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复旦上医科研团队取得了多项突破。敲黑板!一起看看2024年5月的科研成果吧。以下成果据学校、上海医学院官网等整理。
邢清和团队揭示脑瘫患儿的遗传学特征和遗传检测重要性
2024年5月1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邢清和教授团队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朱长连教授团队合作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以研究长文形式发表题为“Exome-sequencing reveals genetic heterogeneity and clinically actionable findings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地揭示了中国人群脑瘫患者的遗传学特征,完善了脑瘫相关基因谱和突变谱,为脑瘫的基因诊断、个体化治疗、生育咨询和相关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也为开展脑瘫的早诊断、早干预或新生儿筛查创造了条件。
论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4-02912-z
周尚林团队揭示神经调制突触短时可塑性以控制感觉运动功能时空尺度的计算机制
2024年5月3日,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周尚林团队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题为“Unified control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 of sensorimotor behavior through neuromodulation of short-term synaptic plasticity”的成果。通过神经网络建模提出神经调制STP可以作为一种统一的生物可实现的机制调控感觉运动功能的时间及空间尺度。
论文地址:https://www.science.org/doi/full/10.1126/sciadv.adk7257
樊嘉/高强与合作者揭示B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早期滤泡外应答
2024年5月3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和高强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张晓明研究员、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郭国骥教授合作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 blueprint for tumor-infiltrating B cells across human cancers”的研究论文。结合单细胞转录组、 B细胞受体免疫组库和表观基因组的多组学数据,该研究系统性地刻画了肿瘤浸润性B细胞的异质性、动态分化和表观调控机制。创新地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中广泛存在的EF应答的癌种偏好性、空间定位特征、临床意义及潜在的诱导调控机制。
论文地址: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j4857
邵黎明课题组揭示中国创新药在美国的临床研发进展
2024年5月8日,复旦大学药学院邵黎明教授团队的研究文章《中国创新药在美国的临床研发进展》(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novative drugs in the USA)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上发表。文章通过分析2007-2023年中国创新药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的情况,展示了近17年来中国正在加快从制药大国迈向制药强国,中国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和推动创新药发展的努力进入收获期。
论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73-024-00079-3
王颖团队在社区老人认知功能干预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2024年5月13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颖教授团队在中国社区老人的认知功能干预研究领域,以“Effects of a multicomponent intervention with cognitive training and lifestyle guidance for older adults at risk of dementi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为题发表于心理学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本研究是我国首个针对有痴呆风险的社区老人的联合助记策略训练与生活方式干预的多组分干预研究。该干预方案能有效改善具有痴呆风险老人的认知功能,显示出在社区进一步推广的潜力。
论文地址:https://www.psychiatrist.com/jcp/multicomponent-intervention-older-adults-at-risk-dementia/
余宏杰团队在麻疹母传/疫苗诱导免疫应答机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4年5月13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团队在麻疹母传和疫苗诱导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以“Dynamics of measles immunity from birth and following vaccination”为题,以原创性研究(Article)的形式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研究结果表明,儿童麻疹特异性抗体水平存在较大的个体异质性,是预存免疫水平、分娩方式和性别等多因素共同驱动所致。以上麻疹母传和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具体机制,可为未来我国在加速麻疹消除进程、应对麻疹疫情暴发过程中制定或调整相应常规和强化免疫策略提供直接科学证据。
论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4-024-01694-x
邵志成团队开发人多种神经类器官/脑组织冻存新技术
2024年5月13日,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邵志成研究员团队在Cell Reports Methods杂志发表了题为“Effective cryopreservation of human brain tissue and neural organoid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被称为MEDY的全新脑类器官冷冻保存新技术,该技术在冷冻过程中能够保留脑类器官的复杂结构和功能活性,保留人脑组织的病理特征。MEDY将能够大规模、可靠地存储各种神经类器官和脑组织,促进多种神经类器官在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药物筛选中的广泛应用,有望将来对实现完整人脑的冷冻保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论文地址: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methods/fulltext/S2667-2375(24)00121-8
徐建青/张晓燕/张仁芳团队合作开发治疗HIV-1感染的新策略
2024年5月14日,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复旦大学徐建青,复旦大学张晓燕、张仁芳,空军军医大学孙永涛,广西中医药大学冷静共同通讯在Cell Discovery发表题为“Efficacy and safety of novel multifunctional M10 CAR-T cells in HIV-1-infected patients: a phase I, multicenter, single-arm, open-label study”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了新开发的HIV-1 CAR-T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内源性广泛中和抗体(bNAbs)和卵泡归巢受体CXCR5,称为M10细胞。M10细胞被设计为具有三重生物学功能,包括对HIV感染细胞的广泛细胞毒性作用,中和潜伏期逆转后产生的游离病毒,以及B细胞卵泡归巢。
论文地址:https://doi.org/10.1038/s41421-024-00658-z
郭非凡团队发现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新型肠道益生菌
2024年5月15日,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郭非凡教授团队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肖佳研究员团队在《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正式发表了题为“Blautia Coccoides is a Newly Identified Bacterium Increased by Leucine Deprivation and has a Novel Function in Improving Metabolic Disorders”的研究文章,首次发现了响应亮氨酸缺乏的新型肠道益生菌Blautia Coccoides在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脂肪堆积方面的新功能和分子机制。
论文地址: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1095201/
王坚团队发现外侧苍白球中特殊神经元集群在帕金森病异动症中的双向调控作用
2024年5月16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PI、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王坚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姚海珊团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在线发表了题为“Bidirectional regulation of 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 by a specific neural ensemble in globus pallidus external segment”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捕捉”了LID时激活的细胞集群,并建立了GPe中特殊神经元集群的异常活动与异动表型间的因果关联,提示这群亚群有望成为未来异动症药物及调控治疗的潜在靶点。
论文地址:https://doi.org/10.1038/s41421-024-00658-z
阚海东、陈仁杰团队研究发现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暖持续加重我国居民的伤害负担
2024年5月16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陈仁杰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全国性病例交叉研究,定量评估了我国环境高温暴露对伤害入院的影响,并估算了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暖对伤害疾病负担的贡献。研究成果以“Quantification of the Heat-Related Risk and Burden of Hospitalizations for Cause-Specific Injuries and Contribution of 3-Induced Climate Change: A Time-Stratified Case-Crossover Study in China”为题在线发表于环境与健康领域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杂志。
论文地址:https://ehp.niehs.nih.gov/doi/10.1289/EHP14057
陈仁杰、阚海东团队基于可穿戴智能设备大数据揭示高温与睡眠呼吸暂停关联
2024年5月18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仁杰教授、阚海东教授团队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学部郭豫涛教授团队联合开展了一项全国性纵向研究,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健康大数据,定量评估了每日温度与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以“Higher ambient temperatures may worse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 nationwide smartwatch-based analysis of 6.2 million person-days”为题在线发表于Science Bulletin期刊。
论文地址: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927324003505
屈前辉团队报道突触囊泡糖蛋白SV2A与抗癫痫药物布瓦西坦作用的分子基础
2024年5月21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附属口腔医院的屈前辉团队在《细胞发现》(Cell Discover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ecognition of antiepileptic brivaracetam by synaptic vesicle protein 2A”的研究成果,揭示了SV2A蛋白识别布瓦西坦分子的结构基础。该工作有助于阐明西坦类抗癫痫药物的分子机制,同时为靶向SV2A蛋白开发更有效的药物提供重要基础。
论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4-00686-9
张文宏团队报道RHOH基因错义突变导致免疫缺陷病例
2024年5月22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领衔的免疫缺陷诊断和免疫评估平台支持下,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阮巧玲副研究员,上海感染与免疫科技创新中心兼职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王继扬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原发性免疫缺陷和相关疾病领域期刊《临床免疫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mmunology )发表题为“A novel homozygous RHOH variant associated with T cell dysfunction and recurrent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的论文,报道了世界首例RHOH基因错义突变导致免疫缺陷病例,并对该基因变异的致病机制进行了探索。
论文地址: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875-024-01735-4
程忻团队揭示脑小血管病血脑屏障功能障碍潜在机制的异质性
2024年5月24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程忻团队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介入影像中心杨旗课题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王朝东课题组,利用美国南加州大学王炯炯团队研发的测量血脑屏障水交换率磁共振新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杂志《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Alzheimer’s & Dementia)在线发表了题为《脑小血管病血脑屏障功能障碍的异质性》(Heterogeneous blood-brain barrier dysfunction in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的研究成果,对各脑小血管病亚型中血脑屏障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做出推测,为进一步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未来开展精准治疗提供见解。
论文地址:https://doi.org/10.1002/alz.13874
叶丹团队与合作者发现TET2促进肺腺-鳞癌转分化机理
2024年5月28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叶丹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季红斌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发表研究论文,题为“TET2-STAT3-CXCL5 nexus promotes neutrophil lipid transfer to fuel lung adeno-to-squamous transition”。该研究报道TET2-STAT3-CXCL5介导中性粒细胞招募和促进LKB1缺陷型肺腺鳞癌转分化,为开发抑制肺腺鳞癌转分化的防治策略提供了借鉴。
论文地址:https://doi.org/10.1084/jem.20240111
联系我们
投稿请联系所在院所平台、附属医院科研或宣传部门。
复旦上医官微联系电话:021-5423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