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AI大课”12问

作者:赵天润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4-06-18


Q1 复旦为什么要举全校之力打造AI大课?

 

新一代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发展科学智能(包括科学智能和人文社科智能)是复旦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也是学校服务支撑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战略任务。

通过AI大课建设,让复旦成为上海人工智能和国家人工智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服务全市高校和产业垂域需要,支撑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发展和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AI大课成为全校AI创新生态建构的发动机。探索AI+交叉人才培养新模式,构筑科学智能范式变革的教育和人才基座。

让科学智能成为复旦迈向世界顶尖大学的发动机。推进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引领学校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和创新型大学建设,为上海乃至全国人工智能发展作出复旦最基础、最根本的贡献。

复旦的系统设计,体现对这一波AI发展路径的判断——引领垂域创新与紧跟大模型并重,支撑AI赋能千行百业。

 

Q2  AI赋能切入点很多,复旦为什么选了大课,选了学生?

 

复旦的AI切入点不光是课程,除了AI课程体系建设,还有AI科研生态建设。从教学和科研两处发力,打造学校的科学智能范式与生态建设。

青年学生是科学智能时代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真正成功的交叉学科,必然要从跨学科合作,走向跨学科融合,建构出新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范式,培养出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复旦从AI大课入手,让更多年轻人边习得、边运用、边创新,增强对未来的把控力。

 

Q3 能否介绍一下AI大课,它有怎样的体系架构?

 

总的来说,复旦AI大课将打造AI-BEST课程体系。

基于人工智能发展特点及全校“普及圈”“核心圈”“进阶圈”的AIAI+人才培养需求“画像”。本研一体化打造AI通识基础课程(AI-Basic Courses,简称AI-B)、 AI专业核心课程(AI-Essential Courses,简称AI-E)、AI学科进阶课程(AI-Subject Courses,简称AI-S)和AI垂域应用课程(AI-Thematic Courses,简称AI-T)。

AI通识基础课程(AI-B):专注于AI数理基础和编程训练、应用工具训练和场景开发、AI伦理教育的通识核心课程和通识专项课程。面向全校学生,新构AI领域通识核心课程和通识专项课程,并保证课程大通量。

AI专业核心课程(AI-E):聚焦人工智能本学科的核心领域,从底层逻辑出发,系统呈现AI相关学科的基本性、共通性知识体系及核心技术的专业类课程。将构建全校统一的AI专业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为全校构建面向未来的AI专业和AI+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AI学科进阶课程(AI-S):立足文社理工医及交叉学科生长出来的AI+X课程,将AI技术与本学科核心知识相结合,开设有学科特色的AI类课程。同时以课程建设牵引AI+学科交叉融合,构建跨一级学科的进阶课程。

AI垂域应用课程(AI-T):基于各专业领域,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的具体AI应用场景,把课程建设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充分结合。AI-T1(产教融合课)瞄准市场,注重实训实战实践,围绕科学智能融合创新项目和产业问题开发课程、组织教学。AI-T2(科教融汇课)鼓励有垂域研究和应用需求的院系和教师,围绕AI赋能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的各类应用场景和具体问题开发课程。

各序列课程分梯度建设,以学生基础素养和应用能力为依据,结合具体教学和应用场景,区分和衔接课程内容。同时,学校还会配套课程体系,同步推进教材建设。教材出版前以PPT、讲义、大纲等形式,使用课件资料。

 

Q4 代表性课程和老师有哪些?

 

比如,诺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教授将围绕蛋白质结构建模,让同学感受AI如何为科学服务。哲学学院的教授将为同学们讲AI伦理课。

又如,还记得去年在全国第一个推出的开源大模型MOSS吗?大模型设计者邱锡鹏教授将在AI通识课程中,带领同学们深入AI新浪潮前沿。

据悉,全校相当一批各学科国家级人才已经领衔投入AI大课建设,带领青年学生共同探索、开拓科学智能和AI垂域最前沿。

 

Q5 复旦为何能迅速开出100AI课程?

 

近年来,复旦大学在科学智能方面有一定基础。本次AI大课之前,师生们已有一年多的AI4S实践,自发积累了一些课程经验。

本次AI大课,是从自发上课转向系统建课,是从AI4S“有组织科研”向AI+“有组织育人”的深化延伸。学校成立AI课程建设国际战略咨询委员会、校内专家工作体系,对齐斯坦福、卡内基梅隆和麻省理工三所大学,研究国际AI教育基本情况,进行系统设计,形成AI-BEST课程体系。

通过系统集成、全校动员,各院系已被充分动员起来。很多AI领域核心课程,跨学院组建课程建设团队,确定首席专家,集体建课、备课。至少100AI课程在“必须建好”的驱动下,正在紧锣密鼓、只争朝夕筹备,今秋开始将与师生们见面。

 

Q6 如何确保课程的质量?对不合格的课程是否有退出机制?

 

为了确保AI大课的高质量,学校成立AI大课建设团队和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包括战略咨询委员会、课程建设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不断完善AI课程建设和质量控制机制,达不到标准的不再出现在课表中。

战略咨询委员会邀请国内外AI领域顶尖科学家和垂直领域顶尖行业专家组成,就课程设置、课程建设、教育模式等提供战略咨询。

课程建设委员会按AI-BEST课程体系,分别组建AI-BAI-EAI-SAI-T1AI-T2五个课程建设工作组,负责课程整体设计、建课力量动员及建课过程指导。

教学指导委员会由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力量,负责全校AI课程从遴选开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评估。

 

Q7 复旦有那么多教AI大课的老师吗?100门课师资从何而来?

 

师资上,充分做到全校统筹动员,全力保障课程建设需要。

例如,AI-E序列课程,首期已动员64位老师,由计算机学院牵头,信息学院、大数据学院、大数据研究院、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智能医学研究院和新成立的四个新工科创新学院等共同参与,涉及全校10多个院系和研究院。

同时,引入海外校外资源,以暑期学校、短期强化课程等方式,聘请海内外优秀科学家和企业卓越工程师担任课程首席专家,组成优质课程教学团队,将最前沿的学术和产业成果纳入课程,打造具有前沿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国际一流课程。

此外,养用结合,培养助教队伍和后备师资,打造一支有规模有能力的博士生助教队伍。

AI大课涉及教学范式的变革,学校将汇聚AI科学家、学科领域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共同协作来完成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以学习为中心,鼓励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共创课程内容,构建知识讲授、能力习得和实践应用深度融合互动的AI课堂。

 

Q8 四个体系的课程分别适合什么样的学生选修?如果对AI零基础,能跟上吗?对别的院系的AI课程感兴趣,可以跨专业选修吗?

 

AI-B课程,面向全校本研学生,进复旦的学生哪怕AI零基础,也能听得懂、跟得上,课前不用特别准备。

AI-E课程,重点打造人工智能领域专业课,面向修读AI学位的同学,培养AI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修读这部分课程,需要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基础。

AI-S课程,是各学科生长出来的与AI相关的知识体系。X+AI,充分体现复旦AI赋能科研创新范式变革的特点。适合各学科各专业中主动适应学科交叉融合的同学。

AI-T课程,是垂域应用,沉浸在产业和科研的AI应用场景之中,直接面对产业和科研问题,拓展AI应用的前景。所以分成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两个子序列,适合有志于在AI垂直领域开拓的老师和学生。

AI-BEST课程覆盖学生学习成长的各种需求。根据不同的修读路径,这些AI课程可以通过不同组合,充分赋能同学们的发展。不过AI虽好,也别贪多,真正“啃下来”学好并不容易。

 

Q9 一名高考生,无论报什么专业,来复旦是否就能来上AI课程?

 

愿所有的高三学生们稳定发挥,考出好成绩,欢迎优秀学生报考复旦大学。

今年秋季入学的你,将正好赶上复旦AI大课的全面展开。无论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来复旦,除了上填报专业的课程外,都将有机会与AI亲密接触。有余力的优秀同学,还会有额外惊喜待揭晓。

 

Q10 对已经在校的学生来说,下个学期是否就能上这些课?学习AI有什么好处?

 

是的,AI课程将面向复旦大学的全体学生开放,尽快渗透到每一个学科、每一个专业。从2024级开始,每个学位项目的修读方案都将明确AI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要求。

AI-BEST课程整体设计为进阶式,充分考虑文社理工医各类学生的专业背景差异和成长成才需求,面向现实、面向行业需求、面向未来。帮助学生不仅具备AI基本概念和知识,还能将AI能力融入到专业研究中,从加强AI素养到提升AI能力,主动适应正在到来的科学智能时代。

 

Q11 在未来5-10年,将有多少行业和AI相关?修读AI大课,对就业和发展有帮助吗?

 

AI赋能千行百业。麦肯锡“2022全球AI调查”显示,全球领先国家AI使用率已经达到60%左右,而中国目前的AI使用率仅为41%。更重要的是,仅有9%的中国企业可借助AI实现10%以上的收入增长,而领先国家有19%的公司能实现增长。

虽然很难预测未来究竟有多少行业与AI相关,但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复旦致力于AI赋能同学们的未来。掌握AI,将增强同学们把握未来、制胜未来的能力,引领同学们更好成长成才。

 

Q12 在“强国之路”思政大课的建设中,复旦引入社会资源开门办课,给师生留下深刻印象。AI大课将运用好哪些社会资源来助力课程建设?

 

开门办学,将主要体现在AI-T课程中,这一序列的课程承载AI教学模式改革的理想,具有鲜明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特征。

产教融合课瞄准市场,注重实训实战实践,围绕科学智能融合创新项目和产业实际问题开发课程、组织教学。这类课程由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牵头,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开门办课。科教融汇课鼓励有垂域研究和应用需求的院系、教师,围绕AI赋能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的各类应用场景和具体问题开发课程。

同学们将走出校园,走进产业行业一线,在生动的场景中,感受AI在垂域的应用。

目前,上海正在抓紧推进AI垂直领域产业发展,对交叉人才需求将大幅上升。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微专业(学程)今年秋季学期不仅面向全校开放,根据课程容量,还将以跨校选修方式向上海高校开放,完成修读的学员将获得复旦大学AI+微专业(学程)证书。

复旦不仅将引入社会资源开门办课,建好AI课程体系,也将让优质课程资源辐射社会,为AI赋能上海千行百业贡献力量。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