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4日晚,由共青团复旦大学委员会举办的第二届复旦大学“新青年”短剧大赛决赛在相辉堂北堂拉开序幕。本次大赛以“预见AI”为主题,通过原创戏剧的形式演绎以人工智能为题材的故事,促进青年思考科技发展前沿趋势。
18:30,比赛正式开始。生命科学学院、公卫护理联队、微电子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历史联队、法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共8支进入决赛的队伍,以别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戏剧表演,传达着来自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青年学子对人工智能与“人”的思考。
精彩时刻
02表演与分享环节
歌声婉转,予人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各队伍结束扣人心弦的戏剧演出之后,校园歌手张奕宁同学登台献唱歌曲《如果可以》。
作为国内首个发布对话式大语言模型的机构,来自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复旦MOSS团队在现场介绍了MOSS的智能来源与训练流程,并阐释MOSS模型如何进化出更多新功能,展现出了复旦MOSS团队在人工智能模型探索上的不断进步。
03荣誉时刻
2024“新青年”短剧大赛获奖名单:
金奖:公卫护理联队
银奖:法学院、微电子学院
铜奖:核科学与技术历史联队、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优胜奖: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最佳编剧奖:生命科学学院
最佳导演奖:公卫护理联队
最受观众喜爱奖:公卫护理联队
恭喜以上获奖队伍!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近获奖队伍的演出风采,探寻他们对AI与未来的思考轨迹:
《你谁啊》
公卫护理联队
金奖、最佳导演奖、最受观众喜爱奖
失忆,失语,性情反复无常……如同千万个笼罩在阿尔兹海默症阴影下的家庭一样,研究员小赵时刻担忧着外公病情,却因为工作负担无法陪伴在老人身旁。年轻时的温暖记忆一幕幕重现,公卫护理联队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常说的一句“你谁啊”,探索AI技术如何照亮病患和家属,唤醒爱的记忆。
《审判未来》
法学院
银奖
当一名法学本科生,突然被送到了一个由AI主导法律的世界,效率极高,绝对公平,TA会不会拥戴AI的判决?法学院以剧目《审判未来》,探讨法理与人情、技术与人文之间交错复杂的关系,逐步跟进技术的步伐,探寻法律的进步历程。
《机器,人》
微电子学院
银奖
一个机器人开始思考:“人”,这个陌生而熟悉的词汇,究竟是何意义?他走出自己一直居住的小镇,开始探寻“生命”的真相。实验室中的激烈争逐,高楼之外佝偻的老者,智能生命创造者的逝去和重生……在微电子学院的演绎之下,出逃者机器人追寻的终点,是一个永恒的命题——“爱”。
《地球探源计划》
核科学与技术历史联队
铜奖
一场空前的战争,摧毁了星球的生态与文明。移居他星百年之后,人们决定回到星球,重寻战争爆发的源头。然而时序流转,物换星移,当历史的尘灰掩埋了真相与谎言,自主发展的AI意识会为这次探源寻真之旅带来什么转机?核科学与技术历史联队用剧目《地球探源计划》,探索AI技术对人类历史研究而言,是机遇,还是灾难。
《AI,让世界更美好》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铜奖
两位购买了AI助手的客户重返公司,一位带着锦旗,一位带着坚定退货的心。然而,两个AI助手的编号牌被悄悄调换,于是命运的轮盘悄然调转,全新的生活和世界为两位顾客敞开大门。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用剧目《AI,让世界更美好》,展现了AI给人类带来的多种机遇与可能。
《我的老板是……AI?》
马克思主义学院
铜奖
人工智能会实现劳动解放吗?随着AI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被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探讨着。悲观者认为AI会以压倒性的优势将人类劳动者替代,让一部分人彻底丧失劳动的机会;乐观者则认为AI会将人们从繁杂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仿佛只有免除了一切劳动,人们才有时间追求所谓的幸福与自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剧目《我的老板是……AI?》和细腻的表演,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劳动的问题。
《复演》
生命科学学院
最佳编剧奖、优胜奖
对于进化了亿万年的生物,复演是其胚胎发育对进化历程的重演,而对于刚刚诞生的AI,它的复演不再拘泥于历史。二者的目的却相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命科学学院在剧目中以“复演”模型,演绎AI生成和筛选的故事。
《重塑未来》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优胜奖
三次穿越时空的机遇,将主人公带往未来世界。首次跨越时空的门槛,他踏入了和谐与安逸的未来。命运的剧本写满转折,正当一切看似顺风顺水时,一场意料之外的灾难降临在20年后的他身上。带着这份沉重的记忆,当穿越的钟声又一次敲响,主人公似乎已经撼动了未来的进程。然而,一个身影突兀地出现,将改变未来的努力化为了泡影。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用剧目《重塑未来》,轻叩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之门,演绎AI与人类共存而行的旅程。
在比赛开始前,现场观众对人工智能参与社会决策利弊关系进行了实时投票,69%的观众认为利大于弊,31%的观众认为弊大于利。而表演结束后,投票结果变为64%和36%,大家对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应用展现出了更多保留,相信复旦青年学子们可以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也关注其可能带来的问题,以理性的眼光审视,不盲目狂欢,助力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造福人类的科技革命。
复旦大学团委书记潘孝楠,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陈寅,Young 剧场节目总监包容容,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戏剧表演高级教师夏燕飞出席本次短剧大赛并为获奖队伍颁奖。至此,本届“新青年”短剧大赛落下帷幕。
新青年,是慷慨前行的自信高歌,预见AI,则是青年在长路中的漫漫求索。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书写不同的发展轨迹,在迷思与洞察交织之中,触碰科技的脉搏,青年用求知的双眸与探知的双手,描摹出预见“未来”的蓝图,也将书写出时代的崭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