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还原:大师剧《蒋学模》全校首演

作者:李慕白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4-04-11


经济学院原创校园大师剧《蒋学模》331日面向全校首演。该剧创编于经济学科百年之际,四幕大戏再现大师一生,用学生视角讲述经济学院大师故事。这部话剧获得上海市教委2023年“大师”系列校园剧的创作支持。

《蒋学模》不仅是对蒋学模先生的缅怀和致敬,也是对他将一生奉献给经济学术领域,一生奉献给国家发展的精神传承与发扬,更是给所有经济学人、所有中国青年学者的一堂课:要把研究做在祖国的大地上。

时空交错历史重现

伴随着熟悉的上课铃声,大幕拉开,读书会上的同学开始对蒋学模产生好奇,随之将先生的一生呈现给观众。该剧的叙事结构大胆新奇,不仅有现代与过去的时空变化,更有梦境和现实的交错重叠。

《蒋学模》截取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片段,真实还原了一个孜孜不倦的经济学人和一个“不断‘改悔’”又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通过翻译《基度山恩仇记》的故事再现了那个热爱文学、不惧挫折的青年翻译家。

出生于民族危亡年代的蒋学模立志从事经济学研究以建设更好的中国。青年时代的他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世界名著《基度山恩仇记》(今译《基督山伯爵》),并且为我国外文文献的翻译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复旦教书育人、深耕学术的几十年里,主编了一套如今仍受经济学界和大众欢迎的教材《政治经济学》。

做不断“改悔”的学者、永不“改悔”的理想主义者

 “不能守旧,不怕守旧。”是蒋学模的座右铭,他用一生践行了这句话。一生坚持马克思主义,却从不拘泥于刻板教条,而是根据中国的实践经验不断创新,并将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研究相结合。

他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每隔一两年就要修订一次。在百年校庆之际,86岁的蒋学模仍在为《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第十三版修订笔耕不辍。一个红木柜子里近千张的资料卡片是他将一生奉献给经济学领域的见证。

蒋学模也被称为经济学术领域永远的“基督山伯爵”。大学时期,英译《基度山恩仇记》令他爱不释手,萌生了将其翻译成中文的想法。194510月受聘于《文摘》社后,他利用业余时间翻译《基度山恩仇记》,于194611月起由《文摘》出版社在上海陆续分册出版。这部文学巨著借他之手完成了一次蜕变,至今广受中国读者的喜爱。

复旦人讲好复旦故事

《蒋学模》剧组20221月成立, 202211月,该剧完成视频录制。匠心雕琢,精益求精,又经历了一年半,新版终于与全校师生见面。

一纸剧本历经无数次打磨,一幕幕排演仿佛将历史冲刷千遍,在学子演绎下重现过去的时光。2022级经济学专业国际项目(UIPE)班本科生乔煜尧出演过初版,他说:“参与演出,不仅是对艺术的追求,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每一位参演的演员,都带着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的尊重,将这份重要的文化遗产生动地呈现给观众。在舞台上的每一分付出,都是对自我挑战的超越,也是对文化传承的最好诠释。”

说到参演的初心,许多同学都会提到大一修读《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的经历。在剧中饰演姚耐的2023级经济学类专业本科生陈宝怡说:“学习《政治经济学》这门课时,我就感受到课本编写者蒋学模先生严谨的经济学研究思路。在书里, 他用简明而又连贯的语言为大一新生的我了解经济学对社会运行原理的阐释打开了大门,让我感受到经济学的魅力。怀抱着对先生的敬重与对他工作习惯、生平的好奇,我报名了这部剧的演员。”

参演这部剧给蒋学楷的扮演者、2023级金融专业硕士生余波带来了很大影响。“蒋学楷与蒋学模兄弟二人的故事激励我,要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份感悟,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在演出的最后,所有演员齐声说道:“不断‘改悔’的学者,永不‘改悔’的理想主义者。”这不仅是蒋学模毕生的目标,也是他对于学生后辈的殷殷期望。”剧中扮演王阿姨的2022级金融专业本科生韩璐潞有深切的感悟,“先生的精神历久弥新。作为新时代经院学子,我们面对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知行合一,履行我们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才能书写经院人的崭新篇章。”

学贯中西而不墨守成规,不断悔改方成时代楷模。蒋学模老先生虽已故去,却留下了不可胜数的精神财宝,留下了可贵又可爱的大师精神。

 1314复旦-7.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