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我一定要把照片发给他留作纪念,说要记着这一次是中国医生治好了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治医师、第196批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塞达特分队队长姜允琦的手机里,有一张特别的照片:是他和一位摩洛哥患者在手术室的合影。照片中,这位刚经历腰麻手术的患者,不顾伤势从床上撑坐起来,姜允琦忙扶住他询问情况,才知这位患者是为了向自己表达感谢。
去年10月,第196批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塞达特分队出发前往非洲摩洛哥,开启了为期两年的援摩工作。在这支10人队伍中,6名队员来自复旦的附属医院,而像这样有故事的照片,队员们还有很多……
常规手术在当地成难事
塞达特分队所在的驻地医院是位于北非摩洛哥国塞达特省的哈桑二世医院。这家省内唯一的公立综合性医院不仅承担着全省约70万人的医疗需求,同时还服务于周边较落后地区的患者,他们往往因经济条件不佳而无法及时就医。
75岁的糖尿病患者阿布(化名)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年龄大身体机能较弱,全麻手术对于阿布来说风险很高,当地医生都建议将这样的患者转移到摩洛哥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的大医院。但对于阿布的家庭来说,能够到塞达特就医已是竭尽所能。
了解情况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徐睿重新细致地评估了阿布的麻醉情况,认为可以尽力一试。作为主刀医生,队长姜允琦与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高堪达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患者平稳苏醒,被送往普通病房,并在两天后平安出院。手术结束后,患者家属们激动地拥抱着两位主刀医生,用最淳朴的方式表达了感激之情。
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像这样“大胆”的团队合作在队员们的日常工作中并不少见,而周末24小时值班,半夜一、两点接诊病人……对于队员们来说也已成为常态。
“遇水搭桥”送医疗资源
“麻醉抢救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呼吸(气道)和血源,所以我在科室领导支持下准备了中心静脉置管和一套可视光棒装置,以备不时之需。”为了应对当地妇产科较高的麻醉需求,徐睿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专门学习妇产科麻醉,还专程拜访了曾在2006-2008年期间援摩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医生尹华,学习如何在有限条件下有效进行麻醉操作。
“所幸我们绝大多数时候还是能‘逢凶化吉’,顺利度过难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肿瘤外科专科医生肖志文在工作日志中提到。来到塞达特之前,他从不认为做一台普外科常规手术是什么难事,直到来到当地,发现手术器械往往只有几把钳子、一把持针器和几个简单的拉钩。
在哈桑二世医院,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许多事前检查在当地都无法进行,常常只有血常规、腹部平片或者B超结果等数据可供参考。虽然有克氏针,但却缺少把这根针植入进骨头的电动枪,于是队员们只能用注射器针头代替克氏针,手动钻入,用因漏就简、因地制宜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为了在当地开展更有效的救治工作,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队员们时常给当地医务人员教授医学技能,也积极为医院筹集医疗物资。
4月16日,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备,第196批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塞达特分队正式向哈桑二世医院捐赠了包括医疗设备、消毒和消耗品在内的一系列医疗用品,总价值达10万迪拉姆(约7万人民币)。
“这次捐赠对我们医院的医疗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对中国医疗队的慷慨行为深表感谢。”哈桑二世医院院长哈立德·埃尔·蒙塔萨尔(Khalid El Mountassar)说。
巧妙解决生活的困境
在塞达特,伴随医疗资源匮乏的还有日益紧缺的水资源。今年春节前夕,一场超过20小时的停水打乱了医疗队的工作生活。
自去年10月抵达当地后,队员们先后经历了偶尔停水、每日停水几个小时,到如今每日只供水几个小时。“好在当我把困难说出来时,队员们都会帮我出谋划策,队内的很多事情就可以顺利解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水问题也让队里的“掌勺”大厨复旦附属儿科医院中级烹调师罗会山有些犯难。由于气候干旱,当地蔬菜以洋葱、土豆等块茎类为主,缺少绿叶菜,这让大家在饮食上有些不适应。第二次援摩的罗会山凭借此前积累的经验,帮助队员们辗转从卡萨等地购置了上海青、豆腐、黄瓜等“稀罕”蔬菜。队员们还学着在驻地的院子里撒上菜籽,开辟菜地,令人欣喜的是,这些菜苗长势喜人,已成为了餐桌上的佳肴。
远在异国他乡,思乡之情始终是萦绕在每位队员心头的情绪。对于高堪达说,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并且要生活和工作两年,心理上的调适非常重要。工作之余,他常常通过打电话给妻子与即将中考的女儿来缓解思念之情。
“儿子常说最想见到妈妈,我也很想念自己的母亲。”即使每天都可以视频通话,徐睿还是会觉得对家人有所亏欠。她希望自己能用实际行动给儿子树立榜样,为摩洛哥人民带去健康,守护更多妈妈们的生命。
自1975年上海援外医疗队工作重点转向摩洛哥后,复旦各附属医院医疗队员先后援助过摩洛哥的荷塞马、塞达特、沙温、塔扎、拉西迪亚等地,附属医院派出包括普通外科、骨科、妇产科、心内科、急诊科、中医科、眼科、泌尿外科、消化科、皮肤科、检验科、麻醉科等几乎包括所有临床科室的援建专家,派出队员中有医师、护师、技师、药师,也有翻译和厨师,累计派出支援摩洛哥医疗队员260人次。
一批批来自复旦附属医院的医生用医术之光照亮陌生土地,用医者仁心播撒下一颗颗生命的种子。如同姜允琦和队员们珍藏的那些照片一样,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记录着中摩人民美好友谊的照片珍藏于两国人民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