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每年清明,基础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都会组织学生开展专门活动,如前往上海青浦福寿园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拜谒、在课前举行感恩仪式、参观人体科学馆等,了解标本背后的故事。
来自师生的诸多感恩致意中,最特别的要数《致大体老师的一封信》。自2016年起,所有修读解剖学系列课程的学生都会在结课前完成这份手写信,形式不拘,情真为贵。手写信件、原创诗歌、书法作品,甚至学生自己吹奏的一支不甚熟练却很动人的《春泥颂》,都被李文生老师仔细收录起来,并编纂成十几本《感恩·奉献》集,保存着数千名医学生对“大体老师”们的无限缅怀与敬意。
“当年在北京受到协和医学院的启发,从此开始请同学们亲笔写下对‘大体老师’的感谢。”李文生老师自己也没想到,这件事一做竟然坚持了多年,“看着大家充满情感的表达,也让我很感动。”
每一本文集都有几百页的体量,不亚于厚厚的医学教材。不同的字迹,表达的是相同的对“大体老师”的真诚致敬:“虽然与您不曾相识,但您的无私奉献给予了我们学习的机会,我们无法感同身受您生前的病苦,但绝不辜负您身后的选择,谢谢您,我的老师!”
一位“大体老师”曾留下“宁愿医学生在我身上划千刀万刀,也不愿在患者身上划错一刀”的遗言。而医学生从“大体老师”身上获取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医所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正如一名医学生所写:“您的教诲虽然是无声的,却是生动的。您用宝贵的身躯告诉我们行医之德、行医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