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总编在复旦对话产学研代表:如何科学发表工业界研究成果?

作者:汪蒙琪摄影:成钊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4-06-25

6月24日,《自然》系列期刊圆桌会议暨如何科学发表工业界研究成果研讨会在复旦举行。会议由斯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集团和复旦大学共同举办,来自学术界、产业界代表和Nature系列期刊主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工业研究成果的科学发表,促进学术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复旦大学副校长汪源源出席并致辞。

《自然》杂志总编辑玛格达莱娜·斯基珀:让《自然》成为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的全链条出版平台

“如今,大量的研究是在学术机构和高校‘围墙’之外开展的。”《自然》杂志总编辑玛格达莱娜·斯基珀(Magdalena Skipper)说。

今年是《自然》创刊155周年。《自然》已从最初的以自然科学为主的多学科期刊,发展成为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临床研究和工程研究和应用的全学科期刊。随着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如何推动工业研究成果的科学发表,也成为《自然》近年来关注的重点。

“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想法来自产业界,我们希望为所有科研人员服务,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传播到各个领域。”斯基珀表示,产业界对科研的投入呈现日益增长趋势。特别是在中国,产业界对高等教育研究和研发能力的资金投入显著高于其他国家。然而,仅有2%的《自然》作者来自产业界,这与产业界在科研产出中的实际贡献不成比例。

针对这一问题,《自然》杂志曾发表社论,呼吁更多产业科研成果通过同行评议进行发表,“《自然》认为与产业界科学家合作至关重要,以便他们能够提交研究成果进行同行评审和发表,这有助于促进知识共享、研究验证和可重复性。”斯基珀还分享了《自然》近年来与产业界研究人员成功合作的案例,包括谷歌DeepMind的AlphaFold项目等,并表达对优秀产业界研究成果的重视与期待。

对这位杂志总编辑而言,将《自然》打造成为一个全面展示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的全链条出版平台是她职业生涯的目标之一。“我退休前的目标之一,就是将《自然》打造成一个平台,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都能在这里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概念性、理论性重大发现,以及这些发现被应用实施的全过程。”

会上,《自然综述:电气工程》总编辑奥尔加·芭布诺娃(Olga Bubnova)与《自然电子》资深编辑斯图尔特·托马斯(Stuart Thomas)介绍了相关期刊的基本情况,同时分享了各自对工业研究成果的科学发表的思考。

据悉,《自然综述:电气工程》(Nature Reviews Electrical Engineering)于今年1月正式出版。通过发表综述文章,该期刊专注于发表高质量的综述(Reviews)、观点(Perspectives)和评论(Comments),涵盖电气工程和电子学的所有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电力、电子、控制系统、信号处理和电信工程,旨在使读者能够快速把握领域内的最新进展。为全球科学界提供深度分析和全面观点。

作为一份涵盖电子学领域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学术期刊,《自然电子》(Nature Electronics)通过聚焦电子技术的发展,包括新设备、新电路和新系统的研究与创新,探讨这些技术发展可能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反映不同领域的观点看法,提供对塑造该领域的关键问题和关键技术的评论、回顾和分析。

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不同领域的产业界和学界嘉宾代表结合自身领域发展,围绕产业研发与科学出版,探讨了科学出版在促进知识共享、技术发展和行业交流方面的重要性,以及科学出版在知识产权保护、同行评审标准、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和创新可见度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长江存储CEO陈南翔、兆易创新CEO曹堪宇、江阴长电技术顾问梁新夫、紫光展锐CEO任奇伟、澜起科技CEO杨崇和、中芯国际CEO赵海军、蔚来汽车执行副总裁沈峰、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副所长徐科、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欧欣、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蔡海文,以及复旦大学相关部门院系代表出席活动。

《自然》杂志副主编王丽倩:重视论文自身优势,而非仅仅追求热门话题或高引用潜力

6月19日,《自然》杂志副主编王丽倩博士在复旦大学带来题为“Talk: Inside Nature”的报告讲座,为在场师生揭开《自然》杂志神秘面纱。

“没有任何一篇文章是独立存在的,没有任何一个研究领域是不能被联系在一起,所有的东西都是交叉发展、共同进步的。”王丽倩对《自然》系列期刊进行了介绍,回顾了《自然》发表历史上的重要科研成果。

她表示,《自然》是以帮助科学家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提供用于报道和讨论科学研究的平台,确保科学成果能够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宗旨,杂志核心作用是筛选出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进展,提升科学成果的质量和可见度,扩大科学发现的影响力。

在讲座中,王丽倩介绍了《自然》编辑团队架构和同行评议流程,以及《自然》杂志如何寻找具有创新性、可靠性且能引起广泛研究兴趣的高质量研究。她还分享了《自然》杂志评估稿件的全流程,并提供了实用的写作和沟通技巧。

在谈及论文选择标准时,王丽倩强调,《自然》的编辑团队会根据论文自身的优势进行选择,而不是仅仅追求热门话题或高引用潜力。她解释说,编辑部的目标是寻找那些能够实现前人无法实现的研究,即具有直接应用价值和实践影响的科学发现,以及那些能够提供新知识,增进对科学现象的基本理解的重要研究。

“不是写得越长越多越好,Be concise(要简洁明了)。”在写作方法上,她建议作者在撰写时论文时应明确关键信息,避免重复,以清晰直接的方式讲述研究故事。她还提醒作者在修订论文时不要心急,要全面回应审稿意见并保持礼貌。

本次讲座由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校长助理、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彭慧胜院士为王丽倩副主编颁发演讲纪念证书。

制图:实习编辑:严静雯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