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孔雀:我已经六十多岁了

作者:顾伯健(生命科学学院2023届校友)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4-04-25


■ 祖嘉博物馆保存着的绿孔雀标本。档案记载了祖嘉博物馆绿孔雀标本的来源。这几只绿孔雀分别于1958年、1962年和1963年在云南西双版纳被捕捉,最初饲养在上海动物园,自然死亡后被送到了祖嘉博物馆做成标本。它们属于澜沧江流域的群体。

 

学校祖嘉博物馆里收藏着四件保存了六十多年的绿孔雀标本,它们形态完好、羽色靓丽,那一身的金翠色,尤其是脖子上层层叠叠鱼鳞般的羽毛,与野生状态下生活着的绿孔雀别无二致,仿佛下一秒钟就会复活。

中国的绿孔雀目前仅分布于云南省中部、中南部和西部的部分区域,数量极其稀少。但在历史时期,绿孔雀却广泛分布于从中原到华南的大片区域。直到清朝末年,广西西南部还依然有不少关于野生绿孔雀生活的记载。

不似雪豹如高寒山区悬崖峭壁之间隐士般的存在;也不似生活在密林深处的大熊猫;绿孔雀喜欢栖息的环境往往也是人类适宜耕作和定居的地方:早期的人类文明逐水而居,伐掉水边和丘陵的林木,开垦出一片片农田,修建好村落定居。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不断在向自然进军的过程中与绿孔雀相遇,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从中原到岭南历史上的绿孔雀栖息地永远地消失了。

绿孔雀全身上下那金翠色的羽衣为“结构色”,是因羽毛的显微结构使光线发生了干涉而显现出的富有金属光泽的颜色,而非其中的化学物质的颜色。只要保存条件较好,绿孔雀标本的金翠色可以长期保存。

如今的西双版纳,野生绿孔雀已多年没有了确切记录。而在这四只绿孔雀进入祖嘉博物馆半个世纪的时间段里,云南的野生绿孔雀的种群和栖息地也不断发生着巨变。

西双版纳的野生绿孔雀属于澜沧江流域的群体。由于交通闭塞,远离了历史上的大面积开垦,野生绿孔雀的种群在澜沧江干流和小黑江、威远江这样的支流得以延续到21世纪。但是,随着2010年前后澜沧江水电开发的加剧,绿孔雀那响彻山谷的鸣叫声也成为了绝唱。

如今的云南,绿孔雀的保护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很多科研机构都开始用新的方法对绿孔雀的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展开了研究。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组自2020年开始于玉溪市玉白顶保护区合作,在当地开展了绿孔雀的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尤其是绿孔雀对于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响应。

有趣的是,研究发现,目前散放在林区的土黄牛和山羊对于绿孔雀并没有产生消极影响,反而有积极的作用。例如,散放的牛羊通过取食和踩踏的作用改善了这个区域的森林群落,抑制了林下灌木和草本尤其是像紫茎泽兰这样恶性入侵植物的疯长。维持了有利于绿孔雀这种大型雉类生存的森林群落结构。而牛粪中富集的昆虫也为绿孔雀提供了较容易获得的食物来源。东南亚东植物区系保存较为完整栖息地内的绿孔雀就喜欢与爪哇野牛这样的大型有蹄类混群,而在云南,散放的家牛是否也扮演了类似的角色呢?这个有趣的现象有待于今后更深入的科学研究来证明。

关于绿孔雀,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探索。

1316复旦-8.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