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上医举办“医文融合”论坛共筑健康谱新篇 ​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医学规划与“双一流”办发布时间:2024-06-01

为切实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更加广泛深入地推进医学学科内部及医科与理工文社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协同发展,服务学校“双一流”和“第一个复旦”建设,作为119周年校庆月主题活动之一,5月31日下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学科交叉融合系列论坛之“医文融合”论坛在枫林校区明道楼一楼报告厅举行。

本次论坛是继基础-临床交叉融合与转化论坛、医工结合论坛、医理结合论坛后,该系列推出的第四场论坛活动,实现学科全覆盖,来自医科各院所平台、附属医院及历史学系、哲学学院、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等人文社会学科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就医文融合发展需求、挑战与路径进行交流切磋和深入探讨。复旦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上海医学院原院长桂永浩,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领导朱同玉、徐军、胡华忠出席论坛。

“生命科学探奥秘,人文关怀显温情,交流思想促进步,共筑健康谱新篇。”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教授总结了医文融合论坛等学科交叉融合系列论坛举办的重要意义。他强调,医学既是生命科学,更是人文科学,复旦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在医学教育迎来第四次革命这一重要历史关头,医学与文、社、理、工学科要更加密切地交叉融合、协同发展。与国际顶尖医学院校相比,国内高校需要更加强化医学人文教育。本次论坛为复旦的医学教育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希望通过学科交叉融合系列论坛搭建的平台,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办学优势,推进医文融合发展。

论坛由上海医学院学科规划与“双一流”建设办公室,校文科科研处、“双一流”建设办公室联合主办。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教授作开场致辞,医学规划与“双一流”办主任吴骅教授主持论坛。

医文融合 共筑健康谱新篇

儿科医院院长、教授王艺以“医文融合,助力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高质量发展”为题展开报告。“将医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和实践方式”是她对医文融合这一概念作出的理解与界定。她立足医院的历史根基与文化血脉传承,从医文融合助力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科研提升、政策转化、社会公益五个方面全方位展示了儿科医院推进“医文融合”的积极探索与实践,通过医学伦理、人文课程体系建设、社会实践开展、科技创新、社会资政服务等典型生动的案例,多维度阐明了医文融合对推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建设的重大意义。她希望医科和文科能够更多地携手耕耘,一起为儿童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努力,为复旦上医的融合发展做出好的示范。

历史学系教授高晞以“医文融合的创新实践-以《复旦上医西迁口述史》学术活动为例”为题展开报告。她从医学与历史学的交汇点出发,详细地介绍了合作团队多年来在开展教学及研究医文融合实践方面的积极尝试和成果展示,其中医学院和历史学系合力完成的《弦歌不辍:复旦上医西迁实录》项目正是医文融合的重要实践典范。她指出,历史学方法论与医学知识、科学精神相互融会贯通,医学思维、公共卫生方法和医院管理学对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反哺作用。她希望通过强化合作的合理性、有效性与可持续性,加速从医学人文到医文融合的转向。

法学院教授杜仪方以“公共卫生法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法律制度建设”展开报告,聚焦公共卫生法、医药卫生法领域,从交叉合作的缘起、构建合作关系的路径和模式、重大前沿医文融合科学命题的思考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分享。她指出,从事医药卫生法律交叉研究,构建合作关系的路径和模式十分重要,要注重从三个层面进行推动:一是在法学界内与卫生法领域的合作;二是在校内与医学相关领域的合作;三是与实践领域如卫健委、医保局等行政单位的合作。“既要去解决实践问题,又要去寻求背后的事理和法理”,她呼吁医学界、药学界和法学界之间进行双向奔赴,凝聚合力,对医药卫生法的基础理论问题加以深入研究。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叶超以“地理学、医学与公共卫生治理的交叉融合之道”展开报告。从19世纪中期英国霍乱疫情暴发源头的确认和全球登革热发生发展与地理的关系研究中切入,他阐述了地理、医学与公共卫生治理之间的紧密关联。他表示,在“健康中国”战略以及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和非传染病发病率上升、社会心理疾病高发等现实背景下,公共卫生治理问题的探索与解决,亟需地理学、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打破界限,进行多学科交叉与多尺度融合。他总结提出了学科交融之道的四大导向:问题导向、价值导向、目标导向和方法导向,“医文融合既要凸显医学的人文关怀和人文价值,又要筛选提炼关键科学问题,组建强有力合作团队,吸纳借鉴多学科研究方法和思路。”

“课虚无以责有”,营养研究院院长、教授高翔分享了自己对科研艺术的看法。他指出,科研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创造过程。“课虚无以责有”强调科研创新的核心价值,“叩寂寞而求音”则隐喻科研工作者要有坐“冷板凳”的定力,两者共同构成了科研的深邃内涵。他将科研工作比作“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认为创新性科研应当具有一针见血、直接明了的特质,但同时又不失细腻与美感。他表示,诗书能怡情养性,希望科研同行通过寄情于诗书,更好地在科研的“寂寞”之路上坚定前行。

融合创新 医学人文教育再提升

圆桌论坛(从左至右依次:陈勤奋、高虹、季庆英、桂永浩、汪玲、孙向晨、赵缨)

陈勤奋

 高虹

季庆英

桂永浩

汪玲

孙向晨

赵缨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有哪些新路径、新举措?在桂永浩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季庆英,上海医学院二级教授、克卿书院院长汪玲,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哲学学院教授孙向晨,中山医院主任医师高虹,华山医院副教授陈勤奋,护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赵缨展开了精彩的交流讨论。

“医学人文教育能够把作为身体的人,重新拉回整全的人。”孙向晨指出医学与哲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医学相关的伦理问题正在对传统的人类生存基本结构形成冲击,医学和人文很难分离、也不能分离。他提议,要发挥复旦在推进医学人文教育上的巨大优势,在医学院建设人文社科中心,通过平台建制化,引领促进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

“学院是爸爸、书院就是妈妈。”汪玲指出,相较于学院,书院在育人上具有更加浓厚的人文气息。近年来,克卿书院不仅通过举办正谊论坛、克卿峰会、明道讲堂等系列活动,邀请了多位院士和中青年杰出专家为医学生们讲授医学的传承、上医的传承、人文精神的传承、科学研究和临床诊疗工作中医学与人文结合等,形成了书院人文教育的特色品牌,还通过发挥学生自管会的作用,积极支持学生组织开展医学人文书籍阅读等活动,覆盖面广,效果显著。

季庆英表示,社会工作、人文关怀在医患关系的优化和就医体验的提升上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交大医学院儿童医学中心在全国最早建立了医务社会工作部门,率先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践。目前,针对临终患儿的“儿童舒缓疗护”、关注儿童意外伤害的“儿童安全周”、倡导亲子伴读的“魔法书屋”、聚焦儿童游戏治疗的“快乐医者”等一系列人文品牌项目已日渐成熟。秉承“修人文以润术、练良医以泽众”核心理念,季庆英领衔的团队还开设了儿科学、全科医学等相关的人文课程。

“医生与病患之间需要心灵沟通,了解病人及其家人的想法对医生很重要,医学人文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陈勤奋表示,在她工作成长的华山医院,人文属性非常明显丰富。对临床工作者而言,不要害怕病人的抱怨,病人不满意的痛点正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难题,要把“推动医学向前发展、减轻病人痛苦”的理念始终萦绕在身手心上,致力于思考与推行更深层次的诊断和治疗。

高虹科普了“叙事医学”这一医学人文实践交叉领域,高虹表示,作为一门医学人文实践课程,叙事医学的开设非常需要跨学科交叉团队的支持,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途径,与人文社会学科老师建立与开展合作。

 “除了书本以外,应该在校园和医院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赵缨指出,医学生不缺信仰,缺的是职业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塑造。她表示,护理学是一个可以跟所有学科交叉合作的学科,期待学校通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护理学和其他学科真正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医学难题。

桂永浩表示,医学教育的第四次革命已经来临,一是最新科技对整个医学教育的冲击、二是向全生命周期,健康全过程、全覆盖医疗照护模式的改变、三是跨学科融合交流,多学科的新医科模式的改革与推进。“医学是科学,同时也是人学,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是第四次医学教育革命的一个必然要求。” 桂永浩希望,面向未来的医学教育,复旦上医要在课程设计、医学教育模式、师资队伍理念更新与能力提升等各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改革。在医学人文教育的提升上走在前列。

双向奔赴 从“握手”到“牵手”

在“牵手”案例分享环节,中山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纪元、脑科学转化研究院研究员李博分别以“医工交叉为下一代病理学助力”、“光学成像-生物医学的交叉合作经验分享”为题,介绍了各自在需求征集发布工作的助力下,与校内跨学科科研团队从“握手”到“牵手”,成功建立校内合作,实质性推进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实战经验和心得体会。

纪元在分享之余对加强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医文理工融合发展深度医学提出了期盼,李博则希望借助跨学科交叉合作,以科学问题为导向,从全新角度推动研发,不断寻求新的科学发现,开发更有价值和前瞻性的技术。

学科交叉融合系列论坛的举办帮助复旦上医科学家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跨学科交流合作得以建立推进,有望结出硕果。

与学科交叉融合系列论坛的举办并行,到本次论坛,上海医学院学科规划与“双一流”建设办公室共征集发布了四批校内跨学科交叉合作意向需求,本次论坛现场派发了第四批需求汇编手册,系首次与学校发展规划处联合征集发布。

在数字病理图像智能诊断领域,基础医学院王满宁课题组希望和理工院系及附属医院合作开展分析方法研究和临床研究,为提升临床诊断能力提供新技术。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竺向佳课题组就共同开展高度近视白内障发病机制和并发症防治研究向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团队抛出橄榄枝。化学系贾振华课题组希望聚焦“抗体偶联药物的开发及应用”,与医学院药理学、病理学、药物临床研究领域的老师进行合作。中文系陈忠敏课题组从事言语与听力康复学、实验语音学、神经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期望与附属医院神经内外科、康复科,以及听力、嗓音领域相关专家“牵手”合作,组成跨学科团队……40条由医科发起,34条由非医科面向医科发起的的跨学科交叉合作意向需求汇编成册,后续还将以电子版的形式在全校一线教研人员范围内发布。

“前3批征集,共计征求合作意向需求228条、涵盖24个医科单位。对前两批的回访发现,在需求发布后半年到一年内,成功建立联系的占49%,联系后已进入合作探讨的占42%,已达成实质性合作的占28%。 ”吴骅在主持时提及的这一连串令人振奋的数字,充分展示了以医科为基点推进校内跨学科交叉合作的蓬勃需求与活力,这也正是需求征集发布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

与会嘉宾合影

制图:实习编辑:王雪婷责任编辑:李雪娇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