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老师】忆恩师夏鹏教授

作者:陈瑛摄影: 视频: 来源:yix药学院发布时间:2024-05-25

一声老师,一世恩情;桃李芬芳,教泽绵长。良师不止在三尺讲台播撒知识,更用言传身教为学生提灯引路,撒下爱与呵护的种子。我国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复旦大学特别推出“我和我的老师”系列策划,邀您欣赏复旦师生间的动人华章!

2023年12月4日,敬爱的夏老师驾鹤西去。而后每个节假日的登门拜访、日常的微信问候,亦或随时随地的电话联系,全都戛然而止。一种不真实感常常会在节日里浮现,仿佛一转身就能听到夏老师充满智慧又慈祥的笑声。然而不得不面对现实,打开封存的记忆,是该写点什么,纪念悉心培养我、指导我在教学科研上逐渐成熟的恩师——夏鹏教授。 

记得当年,作为刚踏入心仪的上海医科大学校门,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大一新生,马上就遇到了学长学姐们口口相传的基础“硬课”——《有机化学》,而且听说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莘莘学子心目中有如“魔神”般的夏鹏教授要给我们上这门硬核基础课。我与同学们就在忐忑惶恐中迎接这位历届学生仰慕又害怕的“牛人老师”对我们“有机轰炸”。原以为我们会被“炸”的晕头转向,然而很快,我们就开始沉迷在夏老师深入浅出又旁征博引的知识海洋里,徜徉在夏老师描绘的有机化学带给人类无限精彩的世界中。折服于夏老师渊博的知识和充满激情的教学,大四毕业设计寻找导师时,一向胆小的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找夏老师,小心翼翼地请教能否请他指导我毕业课题。当时,自以为夏老师一定不记得有120位学生的大课中,每次都安静地缩在前排角落听课的我,没想夏老师不但说出我的名字和课堂表现,而且爽快地答应了。那时的我禁不住满心欢喜,庆幸自己成为夏老师的学生;同时又止不住叹服,牛人老师所具有的超强记忆力和敏锐观察力。

本科毕业恰逢学校新政,作为新教师,我幸运地留在了夏老师的课题组里。1995年,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我又非常幸运地成为了夏老师的在职硕士研究生,两年后继续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可能受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儒家文化熏陶,我对夏老师一直非常敬重,而夏老师对我亦师亦父般的培养和照顾,使我在毕业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中逐渐成长、成熟。匆匆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处事中,夏老师都给予我无尽帮助和宝贵人生经验,曾经三尺讲台上那严苛睿智的“牛人夏老师”在我心里慢慢成为幽默风趣又敏感心善,痴迷科研又不乏傲骨的和蔼可亲的“亲人夏老师”。

“心无旁骛,专注科研”,可以说是夏老师留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特质。那种对有机化学溶于血液的热爱,似乎激发出夏老师与生俱来的创新思路。在药物新工艺路线研究中,夏老师独辟蹊径,研制的“他莫昔芬构型转换及不分离几何异构体直接生产他莫昔芬枸橼酸盐的新工艺”,将上海第十二制药厂的生产废料成功转变成有效成品,彻底解决了生产难题,创造了当年新增上亿利润的骄人成绩,成为上海市经委主抓的厂校联合攻关项目。夏老师也因此荣获上海市优秀发明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二等奖、上海市第二届科学技术博览会金奖和上海市优秀产学研工程一等奖等诸多殊荣。

记得1994年,我刚进入夏老师课题组的时侯,恰逢夏老师领衔研制的国内二类抗癌新药“氟他胺”赴北京新药申请答辩前的最后准备阶段。对于药物研究领域懵懂“小白”的我,夏老师本着无私培养年轻教师的淳厚之心,热情鼓励我参与相关研究资料整理和会议讨论的学习。记得在北京答辩中,夏老师的研究项目几乎是唯一的一个一次就通过评审专家答辩的项目。后来,我才知道,这个项目是夏老师众多重要科研工作中,又一高含金量的科研成果。当时学院党委书记熊仿杰老师筹划以夏老师的该项目为抓手,充分利用学院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以及药剂学等齐全的药物研发学科优势,依托学院附属红旗药厂,作为第一个产学研试点案例,建设学院新药研发模式。一心注重科研的夏老师毫不犹豫地答应将这个凝聚他多年心血的项目投入产学研试点,并全身心地完善药物化学工作、积极谏言新药推进的各个环节。短时间内,新药证书落地,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新药研究环境中,这也算是一个非常快速的产学研融合成果。这个试点的成功也成了学院产学研一体推进的经典案例。夏老师也实至名归地获得了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劳动模范和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特等奖等诸多荣誉。

跟随夏老师从事科研几十年,我深知夏老师真正看重的,还是成为一名纯粹的“科研达人”。每天,夏老师最开心和最快乐的时间大概就在实验室里,和他的学生们一起讨论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期间,他会细心的教我们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捕捉化学反应的细微变化,实验记录要如实完整,要我们始终记住科研不可以马虎,实验数据不可以有假,实验结论不可以想当然,实验慢一点不怕,就怕懒惰不细致。这些夏老师常说,看似老生常态的话,如今依然萦绕我耳边,而且也成为我现在对我的学生时常“唠叨”的家常。

在科研中,夏老师就像一座可以不断汲取知识的宝库,慢慢引导我打开科学研究的大门;生活处事上,夏老师同样是奥妙无穷的智慧宝典,以智者的诙谐,授我以克服生活难题的灵丹妙药。如遇到委屈的事或者被误解时,夏老师会说“吃亏就是赚便宜”,当时不解,历经很多事情后今天的我,觉得这真是充满智慧的至理名言,何尝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哲学翻版。“学化学的,没有一个不会做饭的”这句夏老师名言,竟然使我这之前从未做过饭的女生,在朋友来家时也可以自信的在厨房露一手。夏老师的这些人生哲言让我感受到,教学科研之外的生活同样充满了戏剧和乐趣。

拙于文笔,无法用言语细细述出,培养出全国劳模、企业领导、科研能手、高校教授等桃李满天下的夏老师全部事迹,但夏老师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科研精神,与人为善、待人真诚的做人态度,爱生如子、悉心培养的教师风范,是我珍惜并终生学习的榜样。人生有幸遇到恩师,夏鹏教授!

2006年与夏老师合影

学生:陈瑛

拙笔于2024年5月19日

【作者简介】陈瑛,复旦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系教授。1990年进入上海医科大学本科学习,1994年6月获药物化学专业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于药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任教,并进入夏鹏老师课题组,1995年通过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9月成为夏老师在职硕士研究生,两年后转为在职博士研究生,2000年12月获药物化学理学博士学位。 

制图:实习编辑:章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