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第113个国际护士节,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隆重举行2024年度授帽仪式,开启复旦大学护理学科周系列活动;发布护士节原创歌曲MV《提灯》,致敬复旦上医护理人,献礼国际护士节;发出倡议《我们的护士,我们的未来》,呼吁发展护士队伍,优化护理服务,为加快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复旦上医力量。
年度授帽仪式举行
护理学科周开幕
近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隆重举行2024年度授帽仪式。在这个护理人的节日前夕,复旦上医护理前辈和教师代表共同为 2021级护理本科班学生授予象征“圣洁天使”的洁白燕帽。护生代表为默默耕耘、辛勤付出的老师们献上感恩之花,接过前辈手中的蜡烛,点燃并传递象征生命之光的烛灯。
授帽是护理专业学生踏入护理实践领域的重要仪式。“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践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履行护士的天职……”2021级护理本科生冠冕礼帽、手托烛灯、立下誓言,标志着大家将传承“提灯”薪火,延续护理之光,肩负起患者健康和幸福的重任。
授帽仪式当天,“传承融合创新,共话护理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复旦大学护理学科周拉开序幕。第49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士长陈静带来精彩的主题演讲《航迹如歌展芳华,护理生涯绽新花》,以自己32年来践行南丁格尔精神、扎根护理临床一线、执行国际救援经历激励同学们蓄能、磨砺、成长。据介绍,护理学科周期间,将开展护理学科发展前沿论坛、天使创新论坛、学科成果展、交叉学科青年人才交流会、科普义诊、民族音乐会等系列精彩活动。
原创歌曲《提灯》发布
献礼白衣天使
护士节前夕,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创歌曲MV短片《提灯》正式发布,为白衣天使的献上一份特别的礼物。
“当健康所系,当性命相托,燕尾作冠,一颗心坚毅执着。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白衣为甲手牵手健康中国。”歌曲《提灯》由复旦上医护理学院师生、附属医院医务人员和复旦校友共同创作,以优美的旋律和真挚的歌词凝聚护理人的心声,用复旦上医护理人的学习、工作影像记录他们的闪光瞬间。歌曲MV以照亮生命长河的南丁格尔之灯为象征,表达全体复旦上医人对护理工作者的赞美和敬意。
歌曲词作者何小豪是护理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2022级本科生辅导员。谈到创作动机时他表示:“我想以提灯为线索,引出复旦上医护理人承扬百年教育辉煌、守护人群身心健康、深耕科研发展专业的写照;同时融合学院院训、医学誓言和上医精神,彰显复旦上医护理人的品格。”作曲文涵轩是来自中山医院急诊外科的一名护士,这是她成为护士后的第一个专属节日。在收到为护士节谱曲的任务时,她难以掩饰心中的激动,构思良久。她说:“身为一名护士,希望这首曲子能让护士们在节日里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护士这一神圣崇高的职业。”
多项护理荣誉揭晓
倡议书传承理念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离不开榜样的力量。日前,上海卫生系统护理界的重要荣誉第七届“左英护理奖”揭晓,中山医院俞静娴、华山医院黄碧红、妇产科医院顾春怡、眼耳鼻喉科医院归纯漪、华东医院殷晓菁、闵行区中心医院叶丽萍等复旦上医6位护理工作者获“左英护理奖”,肿瘤医院张晓菊、金山医院郭孙升、浦东医院徐英、静安区中心医院唐琦、青浦区中心医院陆叶等5人获得提名奖。
在刚刚揭晓的2024年“上海好护士”寻找推选活动中,中山医院项波、华山医院朱炎逢、儿科医院李丽玲、眼耳鼻喉科医院归纯漪、华东医院王铮、青浦区中心医院王菊莉等复旦上医6位护理工作者荣获“上海好护士”称号。
值此国际护士节之际,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护理管理分委会还发布了《我们的护士,我们的未来》倡议书并郑重倡议:“尊重理解护士,非止于护士节,更要贯彻于日常;关注护士发展,支持护士创新,实现职业价值;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学习典型事迹,传承先进理念。”
无论急难时、平凡中,复旦上医护理人总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复旦上医将继续秉承“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上医精神,着力发展护士队伍,为加快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一张护理病床
广阔科研天地
在护士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主任护师张琦的故事。她是千千万万个护理工作者的缩影。
2013年,张琦从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硕士毕业,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接触的患者往往都比较危重。张琦发挥专业技能,无数个日夜,坚守在一张张病床边。
张琦特别注重“患者的感受”。最初,她照料监护室患者;后来,她希望帮助更多的人。2016年,在一次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培训中,张琦牵头开展了关于术后患者营养筛查和营养干预的实践项目。首次开展证据转化项目,她感到循证护理的实践魅力,走上循证护理的研究道路。
与传统科研项目不同,循证护理实践是一种将最佳的科学证据与临床专业知识、患者价值观及偏好结合起来,以提供护理服务的方式。循证护理实践要求护士在做出临床决策时,能够查找、评估并应用最新的研究成果,重视临床场景与患者的意愿,以确保患者接受到的护理安全有效又个性化。经验显示,它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的关键途径。
进入护理行业11年,张琦已经成为副主任护师,多个学术任职履身。她仍谦虚地说:“我也只是一个初步的学习者。”2021年,她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参与培训课程开拓视野。“激励自己,至少保持不断输出的过程,至少有保持活跃的感觉。”
当下热门的AI技术,如何能融入护理研究多场景,助力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张琦如今正在做的就是利用真实的数据分析关联,建立预测模型或机制,为护士提供更优质的决策提示,真正实现患者的个性化、精准化照护。
“临床+信息化+循证”是张琦为科研找到的三驾马车。但漫漫征程并非一马平川,“前面的路还很长,我踏上了这个台阶,其实前面的台阶还很高,还要让我再继续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