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第一个复旦”建设,落实学校《2035全球开放合作行动方案》,5月13日,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主任、大气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桂华带队访问了世界气象组织,就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国际大科学计划、国际暑期学校等合作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复旦大学IRDR国际卓越中心执行主任汤绪及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公共卫生学院的五位青年教师随团出访
访问团到访世界气象组织(WMO)位于日内瓦的秘书处总部。WMO副秘书长Ko Barrat会见了访问团并对访问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Ko表示,这是她4月份上任以来接待的首个中国访问团,对这次开展的双边交流取得的成果和达成的共识表示祝贺。她很高兴看到中国高校积极主动地参与WMO的各项研究与教育培训工作并发挥重要作用。她说,WMO正在大力推进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行动(Early warning for All),以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更加频繁与极端的灾害性天气。复旦大学作为中国杰出的综合性大学的代表,很高兴看到复旦大学在相关方面的努力并期待复旦继续做出更大贡献。
交流与座谈环节由WMO全球大气监测计划(GAW)的新任负责人Paolo Laj 教授主持,WMO体系下的全球大气监测计划(GAW)、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世界气象研究计划(WWRP),全球温室气体监测计划(G3W)的相关负责人及高级官员共计十余人参会。空气质量监测、分析与预测(MAP-AQ)国际计划的联合主席Guy Brasseur线上参会。
座谈期间,WMO方面向访问团详细介绍了GAW、WCRP、WWRP和G3W四大计划的设立背景、使命、行动计划、全球部署以及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在强化能力建设方面做出的调整与新的举措。相关介绍大大加强了复旦大学对WMO在大气监测、气候、天气等领域全球布局与愿景的了解,并学习了国际组织在全球推进大科学计划过程的顶层设计、组织实施和统筹协调等方面的经验和具体做法。
访问团也向WMO介绍了复旦大学的情况。王桂华介绍了复旦大学及相关院系的基本情况,汤绪报告了复旦大学IRDR国际卓越中心及MAP-AQ亚洲区域办公室的整体情况、亮点活动及最新的跨学科科研成果。随团教师王桂华、袁嘉灿、王晓妍、张宏亮、刘聪、欧阳慧灵依次介绍了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台风和海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极端热浪的模拟及健康影响、大气污染模拟与分析、气候变化下大气污染的变化、气候变化背景下空气污染的健康风险、复旦大学气候变化及其风险国际暑期学校的筹备情况。WMO的参会专家对老师们介绍的各项工作表现出浓厚兴趣,详细询问了相关的研究的细节,充分肯定了复旦大学的科研水平及学科交叉工作,并感谢复旦大学在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在世界气象组织优先考虑的领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期待在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领域与复旦大学开展更深入的工作,如邀请复旦大学专家参加相关的工作组讨论、参与相关报告的起草与编制等。GAW、WCRP、WWRP和G3W四大计划的负责人均对复旦大学提出的为期十年的气候变化及其风险国际暑期学校旗舰项目(2024-2033)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双方进一步以合作共建气候变化及其风险国际暑期学校旗舰项目为基础,围绕国际合作、科学研究、能力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达成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MoU)的意向性方案。
据悉,世界气象组织(WMO)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是联合国系统关于天气、气候、水的权威组织。复旦大学与WMO有着长期的合作,在WMO和中国气象局的支持下,MAP-AQ国际计划于2019年在复旦大学设立了首个区域办公室,即MAP-AQ亚洲区域办公室。2023年10月,复旦大学联合WMO、MAP-AQ和灾害风险研究国际计划(IRDR)联合召开了首届化学天气与化学气候国际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出访大大加强了复旦大学对WMO及其下属相关计划的了解,也增进了WMO对复旦大学在相关研究领域及青年人才等方面的了解,这次出访为促进复旦大学与WMO在能力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出访团的成员均为复旦大学IRDR国际卓越中心(下文简称“中心”)的成员。中心成立于2021年,是IRDR在中国大陆的首个及唯一一个卓越中心,由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牵头,公共卫生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数据学院、发展研究院等院系联合发起,重点开展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大气成分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多风险大数据建模和互联分析技术以及低碳路径健康效应评估、复杂系统风险及其治理和决策咨询等方面的研究,是复旦大学着力打造的重要国际合作平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