣,心怀理想赴远方

作者:章佩林、胡慧中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4-07-02


620日,在正大体育馆,2024届本科毕业生、研究生毕业生分别迎来了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毕业典礼。

见天地、逐真理、寻自我

202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沈维孝送给毕业生们两句话。第一句话,沿着看准的目标前进,勇往直前。他勉励同学们,抵御“热点”领域的诱惑,坚持自己的道路。第二句话,永远不要忽略当下必须要做的事情。“人的精力有限,但只要找到自己热爱并擅长的领域,全力以赴,便已足够。”

电子工程系1999届本科校友赵勇用自己的奋斗经历勉励同学们:无论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希望你们永远天真地相信,纯粹的热爱,“不自量力”的改变世界。

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汤雯絮分享了自己在复旦“见天地、逐真理、寻自我”的历程,不断探索知识边界、亲身体验科学魅力、肆意享受人生的浪漫。“见天地”——通过在课上学习,在3108教室聆听讲座,学习学术“大牛”的研究成果,了解杰出校友成功经历等,让她明白持续学习、不断求索的重要性,学会将人生志趣与社会需求结合,为社会做贡献。“逐真理”——让她能够永葆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不畏艰难寻自我的钻研精神。过去四年,她常因重复多次实验得到完全不同的实验结论而感到挫败,因分析一堆统计数据却得到非显著性结论而失落,但她选择坚持,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之时,成就感和满足感将一切挫折抹去,失败也被赋予宝贵价值。“寻自我”——让她体验到一场心灵深处的探索之旅,也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学会了聆听内心的声音,审视自己的兴趣与热情,更学会了在挑战与困难中坚定自己的信念,塑造独特的个性。因为热爱生物科研,她选择卓博计划,继续在复旦邂逅光华楼的晚霞、光草上的星空。

附属华山医院2019级本科生飞瑞塔在东帝汶的农村地区长大,在其父辈亲属的影响下,来到中国深造。他曾在华山医院做实习生,清楚记得第一次给病人换药时的紧张,记得听到“谢谢医生”时的满足感,记得“国际医生”这个让他倍感亲切的称呼。参加学术学习、文化活动、志愿服务……“这些经历不仅丰富我的视野,也让我更深刻理解医疗工作的重要性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毕业后,他将为东帝汶的健康部门贡献医学力量。

永远追求卓越、向上攀登

202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系谢希德特聘教授龚新高笑着说,“成为博导30年,我培养了几十名硕士、博士,被我的学生戏称为‘年轻的老博导’。”他寄语同学们,“让我们相忘于江湖,而后相会于江湖,相远以迹,相契与心。”

新闻学院校友、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首席主持人何婕每次回母校总是喜欢走在校园里。在这里何婕能感受那种学习研究的氛围与乐趣,而学习和研究,也是她工作多年来一直的工作习惯,复旦是这个习惯养成的出发点。毕业典礼上,如同“知心姐姐”,何婕给学弟学妹们分享心得。

毕业生代表、附属儿科医院博士生戴菽阳前不久荣获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金奖。比赛现场,戴菽阳回答评委问他的三个问题,用了不到5分钟;解答好这三道问题,却不简单,贯穿他在复旦的六年。复旦教会他的一切,让他有了坚定前行的能力、信心和勇气。

关于人生的目标,他的回答是“做一名追求卓越的好医生”。为此,他敢于挑战“无解难题”,深入剖析胆道闭锁的病理生理机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借助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出一系列胆道闭锁的诊断和治疗模型。复旦人的目标不止是解决问题,更是再多做一点、做得更好一点,永远追求卓越,永远向上攀登。研究生学习经历为他带来咬定青山的恒心与毅力,也培养了他在坚定前行的同时,保持人生旨趣、欣赏身边的风景的能力。他坚信,“复旦人一定会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相遇。” 

1325复旦-23-连B.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